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心菜”进入大上海
2016-03-29周敏
周敏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在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当下,“舌尖上的美味与安全”备受关注。
作为一家农业国企,嘉兴市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嘉兴农投)投资1.65亿元,建成长三角单片最大的有机蔬菜认证基地,种有良心的有机“嘉心菜”,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让老百姓吃上安全、健康、美味的农产品,试图走出一条规模化现代农业之路。
食品安全形势太严峻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877号嘉兴大厦二楼,百平方米的大堂里摆着多张装有电磁炉的餐桌,看上去像一家饭店,但不同的是,五颜六色的有机蔬菜盆栽才是大堂“主角”,这里正是“嘉心菜”启用半年的上海展销体验中心,嘉兴农投常邀请上海市民来此品尝美味有机菜肴。
做有机农业的企业不少,但像嘉兴农投这样的国企,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屈指可数。本身旗下就有嘉兴粮油副食品市场、嘉兴市粮食批发市场等优质资产为何在三年前大手笔投资发展有机农业?嘉兴农投的两位掌舵人,董事长周平、总经理成其良向我们讲述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嘉兴农投拥有的1.3万余亩种植基地,位于嘉兴西南片区的桐乡大道八字桥附近。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快,嘉兴和其他城市一样面临建设用地指标比较紧张的情况。尽管如此,嘉兴市政府还是把土地交给了嘉兴农投,而不是用来建设工业园区或开发旅游房地产,其目的正是为了守护这一片“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现在食品安全形势太严峻!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些农民家里有两块菜地,一块自种自家吃,尽量不用农药。另一块地拿到后为提高产量首先进行毒土处理,土壤污染严重。作为嘉兴唯一农字头的国有企业,我们有责任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周平这样说。
成其良则进一步解释了乱用农药、化肥带来的危害。“为什么我们常常感觉到蔬菜偏离原味。一个原因就是农药残留,农药味苦,我们清洗蔬菜最多只能冲掉表面的农药。其实,蔬菜生长在农药严重超标的土壤中,农药会像血液一样深入植物的根茎。常年累月食用这种蔬菜,当然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致病致癌。”
为此,嘉兴农投决定搞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激素,不采用转基因的种子种苗,在一个良好的生态体系中,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
“我们这样做,也是给周边的农户们传递一种生态农业的理念,引导农户不去种‘毒菜,共同保证食品安全。”周平说。
1.65亿元改善种植环境
去年9月底,嘉兴农投一期示范园正式开园,6000亩的有机种植面积,一下子让“嘉心菜”拥有了长三角最大的单片有机蔬菜认证基地。
因有机蔬菜对环境的要求很严苛,水源、土壤、空气样样都不能差,加上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的严格规定,嘉兴农投用了足足三年时间,对园区的土壤和水质进行改良。
过去,园区是蚕桑、水稻种植区,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先天条件比较好,“要知道蚕宝宝的养殖环境要求很高,一旦有污染就不会吐丝。”
成其良说,虽然园区的土壤无污染,但有机质含量很低,只有0.7。这几年,他们一直通过种植紫云英(花草)、豆类及放养蚯蚓,改良土壤。同时,利用园区作物秸秆、杂草和蔬菜残叶,采购牛羊粪、酒糟、菜籽饼等废弃物自制生物有机肥,提升了园区的土壤肥力。“一亩地,光施有机肥就要花上几万元,好在去年8月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已攀升至2.8,这个数值对蔬菜的健康生长非常有益。”
与此同时,园区内还建有500余亩与外河隔离的生态湿地系统,投入15万元鱼虾苗。“通过与外河水隔绝,园区的水质达到了二类、三类标准。”周平说。
此外,他们还投入1000多万元植树造林,在园区周边竖起一道3至10米宽的林木带,尽可能隔绝空气污染。
为了杜绝化学农药使用,园区还大量种植三叶草、香根草、芝麻等作物来培育天敌,以虫治虫;利用水旱轮作、休耕轮种和微生物技术等防控病害。“比如,我们在1200亩稻田里放养8000H小黄鸭,让鸭子吃杂草、吃害虫。到了10月份晚稻成熟时,就有了纯天然的鸭稻米、稻田鸭。”
如今,园区内候鸟成群、蛛网密布、蜂飞蝶舞,黄鼠狼、刺猬等以前不见踪影的动物时有出没,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当然,嘉兴农投投入的远远不只这些,为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园区大量兴建各种基础农用设施,搭建玻璃大棚,使用机器作业。比如,安装了国内首台不受品类限制的自动包装流水线,能自动分拣、称重、包装贴标各类果蔬产品。
体验式营销打开市场
有了品质上乘的有机农产品,如何树立“嘉心菜”品牌,赢得市场信任,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这已经成为嘉兴农投的头等大事。
“2016年是关键的一年,我们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一期园区去年9月开园后,马上就有人问我,‘周总,什么时候能盈利啊?虽然我还兼任嘉兴其他三家公司的董事长,但现在绝大部分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嘉心菜的市场推广上,一周来沪至少3天。”周平说。
周平透露,自一期园区开园后的半年来,他们已发展了1000名年卡会员,而今年的目标至少要达到5000名年卡会员。
作为刚上市不久的有机农业品牌,要迅速被市场接受,嘉心菜面临种种挑战。首先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有机菜的价格是否能被市民接受?
