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
2016-03-30王丽宏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王丽宏(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初探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
王丽宏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茶在当下成为世界各地人们最为青睐的饮品之一,茶的故乡在中国,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而中国又是诗歌的发源地,茶诗就是茶与诗联姻的结晶,自古以来,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解渴提神、待客会友的重要饮品,而且成为文学作品中,用来歌颂文人高洁的品质和寄托情感的对象。把茶写入诗歌,既是对茶本身的艺术美感的发掘和传递,更是对饮茶活动赋予了文化意蕴,成为了茶文化中的精髓。本文主要对唐代的茶诗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探寻那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唐代茶诗;审美情趣;茶道思想
《全唐诗》收录2529名唐代诗人近5万首唐诗,其中有关描写和记录茶事的诗歌作品共有600首之多,爱好书写茶诗的文人就有150余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品茗风气兴盛,整个社会阶层喝茶成癖。这时期的茶诗体裁多样,艺术成就很高,内容相当广泛,题材琳琅满目。据考证,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泉仙人掌茶并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以咏茶为主题的诗歌,此诗飘逸浪漫、读后如饮一杯清茶般神清气爽,别有一番韵味。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其三首中描写出了诗人与友人聚会品茶吟诗的场景,可见茶已成为当时人际间交往的主要方式。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是描写当时官方组织的评选茶叶优劣的斗茶活动,给人呈现出一幅热烈喧闹的宏大场面,也反映出茶事活动已经步入上层社会。被誉为“七碗茶诗”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既有茶事的描写,更有深远的意境,是抒发个人情感的典型之作。还有《西山兰若试茶歌》、《喜园中茶生》和《峡中尝茶》等茶诗都是在唐代发展到高峰时期的经典作品,直至今日,依然被人们经常吟咏、交口称赞。
从列举的诗人、诗词中可以感到,盛唐出现茶诗的高潮并不是偶然的,正是那时人们日益兴盛的品茗风气的真实反映。唐代茶诗既有个人品茶的表述,如观赏茶叶、品茗茶香等情景,也有社会交流中有关茶的描写,如举办茶宴、以茶会友等场面,极大地拓宽了茶诗的领域。随着唐代经济政治的高度发展,茶文化发展也进入到一个鼎盛时期,文人把用来解渴提神的茶事活动逐渐提升到了一种富有审美情趣的品茗艺术,既是个人追求时尚休闲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成为陶冶情操和友谊交流的主要方式,并且逐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茶道思想,把普通的饮茶活动提升成为表达思想领悟哲理的升华过程。唐代茶道思想是建立在儒家、佛教和道教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茶与其之间的关系不断融会贯通,出现了以茶抒怀、崇尚自然、和谐安静等基本观点。
1 饮茶重在品
唐代诗人品茶已经不满足于茶能够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的基本功用,而是通过品茶更注重心灵感受,寻求悠然闲适、天人合一的境意。从他们的许多茶诗中可以体味到,唐代文人品茶首先是观赏冲茶的颜色,李德裕《故人寄茶》写有“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徐夤《尚书惠腊面茶》也有“金槽和碾沈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的表述,诗中虽然没有描写茶的颜色,但诗人却将茶色映照于流霞、翠缕烟,茶色嫩绿中还泛着金黄色,从而反衬出了茶色鲜绿的自然美。其次是描写品茶的口感,王维在《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写到“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形象的把弥散空中的香气描述成功力深厚之人的真气,其力之强甚至可以渗透入竹骨中,从而衬托品茶之人浸染在一片茶香里,流露出诗人对茶香的无限回味。最后是感悟品茶的乐趣,陆羽《茶经》里书有“啜苦咽甘,茶也”。文人在品茶之时的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用心体会茶事的点滴,享受着茶事的本身乐趣,同时更注重品出茶之原味以外的感受,充分发挥个人的审美情绪,安静享受茶中独特的乐趣。
2 品茶如参禅
茶味与禅味相通,只有像修禅那样品茶才能品出真正的茶香。古代文人把内心深处所追求的和谐、清雅、幽远、静寂思想寄予品茶这一活动,从意境上思索就如同佛家的参禅一样,使人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摆脱了现实的束缚,抛弃了所有的功名利禄烦恼,只是完全追求超凡脱俗中的人生乐趣。比如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的“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齐己《题真州精舍》的“石鼎秋涛静,禅回有岳茶”,描述的是诗人悠闲自定、独坐品茶的情景,回味的是茶汁本身的幽香四溢,留香于唇边齿间,同时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一片茶叶中品味出山川秀丽风景,感悟到大自然精神,从而达到清除烦恼忧虑,心灵复归宁静的最终目标。唐代被时人称为“江东名僧”的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描写的“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描述的是诗人闻茶之香气,享饮茶之惬意,这“三饮”就像参禅悟道一般,从生理满足、到精神享受,再到领悟人生,演变了人之思想升华的整个过程。
