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师专业技能的职前训练研究
2016-03-30刘佐成石丹
刘佐成+石丹
摘要:本文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做中学”为基本理论,探讨职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师专业技能;职前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26-02
教师职业技能已经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尤其是将教育实习由原来的6周延长到18周,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怎样培养职前教师职业技能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20世纪初期兴起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为职前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教育学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在美国兴起。其主要创始人有约翰·杜威和威廉·詹姆斯等人。主要观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产生于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之上,体现了美国精神的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②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③教育即成长,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④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⑤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索、发现。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它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1]
由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的“做中学”可以知道,教师职业技能来源于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来源于教学实践,因此教师职业技能可以通过多次反复教学训练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首先提出“高能实践”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其流程为:观察、集体分析、准备、练习与反馈、根据教与学的录像实施高能实践、集体分析、进入下一流程。[2]高能实践理论是对实用主义教育学理论的诠释。
二、我国目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平均课时少,不能满足职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诉求。目前部分高师院校已经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单列为一门课程,一般设为36学时或54学时。在这些学时内,任课教师既要讲授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理论,又要对学生进行训练。目前较好的学校每节课学生数为30人,有的学校学生人数达到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因此,学生能真正练讲的次数非常少,一般人均1次左右,对于真正想获得教师职业技能的学生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这些学时远远不能满足职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诉求。
2.任课教师不能依据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特色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诉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职业行为,他受教师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教学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位教师的授课风格和特色是不一样的,如果任课教师按照一个标准模式来对职前教师进行训练,势必会阻碍职前教师职业技能形成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3.模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环境不能满足职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诉求。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拟情境训练,也就是被训练者与一些充当“学生”的学生进行模拟授课的教学实践;一种是教育实习,进入班级课堂与真正的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互动式授课的教学实践。师范生在校训练只能采用第一种形式。这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只能按照被训练者自己预设的情境进行,可以在教室、微格教室进行。但是大部分学校的教室、微格教室比较紧张,很少有空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因此,学生自主训练也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
4.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模式,很难整体提升职前教师职业技能。目前为止,高师院校还没有探索出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训练哪些技能、怎样训练、怎样考核,基本上都由任课教师自行把握。这也是造成师范专业毕业生与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没有太大区别,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不能得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原因。
5.学生缺乏自主训练的能动性。由于师范招生是经过高考选拔,学生填报志愿录取。这些学生是否喜爱教师职业,能否胜任教师职业都不得而知。有一部分学生是受高考的分数限制只能填报师范专业,也有一部分学生受家长的影响被迫填报师范专业,这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是因为自身喜爱教师职业,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填报的师范专业。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或不胜任教师职业,这些学生不能积极主动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而自主训练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具备和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
6.教育实习不能满足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实践的诉求。虽然国家、高师院校都非常重视师范专业的教育实习,但是部分接收教育实习的教育实习基地对目前师范生的技能不认可,怕接收教育实习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实习生听课、观摩、班主任工作都能正常进行,但上讲台授课受到严格的控制,实习学生经过严格的备课、试讲,最终能真正上讲台授课也就几节,在重点中学实习更是如此,无论是6周教育实习还是18周教育实习,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由于实际课堂教学与情境模拟教学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实习学生上讲台授课刚有入门的感觉就不再允许讲课了,有的学生还没有真正入门,授课时间就结束了。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对策
1.组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小组,构建双课堂训练模式,增加学生有效训练时间。职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该在特定的环境下,由被训练者与几名配合者构成预想中的“师生关系”进行训练。为增加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有效训练时间,可以将学生分成技能训练小组,由小组成员轮流演练,这样可以开展学生自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技能训练小组可以由寝室、实验小组等自然小组转换而成,这样便于统一安排时间,训练地点尽可能安排在微格实验室,技能训练小组应选派一名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进行指导,由任课教师统管全部小组,组与组之间应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实行周或月评比制,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就可以形成课堂训练与课外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的双课堂训练模式,有效地增加了学生训练时间。
2.实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导师制,实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个性化、特色化。学校根据情况可以在实验基地聘请中学教师来担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导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可以根据导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等进行自主选择,师生沟通可采用网络、电话、学生到学校接受指导等方式,这种一对一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式,在导师与学生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一个个性明显、特色突出的训练计划与实施办法。同时,这种指导训练可一直延续到教育实习结束,从技能形成到实际演练都由一个指导教师完成,这样能有效调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从而提升他们的教师职业技能。
3.加大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投入,满足学生自主训练的环境需求。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是教学正常运行的有效保障。师范院校应建设一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室,房间以容纳10人为限,配备多媒体、微格等设备,长期对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验中心,中心设立多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室,对教师和学生开放使用。
4.构建以“微课”为依托,综合练讲为目标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该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模式,要考虑学生情况、课程安排情况等综合因素,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分配到各学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贯穿大学四年,形成一条线培养,训练步骤应该由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训练手段应采用“微课”式、综合练讲的方式,训练形式可以采用集中训练与自主训练相结合的双课堂训练模式。
5.招生时增加面试访谈环节,了解填报师范专业的初衷,入学后加强专业思想引领,增强学生自主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意识。师范院校招生时应增加面试环节,对考生进行初步选拔,筛除没有立志当教师的考生,避免他们进入师范专业给其他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学生入学后,学校应加强教师专业方向的引领,增加学生当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增强学生自主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意识。
6.建立政府干预式的教育实习模式,增强教育实习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实习基地是靠高投入或感情维系的,教育实习基地是高师院校最头疼的事,实习基地不能保证能够按照高师院校的要求完成教育实习,高校没有制约实习基地的砝码。只有建立一种行政干预的教育实习模式,才能保证教育实习正常、有效进行,这种模式应该是高校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由教育行政部门为高师院校指定教育实习基地,教育行政部门把教育实习完成的质量作为一所学校和校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学校予以一定的处罚,表现好的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只有实行这种行政干预的教育模式才是当下能够正常运行的教育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实用主义教育学[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z3ajvLpTfFNia5bOV-MT
O3jJDpwz_vxt6L7L8hIGV08G8gcJXobkW3voBtTkXh8WMmL5hy7xWwczYb9XmOiRa
[2]杨兰,等.高能实践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探索[J].全球教育展望,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