查看嘉心菜的官网,以每次配送2.5公斤蔬菜为例,一年配送52次的会员卡价格为7696元,算下来每斤有机蔬菜的价格约为29.6元。
据悉,有机蔬菜种植投入大,比其他农作物的产量要低不少,加上保鲜、运输配送等环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有机水稻产量低,亩产只有800多斤,比普通水稻少1800多斤。加上我们目前雇用本地农民,中午管一顿饭,上下班有中巴接送。每天支付他们80至100元不等报酬,到了节假日工资还要上浮,人力成本摆在那儿。”周平说。
为此,嘉兴农投将国际大都市上海作为市场突破口,“这里高收入人群多,对价格不是太敏感。我们做过调研,家庭年收入8万至10万元就能吃得起有机菜,关键是否愿意将钱花这上面。”在长三角地区,相对于其他城市,上海人对有机食品的理念接受度最高。
周平称,目前“嘉心菜”正搞促销,算下来三口之家日均消费只需20元。“普通蔬菜买买也要10元一天,只要多花10元就能吃到健康的有机蔬菜,这个价格普通市民也能承受。很多订购了嘉心菜的会员表示,钱并不是问题。”
与一般O2O模式不同,“嘉心菜”目前以线下体验式营销为主。按照周平的说法,找到目标群体进行精准营销,是“嘉心菜”推广的重中之重。
为此,让更多的都市人体验农业是“嘉心菜”发展会员的核心。嘉兴农投的工作人员经常去上海的一些高档社区宣讲有机理念,邀请感兴趣的潜在客户参观嘉兴的示范园,亲眼目睹有机种植过程,参与除草、钓鱼、采摘等农事活动,体验现代农耕文化。
“有兴趣的市民只要承担50元路费,就能集中乘坐我们的巴士来嘉兴。之所以收车费,不过是预防市民‘放鸽子而已。这种线下体验发展会员,转化率至少在20%以上——对于这个数字,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周平说。
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度,嘉兴农投建立了农业ERP信息管理系统,以当天采摘、当天配送为原则,实现冷藏保鲜、全程冷链直配。可是蔬菜集中运输到上海,“最后一公里”又该如何解决?
传统的蔬菜流通要经过层层传递,物流环节存在较高消耗。蔬菜收获后,要通过经纪人、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经销商等四五个环节,可以说,产业链条上的利润几乎都被渠道商占据。
为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嘉心菜”的宅配业务初期选择与社区物业等合作,并与高端新鲜农产品体验营销商进行了战略合作,“发动物业、生鲜店帮我们发展会员,配送蔬菜,享受分成。”
周平说,目前他们在上海的古北、联洋、康桥等会员数量多的精准社区设立中转点,委托物业向居民配送蔬菜,或者让居民来物业自领蔬菜。
尝试发展家庭农场
在采访中,周平时常聊到嘉兴农投作为一家国企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除了为老百姓提供健康、美味食品外,“嘉心菜”还希望为地方农业转型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可复制的生产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走上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已在尝试发展家庭农场,让他们真正按照6个标准进行种植生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种苗培育,统一有机种植技术管理,产品统一包装,最后按照统一品牌进行营销。嘉兴有一户家庭农场的70亩地,已完全按照国家的有机标准,按照“嘉心菜”的种植标准进行管理,相当于我们是订单农业。”周平说。
周平还表示,未来他们还设想把一期6000亩的种植基地切割成若干个家庭农场,由一对对农民夫妻来承租,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积极性。“前期土地征收、基础设施我们来投入,农民夫妻只要管中间的种植环节,比如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施有机肥等,蔬菜生采摘、包装后,由我们统一销售。”
按照嘉兴农投的设想,如果能通过嘉心菜的有机示范种植,带动和引领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共同参与,帮助农民致富,无疑将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地方农业进行转型升级,而这正是嘉兴农投“用心种菜,种良心菜”的目的。
周平访谈
沪港经济:过去有机种植的认证比较混乱,“嘉心菜”怎么保证品牌的可信度?
周平:在有机农业新国标启用以前,市场的确较为混乱。不过这两年,国家管得较严,原来的100多家有机认证机构经整顿砍到20多家。
目前“嘉心菜”有机蔬菜上市品种达到58个、日产量6吨,已有49个品种获得与欧盟互认的“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
“南京国环”是原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检查认证部,改制后为事业单位。经他们认证的有机产品完全可以在欧盟售卖,不需要重新认证。当初挑选“南京国环”,就是看中他们的严格,“要做有机,就做最好的。”
沪港经济:为何将嘉心菜的市场推广重点放在上海?
周平:蔬菜要保证新鲜度,一定要有地域和时间上的优势。为何我们不选择同样距离的苏州、杭州、宁波呢?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消费能力最强,特别重要的是,上海人非常讲究品位生活,上海人最了解有机的理念。
沪港经济:有机农业投资周期长、投入大,作为一家国企,嘉兴农投是否有国资改革的计划?是否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周平:目前,国企混改是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当然欢迎与公司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合作,最近嘉兴农投正与平安银行商讨如何进行战略合作。将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也肯定会进入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