APP下载

茶文化思想在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的应用

2016-03-30梅松竹

福建茶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茶艺手段语篇

梅松竹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茶文化思想在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的应用

梅松竹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英语写作不仅是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英语写作技巧的考验。目前,英语语篇教学重在积累单词和语法的应用,对于语篇衔接手段大都不甚重视,且没有较新颖的语篇衔接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茶文化思维模式及其应用,重点分析了现代英语教学中语篇衔接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将茶文化思想融入英语写作语篇衔接及日常教学中的方法,对英语写作和语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茶文化;英语写作;语篇衔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往日益加深。因此,社会需要具备基本英语技能的人才。这部分基本技能不仅包括英语阅读和翻译,还包括对话和写作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与平时英语写作训练较少有一定关系。英语写作中段落之间衔接恰当,使整篇文章读起来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在进行英语语篇教学中,可以采用与其他文化知识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们在写作中语篇衔接技巧的应用。

1 静观“茶文化”中的思维模式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多有体现。茶文化思想拥有自己独特的逻辑思维模式,对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英语写作和教学中用茶文化思想作指导,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1茶文化意识形态的构成

茶文化自萌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走过了魏晋时期直至现代。茶文化在形成过程中,融合了道佛儒的思想精髓。从单纯的饮茶行为,上升为具有独立意识形态的茶文化思想。感悟茶文化重点在于静心品茗,在静坐中品茶之香、观茶之升降沉浮、悟茶之内涵真理。在品茗时,茶叶在杯中漂浮,人们会借此联想人生的大起大落,从而得到处世真理。正是这种类比推理,逐层深入,发现事物本质,进而对事物本质进行剖析,引起人们深思的思维方式,才使得茶文化历经千年而不灭。

1.2魅力茶文化

茶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它由简单的饮茶形式向外延展了茶艺、茶道等活动。从而也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留下了传颂千古的优美茶诗。茶艺即是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等一系列内容,茶艺是在汉族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其它优秀文化艺术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汉族茶艺文化。茶道精神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以“和”为中心的茶道精神,完美的诠释了茶文化的精神追求和涵义,倡导人们在品茗这种美的环境中完成个人品格的修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茶艺文化和茶道成为吸引文人墨客品茶、颂茶的重要原因。在历史长流中留下了诸多优美的诗文。

1.3茶文化思想在写作中应用

茶文化传承至今,在科技和物质日益发展壮大的今天,依旧拥有不可抵挡的魅力。民族茶文化已逐渐被人们应用到多个领域,古老的茶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新散发活力。茶文化历史悠久,诸多茶叶原产地也是中外闻名,多处茶叶产地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游客们在旅游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名茶,感受茶文化。茶馆近年来也可谓是大放异彩,随着茶馆日渐增多,茶馆室内设计变得尤为重要,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设计师们从茶文化思想中寻找灵感,力求使茶馆能够真正行使茶文化物质载体的功能。茶文化思想的包容性和广泛的素材,成为作家获取素材和灵感的来源。写作讲求整篇文章读起来自然和谐且内容丰富,段落语句之间衔接恰当,这正是茶文化思想的体现。

2 英语写作教学

在英语学习中,单词、语法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学习重点,正是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才能够走进英语,学会正确地用英语表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会着重对单词和语法进行讲解,而往往忽略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的教授。

2.1词汇句型选择

在英语作文写作中添入正确的词汇和句子并融为一体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长期的英语阅读积累,还要注意词汇句型的选择。首先,在写作中不要把汉语的表达习惯带入英语中,汉语通常靠动词来表达主题,英语则通常通过介词、分词、非谓语动词来表达;其次,在选择句型时,在熟练掌握基本句型的基础上选择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易把控且能表达出长句子的句型为主。最后则是恰如其分地运用谚语、名句,这来源于平时的积累。比如:在此项运用中将茶文化融入文章,茶文化含义丰富且涉及范围广,使文章增色的同时还能自然过渡到下一句话。

2.2思维逻辑性

不论是汉语写作还是英语写作,他们的落脚点都是一样的,都会落在结果、结论、态度上,但是最终落脚点的位置偏向却不同。汉语一般将重心放在段末,英语则正好相反,英语写作重心惯将中心句放在句首,而后再从头叙述,层层递进。在写作时,对所写段落应有一个整体概念,先用简洁明朗的话语表达出本段落的中心,然后描述中心句由何而来,一步步的演推过程。此步骤的逻辑正暗合茶文化思想,茶文化思想倡导人通过客观的品茶,逐步到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从简单的茶叶层层深入到最终的结论感悟,这是英语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技巧。

