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刊编辑参与科研活动现状调查及促进策略探讨

2016-03-30林加西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技期刊学术

■林加西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文明东路2号 524023

期刊的竞争实质是编辑的竞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科技期刊生存的基础和长足发展的保证[1]。编辑的职业修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期刊出版的价值取向[2]。因此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除了需掌握出版专业的技术性知识这一最起码的显性要求外,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则应是较深层次的要求。现代的科技期刊编辑不但需具备理性的思辨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须紧跟最新科技前沿,与时俱进地加强专业素养,具备更敏锐的科研的头脑和更自觉的科研意识。调查显示“科技期刊作者对编辑科研能力的需求较大,且与其职称、是否主持科研课题及科研课题所获资助的金额相关联”[3]。本研究自拟“期刊编辑参与科研活动现状调查”问卷对我国期刊编辑展开调查,旨在对期刊编辑的科研活动现状做一了解,并探讨相应的策略为促进期刊编辑参与科研活动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我国期刊界编辑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设计

本调查围绕着“期刊编辑科研活动”这一中心,沿着“编辑的基本情况、对科研活动的认识、参与科研活动的现状及对未来参与科研活动的展望”为构思路线,参照已有研究文献[4_6],混合运用单选题、多选题、打分题与排序题的题型,于问卷网上自行设计、编制“期刊编辑参与科研活动现状调查”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科研现状及认同情况,所在部门对科研活动的支持情况,进行科研活动面临的困难及建议,认为较有效的激励政策和认为科技科技期刊编辑日常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比重。

1.2.2 调查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采取网络发布(通过向新闻出版类学会的会场拿编辑名单、与编辑同行交换编辑名单及利用新闻出版的社交平台如QQ群、微信群,于网络发布邀请函,由编辑自行上网作答)与现场调查(利用参加新闻出版类型学术会议的机会现场对参与编辑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

一次性按要求完成所有题目者为有效答卷。现场调查的有效问卷由笔者整合并于计算机输入合并统计。因网络发布的受邀请者不点击进入则为无效发放,故本调查发放问卷的总数以问卷网记录的总浏览量加现场调查的无效问答卷的总和计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选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处理调查问卷的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网络总浏览量291份,现场调查的无效问答卷9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60.34%。使用计算机回答问卷105份,使用移动设备回答问卷76份,其地域分布如图1所示(数据与图片均由问卷网系统自动统计生成)。

图1 参与调查编辑的地域分布情况

2.1 编辑的一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编辑中男性54名,女性127名;年龄小于30岁28名,30~39岁80名;40~59岁72名;大于60岁1名;助理编辑36名,编辑78名,副编审52名,编审15名;来自自然科学期刊的91名,社会科学期刊的28名,综合类期刊(包含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与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的33名,其它的(内部发行的出版物)29名;刊期为年刊的9名,半年刊的4名,季刊的23名,双月刊的75名,月刊的59名,旬刊的11名。

2.2 编辑的科研活动现状及认同情况

2.2.1 编辑的科研活动现状

本次调查的181名编辑中撰写过学术论文的有150名(82.9%),参与出版专著与教材的有48名(26.5%),参加过学术论文评比的有 95名(52.5%),组织或参与编辑学课题有 117名(64.6%),参加过非编辑类课题的有 91名(50.3%)(其中国家级的有20名,省级的有45名,市级的有30名,院校级的有41名)。

2.2.2 不同类型期刊编辑的科研活动比较

自然科学类期刊编辑参与编辑学与非编辑学科研课题的比例最高,其参与编辑学类课题的比率较其它期刊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6,P<0.01);非编辑学类课题的参与率亦高于综合类期刊与其它期刊,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57与12.336,均 P<0.01),详见表1。

表1 不同期刊编辑的科研活动情况比较名(%)

2.2.3 编辑对科研活动的认同情况

本次调查的编辑认为期刊编辑应参与科研活动的有148名(81.8%),其中认为编辑的科研活动应包括参加学术交流会议147名,撰写学术论文142名,开展调查118名,参与学术评选101名,走进实验室67名,其它的10名;认为编辑参与科研活动的好处有开拓学术视野160名,提高编校质量119名,获得学术认同感104名,提升学术地位102名,其它的有4名。

