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思考

2016-03-30钱晓建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钱晓建

摘 要: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石,其作用超越了对一些知识的掌握。从小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缺乏提出问题的意识,甚至我们可以说提出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本能,但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还是有较大的培养空间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能力;培养

爱因斯坦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句话被教师引用到文章中的频率很高,笔者作此引用时提醒自己要避免拾人牙慧,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思考。

在笔者看来,提出问题是基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而又高于数学学习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期待学生在小学阶段,在数学学习之初就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为此时提出的问题往往并不具有真正的数学意义。然而,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又不能不让学生提问题,毕竟小学生还是处于问题意识比较强的阶段,这种意识是可贵的,必须保护。笔者想阐述的意思是,小学数学需要的有意义问题,不只是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提出的生活味大于数学味的问题,而更应该追求他们能够提出符合小学生数学认知特点,且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有关要求的、具有数学味道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的不足与原因浅析

经过了十多年课改的实践与探索,应该说今天的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无论愿意与否,我们都得承认新课程改革在其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我们还应看到,结合我们对小学数学的期待,结合我们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目标,我们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在当下小学数学的日常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现象与问题。

有学者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能力做过实证研究,通过对上百节小学数学课堂的调查与统计,发现我们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还会遇到非常多的学生难以提出问题的情境,还会遇到伪问题充斥课堂的现象,甚至还有给了时间与空间但学生也无法提出有效问题的现象。

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与提问能力的提高。

一是教师角色定位不准使得学生不敢提出问题。

虽然说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定的强势,而这种强势对于学生而言,是巨大的教学垄断,学生难以有胆量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来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教学内容:可能性):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情可以用“可能”来描述呢?有哪些事情可以用“一定”来描述呢?

生1:今天是星期一,明天肯定就是星期二。

师:嗯,很好!还有吗?

生2:今天是星期一,明天肯定不是星期三。(这是一个有点小调皮的学生,有点喜欢标新立异。)

师:这个答案与刚才的不是一样吗?为什么还要说呢?

生3:张丽是小红的妈妈,那小红就可能是张丽的孩子。

师:同学们能就他这个说法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均沉默,没有谁提出问题。

刚刚还踊跃回答的学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明显的说法,为什么没有人提出问题了呢?显然教师对生2的评价让其他学生产生了提出问题的畏惧心理。这种无意识的教师强势常常会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日常教学中十分要注意的。

二是传统教学中形成的无意识的错误认识让学生不愿提出问题。

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也是曾经的学习者,都有这样一种共同认识,即学生读的年级越高越不愿在课堂回答问题,更别说提出问题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日常教学会让学生形成一种错误认识,即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学得不好的学生。加上应试形态下的评价只注重学生考试的分数,并不考虑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能体现学习者素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

当然,除了这里所说的两点之外,还存在一些因素影响我们的小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的策略和思考

这里所说的培养严格意义上既包括对儿童先天问题意识的保护和后天对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的培养。而要有效地达成这一目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可以作为一条有效的策略来实施。

问题解决是教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均围绕某个问题的解决来进行。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生活中哪里存在三角形;让学生用手边的笔搭三角形;不同小组间比较搭建出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吗?是多少?学生用量角器量出同一三角形的三个不同内角大小并求和;总结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通过这样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生可以自主地到生活中寻找三角形,可以自主地搭建不同的三角形,可以在交流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这三个步骤中的自主合作,都可以产生探究的氛围,从而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研究内角和的大小上呢?可以遵循“异中求同”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来依次比较两个不同的三角形的角的大小,我们会发现不可能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比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大或者都小,这里是否蕴含着什么规律呢?……当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时,他们会自发地提出问题:怎样去比较不同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呢?而接下来选择量角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再如,在一些习题的讲解与训练中,也可以利用问题解决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高问题的能力。

在苏科版小学数学中安排有“倍数”这一知识点,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在这一部分的知识中很容易出现错误,笔者分析了学生的错误原因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比较机械,缺少一个自我梳理的机会来内化。于是笔者设计通过一组题目的研究来化解这一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片段为例进行阐述,笔者首先给出学生几组数据:1和6;2和5;2和7;8和9。让学生去确定它们的公倍数,这时学生由于对此内容相对生疏,因此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个时间要给足。当学生自主得出答案之后,让他们去寻找确定这类数的公倍数的规律。带着这一任务,学生在对这四组数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大都会自然产生一个问题:这四组好像是有着什么规律,因为它们的公倍数都是两个数直接相乘。有了问题的驱动,他们又进一步去探究,从而在探究当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来,当两个数不存在倍数关系时,它们的公倍数就是两个数的乘积。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得一些较难的知识可以变得简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相应培养。

■三、小结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石,其作用超越了对一些知识的掌握。从小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缺乏提出问题的意识,甚至我们可以说提出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本能,但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还是有较大的培养空间的。显然,这里问题意识的激发与问题提出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巧。

所谓教学理念,是指教学中要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而这一点对于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因为在教学任务的“压迫”下,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不少小学数学课堂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表现往往只是一个点缀,真正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不多,真正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不多。这首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笔者以为数学教学应当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利用他们喜欢提问的特点,将学生的思维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以让学生提出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所谓教学技巧,更多的是指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技巧。当然,技巧只是一种概念性的描述,技巧背后需要的是数学教师对学情的把握,知道某一个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过程,会有什么样的疑惑,然后组织学生将这种疑惑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学问题。而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正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将新的数学知识与自己原有的数学知识进行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夯实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础,那对于学生的未来数学学习和终身成长是有着巨大的作用的。笔者以上所述不过是朴素经验的一点总结,其中还有许多重要的课题需要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希望在研究过程中,能够见到更多同行的真知灼见,以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