2.3语篇衔接技巧

衔接的定义可表述为在作文表层结构中,句法和语法在语言形式上的连接,衔接对于语篇连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衡量上下文是否连贯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一点毋庸置疑。目前认为语篇衔接有两大手段,一个是语法上的衔接;另一个是运用词汇手段进行衔接。而这两大类又各包括多种不同的具体形式,语法衔接手段包括指称、替代、省略和链接等,而词汇衔接手段包括重复、搭配等,这两种手段均属于非结构性的衔接手段。此外,语篇衔接手段还可以从结构性衔接来探讨,具体包括及物性、语气等信息结构。而不论哪种衔接手段,茶文化总有其作为理论指导的地方,茶文化精髓即是和谐、统一。一篇优秀的文章就是用自然流畅的衔接手段,将词汇和语法和谐地串联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 茶文化思想嵌入语篇衔接手段分析

写作要求逻辑的连贯、衔接自然和词汇的准确应用,深厚文化底蕴的茶文化在逻辑思维和理论指导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英语写作中运用茶文化思想作为语篇衔接手段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写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的优秀作文。

3.1结构布局

一篇文章的结构就像人体的骨架,没有骨架再完美的灵魂和血肉都无法显现。因此,在提笔正式开始写作之前,首先应确立好整篇文章的结构,即所谓之大纲。确立结构布局就是从整体上确立文章的书写思路,分析在这篇文章中需要表现的观点和主题,确立想表达的主导思想。就像茶文化思想浸透于茶艺中,在进行茶艺表演或者沏茶之前,首先将所用的材料准备齐全,然后按照步骤完成整个茶艺表演。每一步的安排都是以表达茶文化思想内涵为目的,整个沏茶过程是静谧、和谐的,所沏之茶自然与茶文化思想契合。所以,在构思整篇文章结构时,明确想要表达的主题,一步一步达到目标。

3.2逻辑的合理性

按照英语写作特点,中心句一般位于句首,这一步工作一般在结构布局时已完成。在对中心句进行阐述时,采用茶文化由浅及深、层层深入、直达本质的思想精髓,对中心句的阐述采用逐层深入、由表及里,最后回扣主题的写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使读者能够很快明白你想表达的含义,对其后的阐述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在上下文的衔接中,茶文化思想依然有可圈可点的指导意义。茶文化思想延展性强,在历史中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写作中借用有关茶文化的优美诗句或谚语,为文章增彩,也可以借鉴有关茶文化的文章中,如何自然过渡到另一主题或中心句的写法,使文章自然而然地开启下一主题。

4 茶文化思想对语篇教学的启发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英语写作教学大都局限于对单词和语法的重点讲解,往往忽略对文章进行整体解读,分析语篇之间的互相联系,这也正是大多数学生写作水平差的原因。将茶文化的整体思想应用于语篇教学能够大大改善目前学生的写作水平低的问题。

4.1课堂的理论指导

一篇完整的文章是一个整体,而在传统语篇教学中大都是把文章肢解,单独拿出一句或几句来分析,忽视了整体的衔接和连贯。在写作时就体现为学生们不会将上下文衔接起来,使得上下文不连贯,不具备可读性。以茶文化的整体、统一、和谐思想为指导。在语篇教学中,老师们应多注重对整篇文章进行解读,并对文章中使用的衔接技巧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尝试运用这些手段进行上下文的衔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4.2灵感来源于生活

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多积累相关的句子、知识,在写作时才会有灵感的迸发。就像品茗感悟茶文化,正是由于平时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才能在简单的饮茶中体会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茶文化赋予人们的沉静、安谧、和谐的生活状态。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留心积累身边的点点滴滴,这些会在写作中成为你灵感的源泉。作为当代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与英语打交道,学生更甚。学习英语是一项长期靠积累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我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将会大大提高英语水平。

[1]陶岩,毕宏伟.试论英语语篇衔接手段与写作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2):67-68.

[2]张芸静.英语格言及其汉译中照应、替代衔接手段对比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S2):104-105.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梅松竹(1976-),男,湖北宜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茶艺手段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茶艺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