2.3 所在部门对编辑进行科研活动的支持情况

本调查的编辑所在部门对编辑进行科研活动很支持的只有40名(22.1%),经费很充足的仅7名(3.9%),详见表2。可见,经调查的编辑部门对科研工作不够重视,其经费支持可以说是几近空白的,所以目前的编辑开展科研活动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表2 所在部门对编辑进行科研活动的支持情况名(%)

2.4 编辑进行科研活动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75名编辑认为工作期间的任何时候均可参与科研活动,92名编辑认为宜参与编辑学及与本刊密切相关学科的科研活动,目前参与科研活动的3大障碍为工作时间不允许、没有经费和非编辑类的科研成果不认同,工作需要和政策导向是驱使编辑进行科研活动的两大因素,详见表3。影响编辑进行科研活动的因素较多,深入调研,有利于制定适宜的编辑开展科研活动策略。

表3 编辑认为参与科研活动的障碍及主要影响因素及建议

2.5 编辑认为较有效的激励政策

编辑在优化编辑科研活动方面的激励政策中认为职称晋升晋级排第1位的有137名(75.7%);将薪酬奖励排第1位的有30名(16.6%);将绩效加分排第1位的有14名(7.7%)。说明,目前编辑的职称晋升晋级评定时加大编辑科研的要求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政策,而目前绩效加分时对编辑科研工作的重视度亦需加强。

2.6 编辑认为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与编校知识的比重情况

参与本调查的编辑认为科技期刊编辑日常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比重宜高于编校知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1.62,P<0.01),详见表4。可见众多编辑认为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学术知识对工作的开展是相当重要的。

表4 编辑认为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编校知识的得分名(%)

3 促进策略

编辑的自身科研水平及对科学研究的持续性追求,对确保期刊学术理想的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7]。本调查显示,仅六成期刊编辑参与科研活动,且自然科学类期刊编辑参与编辑学与非编辑学科研课题的比例最高,其参与编辑学类课题的比率较其它期刊的高。这种现状除了有个体的原因外还与相关的体制及政策有关,如工作时间不允许、没有经费和非编辑类科研成果不认同等。为促进期刊编辑开展科研活动,笔者综合分析本调查中编辑对进行科研活动面临的困难及建议,提出以下促进策略供参考。

3.1 明确科研地位,强化科研意识,支持多向发展

编辑活动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一种甄别、选择与优化[8],是一种再创造劳动。因而,编辑不是文章的“搬运工”,应抛弃过去那种“为他人作嫁衣裳”及“文章作者文责自负”的旁观心态。明确编辑的科研地位,有利于编辑以文章合作者的身份,从编辑的角度为作者提供帮助,查缺补漏,探寻文章的“闪亮点”,以更精准地传达作者的理念或展示其成果。编辑对作者这种同志式互助、合作方式不但可提升作品的水平还有利于开拓期刊稳定的优质稿源,形成互利双赢的格局。科技期刊是交流和传播创新理论、成果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作为是期刊运作的主体,其编辑活动理应归为科学研究的范畴,即编辑是科研工作者之一。

编辑的素养与期刊的质量好比血与肉,相互依存。编辑从众多的稿件中迅速发现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迅速判断出其学术价值,初步遴选后送给相关专家审阅,靠的是学术眼光与科研敏感。编辑的科研意识是编发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是对新闻出版事业执着与热情的体现,是对卓越编辑出版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更是职业道德、行业知识和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强化科研意识是编辑高质量完成编校工作的重要保证。如今的期刊编辑,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才可能全面提升期刊综合质量[9]。开展科研活动动是期刊发展、编辑自我完善的必然。科协发学字〔2015〕83号中指出要“支持和鼓励期刊编辑深入科研一线,走向实验室和学术会场,实现由文字编辑向科学编辑的转变”[10]。因而编辑应重视科研,有科研意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渗透越来越频繁,编辑必须适应这种改变,故其科研不仅应包含对编辑学的研究,还包含对相关的某一门或多门学科的研究。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和编辑自身发展均要求编辑申报基金项目,从事学术研究。因而,编辑除可开展新闻出版方面的探讨外,还可进行其它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如科技期刊编辑完全可以主持或参与各类与本刊特色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11]。

