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与企业环境响应

2016-03-29徐华赵晓康JIEShen

软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徐华 赵晓康 JIE+Shen

摘要:对2012、2013年我国化工类159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提出较强或较紧迫的环境利益要求,企业会表现出较高的环境响应水平。产品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环境响应水平越高;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环境违规的查处力度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显著正向相关;但社保基金是重要股东对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企业环境响应;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

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制约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问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密切联系。对企业来讲,积极的环境政策与行为能提高企业声誉,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短期经济绩效会出现下降,企业在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时会有矛盾心理。因而,对于什么因素能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环保、控制污染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规制与企业遵从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利益相关者要求与企业环境行为关系的研究兴趣增强。如,哪些利益相关者提出环境利益要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施环保行为的影响、企业为满足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而做出的行动部署等。我国学者对利益相关者要求与企业环境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刚刚起步,实证成果较少,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

本文探讨了我国企业的环境响应水平以及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的影响,旨在丰富和发展利益相关者要求与企业环境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借鉴已有文献衡量企业环境响应水平,以我国环境敏感行业上市公司为背景,从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的强度和紧迫性角度对企业的环境响应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理论分析

企业环境响应(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veness,CER)指企业对待自然环境的积极倾向,表现为一系列旨在减轻企业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行为,具体包括:①污染预防,确保企业生产过程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的产生;②污染控制,将实际释放到环境的污染水平最小化;③治理修复,治理企业经营造成的环境危害。

利益相关者通常是指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企业应该对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做出回应。否则,企业的生存迟早会遇到大麻烦,甚至灾难性后果。在目前出现诸多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企业被要求在其经营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其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利益要求。企业如何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虽然受到企业价值、企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影响作用更大。Mitehell等认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关系具有三种属性:权力、合法性和紧迫性。紧迫性的意涵在于利益相关者要求引起企业立即重视的程度。尽管企业需要在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上寻找平衡点,但现实中企业所面对的不同利益相关者提出的要求在迫切程度上是有差异的,正如Chiu等的建议,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形下,企业优先回应一两个强有力利益相关者的迫切要求。这表明企业积极主动的环境战略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作用有关联。

1.2研究假设

综上,本文提出企业环境响应水平受到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的强度以及紧迫程度的影响。下面讨论具体研究假设。

1.2.1产品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环境响应

企业终端产品销售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其他国家企业的供应商,不仅要满足本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还要满足进口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绿色运营的成功取决于供应商的环境管理能力。进口国企业通常通过市场准入对出口国企业的产品标准及生产标准施加影响。此外,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市场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客户和竞争对手等)对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力更强。我国化工行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地区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这些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高环保标准,因而国外利益相关者的加入增强了对于产品国际化企业的环境利益要求,促使企业环境响应水平随产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而相应提高。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基于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的强度,产品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环境响应水平越高。

1.2.2社保基金参与投资程度与企业环境响应

社保基金的投资理念在于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责任投资。责任投资往往与社会责任行为联系在一起。养老基金投资倡导以社会责任投资作为投资标准,来自养老基金的压力使得很多公司开始报告他们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各种表现。还有研究发现,养老基金是前十大股东与企业采用全球报告倡议标准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正向相关,并与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公司治理水平正向相关。因而社保基金成为企业重要股东便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同时相应企业会受到更强的社会责任表现监督以及环境利益要求。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基于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的强度,社保基金是企业重要股东,企业环境响应水平较高。

1.2.3政府监管查处与企业环境响应

国家、地方政府及其监管部门属于企业的监管利益相关者,他们颁布相关法规,监管企业行为并在必要时强制执行,从而对企业采取环境责任行为产生影响。因环境违法受到处罚的企业会受到监管利益相关者更多关注,往往披露更多企业环境信息。当管理人员感知到较强的监管利益相关者要求时,企业往往采取更多超出监管当局强制性要求的环保举措。因而,企业被政府监管部门发现存在环境违规现象,将导致相关部门更高关注度与更为严格的监督,进而导致投资者产生顾虑,这些因素将会增强企业实施环保行动的紧迫性,使其更有动力去为改变企业环保现状、改善环境表现做出更多努力和回应。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基于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的紧迫性,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环境违规查处力度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2.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2.1样本选择

化工行业于2008年被环保部列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重污染行业名录。本文将沪深两市归类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上市公司确立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意义。主要考察正常经营状态下企业的环境响应水平,因而去除了经营可能存在异常的ST、Prr样本,进一步去除相关研究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确立159家化工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收集了样本在2012、2013年度的相关数据。

2.2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是企业环境响应水平(CER)。借鉴已有文献,本文采用项目评分方法,从三个类别共8个项目构建企业环境响应指数(见表1),以此代表企业环境响应水平。评分依据来自企业的相关披露。年报是目前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渠道,但独立报告的作用正在增加。所以本文收集了样本公司的年报和独立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尽管后者发布比例并不高。

本文汲取学界有关硬披露和软披露的思想进行项目评分。硬披露是指具有实质内涵难于被效仿的信息,强调证据;而软披露则与此相反,含义空泛难以验证。如果有与某项目相关的实质性内容,则该项目分数记为1,否则记为0。所有项目计分完毕加总并除以项目数8,即得到企业环境响应指数。因而,被解释变量CER的取值范围是[0,1]。评分采用两人独立分析法,评分者之间一致性达到87%,差异处通过讨论获得共识。在数据分析时,对每个样本公司2年的环境响应指数进行了平均,下文提及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也以数量均值纳入分析。

选择反映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强度的代理变量:产品国际化程度、社保基金是否为重要股东;环境利益要求紧迫性的代理变量:环境违规查处力度。具体说明见表2。

