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化学对茶叶生产的现实意义与探究

2016-03-30刘媛

福建茶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茶叶监控

刘媛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生物化学对茶叶生产的现实意义与探究

刘媛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伴随着世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各国对生物化学技术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与此同时茶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茶叶生产安全事故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算的损失,各国政府以及民众也意识到生物化学技术在茶叶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其中,茶叶生产安全评估作为茶叶生产物流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直都是一个研究热点。

生物化学;茶叶生产;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茶叶生产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数据采集不够准确、自动化程度不高、功能单一的问题,大量的人工作业不仅耗时费力、效率底下,更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一套完整的茶叶生产安全管理评估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规范人工操作,降低因为人员的不当操作带来的事故发生概率,还可以规范茶叶生产的存储、避免企业进行违背茶叶生产法规的混合存储、最后还可以提高仓储企业的事故处理速度,降低损失。基于生物化学技术的茶叶生产安全管理评估系统的研究,对茶叶生产的仓储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 生物化学技术的茶叶生产系统的作用研究

1.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茶叶生产安全评估方面起步较晚,并且缺少相关研究数据,致使取得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茶叶生产安全评估越来越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渐渐的成为研究热点。许振健等就茶叶农药残留问题,以茶园病虫害防控的生产组织模式、产品检测及防控技术等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ACCP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了茶叶农药污染的关键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提出了茶叶农残控制的防控技术。同时优化了茶叶农残的浸提条件及气相色谱分离条件,提出了一种对茶叶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验方法,为茶叶农药残留控制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1]。

霍红等整理了目前我国茶叶供应链的组织模式,分析了我国当前茶叶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为茶叶生产安全管理提供了思路[2]。俞志东等在化工茶叶生产安全管理分析中针对茶叶生产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状,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得出了一套适合我国茶叶生产企业现状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了我国茶叶生产管理的水平和安全性[3]。

苏伯兴等在茶叶生产储存企业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中阐述了我国茶叶生产企业存在和面临的风险问题种类以及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随后针对风险因素的评估,提出了降低风险的应对办法,从而减小了事故风险对茶叶生产企业带来的损失[4]。魏航等学者提出了风险平衡性模型,将茶叶生产储运风险分为了三类,包括人员风险、环境风险以及财产风险,并且对时变条件下茶叶生产储运个体风险评价以及储运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5]。

国家对茶叶生产安全相当重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之一“工业茶叶生产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管理因素、人员、设备和环境因素对茶叶生产事故的影响,提出了茶叶生产事故风险分析方法,茶叶生产储运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以及事故后的控制措施,并且将车辆状况、人员情况、安全管理等因子引入到了评估模型中。

1.2国外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较早进入了工业时代,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他们对于茶叶生产的需求更高,对于茶叶生产的仓储安全管理评估系统的研究起步更早,成果斐然。1979年1月,联邦、省和地方劳工立法委员会根据为使工人、雇主遵守有关生物化学的法规,需要从供货商获得统一信息这一前提,提出了需要标准化的生物化学信息系统。英国著名的国际组织BP Internationa吸收了多国石油公司的重大事故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形成了一套包括人和环境的定量风险评估的事故风险管理过程MAR(如Considine)2009))[6]。

Harwood等学者,在原有的风险评估模型中,加入了新的影响因子,并且提出了茶叶生产事故模型和化学模型,加强了茶叶生产存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7]。Peter Montaget研究了茶叶生产运仓储事故给周边人口健康以及周围坏境的影响,提出了减缓茶叶生产事故危害对茶叶生产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为茶叶生产事故应急措施提供了一些参考[8]。GlicKan对茶叶生产化学事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茶叶生产化学事故的评估因素,其中包括储存方式、仓库类型、容器状况和气候条件[9]。Bonvie在对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进行评估时,运用了模糊逻辑理论,从而对茶叶生产储运风险评估中不确定性因素的评估给出了一个新的思路[10]。

Erkut等学者对茶叶生产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几种常见的风险量化模型,其中主要包括传统风险评估模型、人口影响模型、感知风险模型、事件概率模型以及条件风险模型;改进了现有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了茶叶生产储运风险分析定量计算的准确性。欧盟在化学品风险评估技术中提出了REACH框架,主要包括了:数据采集、效应评估、PBT(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和vPvB(高持久性和高生物)蓄积评估、暴露评估、风险表征等五个部分[11]。

