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探微
2016-12-22施贞贞
施贞贞
[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利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评论,提倡用多意理解作品等方法发掘学生的审美情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注重审美教育,使美术欣赏教学能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展。
[关键词]美术欣赏 有效教学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62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作为新世纪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美术课上欣赏的重要性和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喜爱。那么,该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进行美术欣赏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丰富的图片,美妙的音乐
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去考虑、引导学生调动起自己的感官、经验、知识等,全面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和感知,从而提高对这些作品的鉴赏能力,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欣赏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获得审美经验和审美享受,切实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进而得到美的启迪和升华。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不断穿插音乐,不同的图片欣赏配相应的音乐。整节课都可以伴随着乐曲来推进,图音并茂。欣赏的画面是静止的,音乐却是流动的,在音乐声中欣赏图画,课堂更有情趣、更生动活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更大程度地得到激发。比如在学习《青铜艺术》一课时,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图片,配以不同的古筝曲子,在音乐声中去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艺术特点,感受古代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如此,学生徜徉在美妙的乐曲中,尽情地欣赏优美的青铜器具。学生既陶冶了美术情操,又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教学效果倍增。
二、详细的解说,美好的意境
很多美术作品,比较抽象、复杂。学生毕竟还只是在小学阶段,理解能力有限,这决定了他们只能很肤浅地欣赏和理解作品。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对欣赏课的热情,教师在课前要搜集更多的参考资料,介绍作者生平、作品相关背景、艺术特色等。这些生动的介绍,会让学生对画家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更喜欢这个画家的作品。
比如,美术课上要介绍凡·高的作品,我先对凡·高的一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再播放精心制作的课件,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凡·高的作品,这样的视听结合,效果肯定比单纯的讲要理想得多。学生通过了解画家的生活背景,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了解画家的心路历程和他一生的跌宕起伏,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升华
审美教育是欣赏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一定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雅的艺术格调。优秀的美术作品对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可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并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如,在《民间玩具》一课的欣赏中,重点讲述了民间玩具,这类在我国劳动人民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几千年的艺术品,它们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民间玩具,再加上教师收集到的,放在一起欣赏。学生在课堂上好像走进了一个民间玩具的小型博物馆,配上教师的专业讲解,学生深层次地了解了民间玩具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喜爱
四、自由的想象,思想的驰骋
美术教学,可以说是直观的,也可以说是非常抽象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抽象思维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美术课上的欣赏,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又是一种视听盛宴,学生常常沉醉其中,思想自由地驰骋。正是这种放任的想象,促进了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和喜爱。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在学生的身上,让审美的种子悄悄地生根发芽,逐渐壮大。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想法和个人兴趣爱好,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中来,自由地沉浸其中。随后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作品的理解,自由发表看法,这样的欣赏才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自己的欣赏价值观。
五、长此以往,养成欣赏习惯
学生的欣赏能力只是通过一两节欣赏课是培养不起来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在平常的美术教学中,不断穿插、承接欣赏的内容,由内而外地去影响、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建立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真正把美术欣赏落到实处,让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妙趣横生的审美情境,能促进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通过教师外在的不断强化和培养,小学欣赏教学获得了快速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