选择表征公司特征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见表2),包括:公司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股权集中度、研发投入水平。大公司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更倾向于积极应对公众对其环境活动的关注,并通过正式渠道发布相关信息;依据闲置资源视角,高环境响应水平可能是由于较好的财务状况所推动,如较高的盈利能力等,即盈利能力高的企业可能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较高环境响应需要较大成本投入,而目前企业环境响应在我国产品、资本市场的溢出效应却鲜见,大股东收益因其较高股份比例会受到更大影响,因而可能以其控股优势来影响公司相关决策,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的实现;高研发投入水平反映出企业注重价值创造和长远发展,这与降低污染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

3.实证分析

3.1描述性统计

表3报告了159家样本公司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到,环境响应水平的均值不到0.25。具体看,有14家上市公司(占样本总数的8.81%)没有在其年报或者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中陈述其在污染控制、保护环境方面的任何实质性行动。说明企业环境响应总体水平较低。对环境响应指数具体评分项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约五成的样本公司在其报告中陈述了降低能源、资源耗用举措;约四成的样本公司陈述了有关污染治理举措;约三成的样本公司陈述了项目②③④方面的举措;只有不足5%的个别样本公司陈述了项目①⑧的举措;没有发现样本公司关于项目⑤的相关陈述(参见表1)。说明目前企业在环境响应上节能举措多于减排举措,末端治理多于前端控制。

表3右半部相关系数矩阵显示,产品国际化程度、环境违规查处力度、公司规模、研发投入水平4个变量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显著负相关,与预期相符。社保基金是否为重要股东、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变量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相关系数为正,但相关关系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初步部分地支持了提出的研究假设。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按取值分组,进一步检验各变量取值在不同水平情况下的企业环境响应水平差异。差异性比较结果与相关I生分析结果高度一致。假设1和假设3得到进一步的经验支持。社保基金是重要股东这一组的环境响应水平均值和中心位置均高于相对组,但是统计检验不显著。

3.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继续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的强度和紧迫性对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影响。通过绘制被解释变量与解释、控制变量的散点图,观察到各Loess样条曲线和回归直线的趋势趋于近似,据此判断基本服从线性趋势。建立如下模型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模型整体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8.019,P<0.001,说明模型中有解释力很强的自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表4列示了模型的偏回归系数和共线性统计量,结果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多重共线性。产品国际化程度、环境违规查处力度的系数估计值为正,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1、假设3的预期,与前文相关性分析、差异性比较发现高度吻合。表明来自国外客户的环保要求会提高企业的环境响应水平;而企业因环境违规受到政府监管部门查处会促使企业积极做出回应,以减弱对其后续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一点可以说明企业在环保行动上尚处于被动阶段,印证了前文分析得到的结论:企业环境响应总体水平较低。社保基金是否为重要股东的偏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统计不显著,与前文分析吻合,表明社保基金对于企业的环境利益要求强度不明显。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也与前文分析吻合。

模型的校正R2为0.237,说明还有其他具有解释能力的自变量尚未被考虑到。Durbin-watson统计量为1.622,基本上可以认为残差间相互独立。模型残差直方图和P-P图表明残差分布基本为正态分布,标准化预测值和标准化残差的散点图显示标准化残差变化幅度平稳,表明残差方差齐性。由此可判断样本数据符合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条件。

根据以上分析,假设1和假设3得到支持,假设2没有得到支持。

4.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

本文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利益要求对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影响。在理论模型中提出,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的强度和紧迫性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正向相关。通过研究发现:①我国企业环境响应水平总体较低,较少主动实施减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举措,整体处于被动应对阶段。具体而言,减排举措低于节能举措,前端控制低于末端治理。②产品国际化程度和环境违规查处力度能够有效地解释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研究假设基本获得支持。产品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环境响应水平越高;受到环境违规查处越突出,企业环境响应水平越高。表明国际市场客户参与价值链有利于增加对企业环境利益要求的强度;监管查处使企业陷于利益相关者进一步行动的风险中,有利于增加对企业环境利益要求的紧迫性;二者皆可能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③社保基金是否为重要股东不影响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相关假设未获得支持。表明社保基金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对象选择以及环境利益要求强度上的潜力尚需挖掘。

4.2学术意义

本文聚焦于企业为减轻环境影响所采取的积极举措,增强了对我国企业环境行为现状的了解,有助于丰富我国情境下的企业环境行为研究。建立了利益相关者要求与我国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联系,对于认识企业环境响应水平存在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为企业行为方式符合利益相关者理论预期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4.3实践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利益要求有利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提升。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增强更广泛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促进企业改善目前较低的环境响应水平。应完善企业污染水平和环境风险的监测与发布制度,促进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与参与。通过法律和制度安排,强化各环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环境利益要求。如,社保基金应通过行使投票权来改善上市公司对社会环境利益的关注,获得长远投资收益,为引导企业减少环境影响、履行社会责任做出贡献。从企业角度而言,新《环保法》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设立专章规定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同时随着产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利益相关者要求。因此,企业与承担环境责任越来越不可分割,必须做出改变,积极响应以减轻环境影响。

4.4局限与展望

化工类上市公司虽具有污染敏感行业企业的代表性,但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所得结论还需更多对于我国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实证研究加以验证。仅采集了2年的样本数据,难以考察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要求以及企业环境响应的动态性。此外,模型的校正R2较小,说明仍有一些影响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其他重要变量没有纳入考量。未来可以拓展研究对象和研究因素,以期形成对利益相关者驱动企业环境响应的全面深入理解;此外纵向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利益相关者要求与企业环境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变化。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
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多元内部治理结构探究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基础设施类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下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利益的平衡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广东省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特征与评价
中国电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