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幼儿园教育的传统文化教学
2016-03-30娄小韵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娄小韵(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幼儿园教育的传统文化教学
娄小韵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甚少。鲁迅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幼儿加强传统文化教学至关重要。其中,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有着巨大差异。以中西茶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加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进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幼儿园教育;传统文化教学
近些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幼儿园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国的幼儿教育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开始呈现出“去本土化”的趋向,即我国一些传统的文化教育内容、方式开始被国外的教育内容、方法所替代,这种现象不容乐观。很多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甚少。鲁迅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幼儿加强传统文化教学至关重要。其中,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有着巨大差异。以中西茶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加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进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幼教一线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旧出现了一些偏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忽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
如今,很多幼儿园讲究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递,开展了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每天都能听到幼儿们用稚嫩的声音诵读着《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大多数幼儿都能说出一两句文化经典。但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幼儿是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诵读经典的,虽记住了内容,但不一定就能了解中华文明。培养幼儿的文化精神和民族自尊心显得更为重要。
1.2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从目前来看,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基本是以传统节日活动、讲述传统美德故事等方式展开的,忽视了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新的体现,如果传统文化教学与现代生活严重脱节,则不利于幼儿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再加上教师总是用工具、图片、故事的方式来介绍传统文化,难以令幼儿印象深刻。
1.3缺乏足够的创新
一是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自身没有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照抄照搬为主,没有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改革教学方式;二是教师一直让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过于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原汁原味”,要求幼儿生搬硬套地学习,这直接扼杀了幼儿的学习欲望。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我国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确实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势在必行。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茶文化创新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可以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 中西茶文化的差异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人们最早的制茶、烹茶和品茶方式都诞生于我国。后来,我国的茶文化开始走向全世界,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中西茶文化都成了重要的文化类型,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下各自民族的精神风貌。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还是存在些许差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品茗对象的差异
一般而言,饮茶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混饮,就是在茶中加糖、加盐、加奶或者放入红枣、枸杞、陈皮等食品,个人按照自己的嗜好口味来放入不同的东西;另一种是清饮,就是不在茶中放入任何有损茶本味的配料,只用沸水泡茶,力求体现茶原本的清香。如今,我国的品茶方式以静致雅赏的冲泡茶为主,追求一种饮茶情趣,但是西方国家喜好在茶中加入咖啡、牛奶等物,由此造成中西国家在品茶过程中生成的精神情趣完全不同。
2.2茶道的差异
我们中国人在饮茶时追求一种茶道,在品茗时融入了伦理、哲理、道德等韵味,希望通过品茗来品味人生、修身养性,达到心灵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享受。这是我们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国人在饮茶时更加追求茶本身的意蕴,实现一种物我合一的化境。而这些是西方茶文化中所没有的。西方人饮茶时更注重社交目的,追求一种优雅的格调。
2.3影响的差异
饮茶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唐宋时期以来,茶就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不可一日无茶”早就成了我们国人的生活剪影。如今,我国的每个家庭都在演绎着“客来敬茶”的传统礼仪。虽然我国民族众多,但是每个民族都有着饮茶的共同爱好。云南的纳西族有着“早茶一盅,提神去痛;一天三盅,雷打不动。”的谚语;新疆维吾尔族有着“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风俗。可见茶文化在我国的影响之深。而西方茶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不管是深度、还是在广度方面,都无法与我国同日而语。西方人更加偏爱牛奶和咖啡。
由上可以看出,中西茶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我国的茶文化十分璀璨,值得大力弘扬,将其渗透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从小就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日后发展奠基。
3 以中西茶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加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学前教育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祖国文化的优秀与丰富”。我国是茶叶之乡,是世界上最先发现茶树、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西方茶文化相比,我国茶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厚。教师应该以我国茶文化为载体,创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使幼儿能初步领悟我国茶文化的独特风采,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3.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茶文化教育
每个人都与环境息息相关,美好的环境总是能吸引人们驻足观赏。所以要想顺利实施茶文化教育,幼儿园可以从环境创设入手,使环境能引发幼儿发挥想象,激发他们创新,更好地感受茶文化。在幼儿园主题墙上,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美术画法,在墙上多画上一些茶壶图样,也可以为孩子留出一定的区域,让他们自由绘画自己心目中的茶文化,比如让他们观察茶叶是什么样的、茶壶是什么样的,让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教育乐趣,也能对学习茶文化起到助推作用,促使他们领略我国民间艺术美的美好之处。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天赋,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在对待茶文化方面,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技术为他们播放常见的茶壶图片,比如侧提壶、提梁壶、握把壶、飞天壶等,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认知。除了呈现我国常见的茶壶类型外,也可以适当呈现西方国家的茶壶样式,形成对比,加深幼儿的印象。在观看过茶壶图片后,教师让幼儿拿出画笔,让他们展开想象,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他们设计茶壶,会做出什么样子?鼓励幼儿们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想法。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开启智慧,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茶壶。之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供大家一起分享,互相学习。
3.2在区域活动中贯穿茶文化教育
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各种有关茶的传说故事丰富多彩。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余时间多查找一些关于茶的资料,也可以查找国外有关茶的故事等资料。也可以让幼儿父母先讲给自己听或与父母一起上网找寻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然后让幼儿在课堂上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讲给其他人听,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茶的认识,加深印象。
同时,鉴于茶叶的形状各有不同,有条形、卷曲条形、圆珠形、扁形、针形、尖形、花朵形等,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的茶叶,然后放到班级的活动区角中,让他们拿着放大镜观察每种茶叶的不同之处,体会茶叶的各有千秋。在美工区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茶叶材料进行加工与改造,制作成不同的作品,比如将茶叶摆放成动物状、人物状、茶壶状等,只要大胆动手,教师就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在手工坊区,教师也要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亲手制作茶壶,锻炼动手能力,也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还可以教幼儿泡茶,让他们感受品茶过程中的心境变化,陶冶他们的情操。
3.3引导幼儿亲历制茶过程
幼儿园可以与当地的茶区联系,带领孩子们去茶区进行实地参观。茶区工作者为孩子们讲解茶叶知识,可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然后带领孩子们亲自采茶,要为幼儿讲清楚采摘要领,告诉他们要眼快手巧,只需要采摘一芽一叶即可。在采茶过程中,幼儿会进一步拉近与茶叶的距离,感受到茶叶的生命力。茶区工作者还可以教会幼儿如何正确地敬茶,敬茶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敬茶时要抱着谦逊的态度,要有敬意,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会体会到茶文化的谦和内涵,学会讲礼貌。
4 结束语
茶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西方茶文化相比,我国的茶文化丝毫不逊色,具有丰厚的内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西方文化,反而遗忘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改变。教师要从娃娃抓起,努力培养幼儿欣赏茶文化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我国民俗的特色,愿意将其不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芳.在幼儿园中大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J].上海托幼,2008.
[3]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李红云.幼儿园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与对策[J].教育·科研, 2006,20.
[5]李红红.当代幼儿亟需地方传统文化滋养[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6]李珊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作者简介:娄小韵(1978-),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贵州省第二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黔教高发[2013] 446号);卓越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计划(黔教高发[2014] 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