3 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茶除了其生长和制作要求十分洁净之外,历经岁月的积淀,已经成为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中国文人历来奉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茶的清心淡泊正好符合中国文人面对进退时的心态表现。他们对茶的追求,已经超越了饮茶本身,而是追求一种纯净、深远、空灵的意境。皎然《访陆处士羽》的诗:“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讲述的是诗人皎然去太湖附近访问友人陆羽,可惜没有遇到,期待与好友的相聚但是无缘得见,心情难免有些失落,但太湖的青山绿水让诗人有另一种联想,处士是不是像鸿鹄一样,在天地山水之间翩翩飞翔,不见踪迹,他是不是去某座山上品茶了?或者坐在小船上钓鱼呢?在诗人的物境描述上也浸染了这种感情,“翩翩”和“悠悠”两词流露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内心,同时也表现出了陆羽清高潇洒的生活方式。白居易的《琴茶》中“穷通行止常相伴”,品茶赋诗言志,竞为时尚。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写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借茶喻志,说茶言人,期望通过饮茶、种茶,洗涤灵魂,以获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雅情趣。
4 唐代茶诗的茶道思想
唐代历经之前几百年的饮茶文化积淀,加之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相对高度发展和社会安定,茶道思想也经历了从萌发到发展,从零散到系统的演变,涌现出一批具有茶道思想的文人雅士,逐步形成了修行类、茶艺类和风雅类等三种茶道。诗人皎然透过煎茶品茶过程能够清洁心灵、修身养性、领悟大道,是修行类茶道的代表,其有关“茶道”的论述是把饮茶、品茗作为人的一种感悟方法,大大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4.1借茶抒情
文人“以酒赋诗”的风气在中唐以后逐渐被取代,“品茗赋诗”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人们把自然风物与饮茶联系起来,希望通过饮茶以抒发内心的感受、幻想理想中的美妙意境、品味幽雅闲适的人生,使茶、景、情融为一体。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的时候,写下了《夏昼偶作》,兴叹闲逸的生活,幽静的心境,抒发了自身的“良马羁于厩中,猛虎囚禁柙中”境地的苦闷感悟,向往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其三首讲述的是诗人与朋友品茗、吟诗、观景,心情无比惬意舒畅,感悟的是遥望他日难再相聚,心中难免些许落寂。
4.2崇尚自然
中唐时期战乱不断、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文人们在追求个人理想抱负失败后大都选择隐山归林,逃避官场这一是非的之地。因此文人把茶事与隐居山林的生活结合起来,把茶与山水风物构成了美妙的意境,从而形成了唐代茶诗多有田园、山水、松涛、竹林等自然风貌,饮茶之地遍及竹林、松下、花间、野外、园林等风景场所,即便在在建筑物内饮茶,其茗舍、茶房、茶轩、茶亭、茶棚等结构也是朴素幽静、和大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李嘉祐写的《题裴十六少卿东亭》让人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闲静恬淡的山水画,就连品茶的人也都坐忘于图画之中。姚合写的《杏溪十首·杏水》描绘出了生活的出尘幽静,人和自然相通相融。
4.3和谐平静
唐代很多诗人用充满细腻温情的诗句抒写了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中和谐相处的真情厚意。自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开辟了茶诗的新局面,茗茶不仅可以解渴润喉,修生养性,还可以在茗茶中体味万物和谐的人生境界。观中唐时代茶诗的内容,多描写茶会场面,宾朋满座、饮茶赋诗、志趣相投,加之各种助兴的文艺节目,相互之间表达深情厚谊,感受相聚之乐。如韦应物的“茶果邀真侣,觞酌洽同心”抒发了以茶会友的温馨场面和友人间的志趣相投食物默契。唐代写茶诗的最多的大诗人白居易,一生涉及茶事、茶趣的诗歌有六十余篇,他的茶诗当中谈及以茶会友的情形很多,经常参加当时文人茶宴,会场上嘉宾举止得体、平静祥和、相谈畅适无拘,折射出当时社会上通过举办茶会、交流友情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
综上所述,茶本是世间的平凡之物,饮茶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琐事,茶的最基本的效用是解渴、提神、解乏等生理上的满足,唐代诗人却以其划时代的审美眼光,不仅充分展现了饮茶艺术本身的美感,推动了茶叶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发展,而且通过他们高超的艺术手法,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文学意蕴,写出了富有茶韵的诗句,使诗歌表现高雅优美生活的情趣。这些茶诗反映了文人们崇尚自然、宁静和谐,追求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表现了唐代文人的闲适淡雅,内敛自省、超凡脱俗的性格气质,传递了其丰富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蔡雪妹:《酒香·茶韵·禅趣——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三味”》,载《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年1期.
[2]杨惠南:《茶道与禅道》,载《中国禅学》第一卷,2002年6月.
[3]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 1999年.
[4]蔡镇楚、施兆鹏:《中国名家茶诗》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第6 页.
[5]杨招棣、姚国坤:《陆羽茶经解读与点校》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年.
[6]余悦主编、何草著:《中华茶文化丛书——茶道玄幽》,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年.
作者简介:王丽宏,河北省张家口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