2 基于生物化学技术的茶叶生产系统设计

2.1茶叶生产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茶叶生产安全评估模型的构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国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部分仓储进行不规范的混合存储,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现象,将存储方式因素和仓储管理因素以及茶叶生产因素加入到了评估模型中,使评估模型更加完善。同时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企业影响因子的权重,使得评估体系更加合理,评估结果更加准确。

系统的总体架构。运用软件工程思想,在系统的设计中采取三层架构模式,即客户端、WEB、服务器三层架构体系,系统分为表现层、逻辑业务层和数据层。并对三层体系各层的功能进行介绍,给出选择三层架构体系的原因。介绍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和评估管理模块,以及这些模块所具备的基本功能。

茶叶生产安全评估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现。根据系统的主体结构框架进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将茶叶生产安全评估模

型结合到系统之中。在货物入库的操作中,通过评估模型计算出所需存储的茶叶生产是否能够进行混合存储,使企业可以进行科学安全的存储。

2.2国外茶叶生产系统设计

Z-300茶叶生产系统:此公司生产的监控系统具有不同的工作方式,第一种是单点测试模式,第二种就是连续测试模式。单点测试模式就是只能一个点一个点地测量,不能设置时间连续性工作;连续测试模式就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里的任意时刻的显示器都可以隔一段时间就显示一次数据,这个时间可以设置,一般是10秒更新一次,如果时间段结束了,那么这个测试也就停止。这个监控系统使用了公司专门开发的过滤器技术,可以排除一些其它气体对茶叶鉴定气体的测量影响,使得茶叶鉴定浓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度高,而且还有良好的可靠性。

英国PPM公司生产的PPM-400茶叶生产系统:PPM-400茶叶生产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此监控系统可以方便携带,可以拿在手上直接使用,而且应用起来十分简单,是一款测试茶叶鉴定的好仪器。它的特点有:此仪器的内部采用的是电化学气体传感器进行泵吸式采集气体,仪器的反应速度十分快捷,而且整体结构是非常紧密的;还可以使用两种单位量来显示测得的数据,即ppm和mg/m3这两种衡量单位;此仪器的精确度非常高,可以达到0.001mg/m3这个数量级;同时此仪器还可以对湿度进行补偿。

2.3国内茶叶生产系统设计

全自动生物化学技术茶叶质量鉴定、氨测定仪:此种类型的监控系统可以对许多种物质产生的茶叶鉴定以及氨污染物进行现场监控,在众多场所都可以实时使用,其特点有:使用国家标准监控方法,茶叶鉴定使用酚试剂法,而氨则使用纳氏试剂法;该仪器的监控速度适中,监控过程需要10-15分钟;该监控系统配备了大屏幕液晶来显示测试结果,仪器内部是使用单片机智能控制操作的,具有比较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同时该监控系统还具有非常优势的数据统计处理功能,而且得到的测试数据还可以实时保存和记录。

生物化学技术茶叶生产系统SKY2000-CH2O:该监控系统在价格上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是国内性价比最高的一款仪器设备,具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该监控系统监控茶叶鉴定浓度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它所使用的气体传感器反应十分灵敏,而且可以长时间使用;该监控系统在显示方面,使用的是点阵显示技术,支持两种语言操作界面,中文和英文;该监控系统还具有报警的功能,采用的是声光报警技术,由于茶叶鉴定的特性,报警的阀值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设置;还有就是该监控系统还可以存储监控到的数据,还能保持最大的监控效果值。

3 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现有茶叶生产情况作了介绍,结合现状提出了选题的背景和依据。在总结了国内外茶叶生产安全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叶生产的现状,提出了茶叶生产系统总体设计思路。随后对现有的化学风险评估经典模型进行研究,结合茶叶生产安全评估因子体系,构建了相应的生物化学风险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物化学技术的思想与方法,运用三层架构体系,建立了茶叶生产安全评估系统。论文主要目的是为茶叶生产企业在存储过程的作业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

[1]许振健.基于农药残留控制的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9

[2]霍红,段铁箭.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125-127

[3]俞志东,周锡堂.化工危险品仓储安全管理分析[J].广州化工,2012,40(21):195-196

[4]苏伯兴,许保友,张宝森,刘赫.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11(3):52-54

[5]魏航,李军,王浩.有害物品运输的总风险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5(12):97-101

[6]林文土.控制茶叶农药残留的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3):56-57.

刘媛(1983-),女,江西宜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茶叶监控
《茶叶通讯》简介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香喷喷的茶叶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