3.2 营造科研氛围,打造科研平台,建立激励政策

浓厚的学术氛围能为编辑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没有好的科研环境,编辑很难在科研上有所行动与作为。期刊要发展就要提高期刊质量,编辑人才是强刊的关键。营造编辑的科研氛围就必须从管理领导到编辑都要有“科研强编”“编研兴刊”的共识,把科研工作当作一种长远目标和任务来规划,促进编辑科研工作的常态化、有序化和持续化进行。

编辑部门相关领导不但要身体力行,还应多渠道、多设法为编辑创造科研条件,并逐渐形成本部门研究的风格和特色[12]。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对有科研任务编辑的工作时间与工作任务进行灵活安排,保证其科研工作时间;其次要进行经费投入,可与依托单位或相应科研机构搞合作研究,或争取外来经费的支持;再次,对编辑考核时认可非编辑学的科研成果。根据本刊的特色,鼓励、支持编辑参加国际、国内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积极争取承办或联办国内学术会议、各类学术讲座或研讨会;有计划地派送编辑进修深造,引导编辑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研究过程、信息整理及课题管理等科研活动[6]。

科研的激励制度主要包括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收入分配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和科研支持制度)[13]。有调查显示,以学术绩效和科研能力为基础的职称晋升机制能够更有效地激励青年科学家的科研积极性及论文发表绩效[14]。因而,在职称评定中宜充分肯定编辑学类科研与非编辑学类科研活动的成果,将编辑科研活动的质与量作为编辑重要的职称晋升依据,采取等级计分及公开的同行评议方式进行。编辑每月的收入宜增设绩效收入,绩效收入与编辑的科研工作相关联,以编辑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课题的数量与级别、获得的学术奖励为划分分配标准。在科研支持制度的政策上对高级别的课题项目给予一定的倾斜,如进行经费配套,甚至奖励。同时,科研奖励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要考虑个人的差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以科研的规律为标准,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5]。

4 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我国期刊编辑的科研活动现状,并探讨了促进策略,以期提高编辑对科研活动的重视度及参与率,进而提高期刊水平和影响力。但本次调查的涉及面欠广、调查问卷的设计尚不完善,故其结果尚不可完全代表我国期刊编辑界的现状。而在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编辑学者化”为我国目前出版界的一个发展方向的认同率较高[16]。当今社会的期刊编辑要有一份责任与担当,应努力将自己培养成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研编结合型人才,才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期刊界中提高我国期刊的质量、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致谢:感谢广东省新闻出版行政QQ群、CUJS学术1_编校标准规范群、广东出版专业继续教育QQ群和加油吧,编辑QQ群的编辑同仁对本次问卷调查的大力支持!

[1]孙菊.编辑人才是强刊的关键——以《应用生态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4,26(6):605_607.

[2]刘莉.学术编辑职业修养浅析[J].中国编辑,2015(16):75_77.

[3]林加西.科技期刊作者对编辑科研能力需求的调研与对策[J].东南传播,2016(4):130_132.

[4]刘丽英,魏秀菊.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编研结合是编辑成长的有效途径——博士后研究兼编辑及指导工作的体会[J].编辑学报,2014,26(3):291_293.

[5]闰建璋.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科研现状调查研究——基于20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调查数据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4(7):109_114.

[6]林加西.医学院校学报编辑参与医学科研活动管窥[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4):82_86.

[7]王晚霞.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理想与期刊质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100_106.

[8]邹凤萍.关于出版社编辑科研困境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0(12):34_35.

[9]孙继华,叶庆亮.学术期刊编辑应积极从事各类科研活动——以《热带作物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47_950.

[10]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6753578.html,2015年11月04日.

[11]叶庆亮,孙继华,张海东.科技期刊编辑应该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以《热带作物学报》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24):172_175.

[12]万东升,杨跃寰.编辑科研意识对学报专栏建设的影响和促进——以《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栏目特色化建设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3_116.

[13]李容.我国公共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激励制度调查分析——以1338 名农业科学家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2,30(1):72_80.

[14]李容.科研成果在职称晋升中的信号与甄别作用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1):114_123.

[15]翟明辉,刘在洲.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5.

[16]林加西,冯霭群.“编辑学者化”与“学者编辑化”相关文献的统计与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6(7):30_32.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技期刊学术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