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变化
2016-03-30张英
张英
摘 要:将数学课堂置于“和合”的视角下,师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能尊重差异,珍视个体的独特感受。在观点分享和碰撞过程中思想共振、闪现火花获得新的发现;在选择和比较的过程中,建构新知。课堂活跃灵动但又不失和谐有序,在冲突—和合中—冲突—和合中一次次达到平衡。
关键词:小学数学;和合思想;课堂变化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在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齐国大臣晏婴认为:“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先秦时期“和”被赋予了“合”的含义,从而出现了完整的“和合”概念。在承认“不同”事物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从此 “和合”成了不同要素融合最为理想的结构存在形式。
将小学数学教学放在和合的视角下,课堂也是一个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体系,试图通过这些异质元素的互济互补、和谐互补,追求一种新课堂状态。仔细品味和追问,“和合”视角下的数学课堂有如下变化。
■变化一:变“教师主角”为“师生共进”
教材、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三个基本要素。“和合”视角下,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归结到底就是两个字“和生”。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一边倒的现象,教师讲风太盛,喜欢塞、喜欢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有些教师给学生的空间太小,喜欢小步走,拾阶而上,忽视了学生的潜能;有些教师只顾自己执行教案,对课堂生成熟视无睹,忽视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有些教师重视了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激发、学习品质的锤炼。在“和合”的视角下,教师和学生和谐共处,相互依存。教师相信学生的能力,能跟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适切的学习材料,挑起学生探究的需求,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能将自己看成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攀登,与学生一起分享信息,分享自己的思考与经验;能以学定教,不絮絮叨叨喋喋不休,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帮助学生在交往和互助补充的过程中不断前进。而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以及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灵动的现场生成又不断挑战教师的知识沉淀和理论功底,激励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丰富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促使教师再学习。在“和合”视角下,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相激活、共生共进。
■变化二:变“单线”为“多向选择”
和合学认为:相都是存有之相, 千差万别的存相便是差异分殊, 差异分殊便有冲突,冲突就需要选择,相亦是选择,由选择才能转换为式能。潜能结构与方式在种种冲突中选择一种式能,转换或走向和谐有序。
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间、教师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差异就有对问题的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了碰撞和交流的机会,有差异就有了不同的教学智慧,也就有了千变万化的教学行为。差异对于课堂来说是一个能利用的有效的资源,在“和合”的视角下,课堂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面对同样的问题,因为学生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了多样化的方法。面对多样化的方法,就有一个择优汰劣的过程。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提供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再次面对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选择。有的学生取长补短通过比较抛弃自己原有的想法,吸收新的思路,切换一种新的思维视角;有的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坚持自己原有的思考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每个学生都在选择的过程中找出合适自己的方法。尽管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理解和学习方式的差异会产生未知性,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课堂的生成,教师有必要重新选择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也会面对不同教法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面对选择,就会激活教师的思考:给学生多大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一个怎样的高度,给学生创造怎样的探究的机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需求等等。在这种选择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教学智慧不断发展。
■变化三:变“一帆风顺”为“曲折前进”
张教授认为:“和合”包容了冲突和融合,和合是冲突的成果,亦是冲突的表现方式。事物的发展是冲突—和合—冲突—和合,或者说是由和合不平衡—和合平衡—和合不平衡—和合平衡的变化过程。
在“和合”的视角下,课堂也是一种冲突—平衡—冲突—平衡的过程。冲突是和合的前提与条件,和合是冲突的更高层次,冲突需要和合来肯定和认可,亦需要和合来提升与继续。课堂就这样变化更新,生生不息。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原有的能力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发认知不平衡,产生探究的需求。这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思考、操作体验,以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碰撞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新知得以建构。这时候学生的观念和认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而这时候教师又可以有意采用一些变式材料、有意出示一些错例、有意设计一些障碍,让学生遭遇一些“坎坷”,再一次打破这种平衡,再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在学生遭遇到矛盾,多元思维给充分激活以后,教师又为学生提供碰撞和交流的机会,多元文化在课堂中交锋碰撞,由冲突到互济互补,再次达到统一认识。在课堂多元文化的互动和交流中,学生的认知进入更高的层次,学生的认知也在这不平衡到平衡的不断变换中一点点发展起来。
■变化四:变“独奏”为“交响”
“和合”是汰劣择优的过程,是对整体和谐、协调、有序的探索。优劣由过程来筛选,而这过程不仅是选择的过程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汰劣择优,从而达到整体的统一和谐。
水尝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和合”视角下数学课堂是一种互动。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体验的时空,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有序表达,如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在学生获得独特体验和思考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倾听和言说的空间,引领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则在学生自我攀登和相携相助的时候适时、有选择地介入,穿针引线,巧妙点拨,适时评价,给予一些引领和帮助。在学生交流出现困难阻滞不前的时候指点迷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当学生交流偏离方向的时候巧妙点拨,帮助他们及时调整方向;在学生交流浮于表面的时候,适度追问,推动讨论向深层进发;在学生交流有一些成果的基础上,可适时做一些简要小结,帮助学生概括和提炼。这样的课堂是个性的荟萃、生命的交响、精神的相遇、情感的共鸣、思维的碰撞。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观点直接“交锋”,不同信息“互换”。通过对话和交流,分享知识、分享智慧、分享思想;通过对话和交流,来自他人的信息以及不同的见解通过碰撞,达到“交融”,然后被有效接纳、吸收,而自己既有的知识又被有效激活,在择优汰劣的过程中促成新的意义的构建,生成新的机智,获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