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2016-03-29汤国英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新常态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

摘要:新常态下的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这一方面是因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变化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而且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不容乐观,存在着职业意识欠缺、职业技能不足、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应聘能力弱等问题。因此要在根本上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就必须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职业技能,并加强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性创业的教育,从而达到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1-0036-05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in Chinas New Normal State

TANG Guoying

(Department of Admission and Employment,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Shaoxing 312000, China)

Key words: New normal;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Normal economy,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has become much severer. On the one hand, New Normal economy has brought changes in structure and growth model, resulting in less job opportunities. On the other hand, largescale increase of college enrollment has led to the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Besides,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ies are not very optimistic. Their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skills,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and jobapplying ability have been constantly questioned by employers.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vocational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improve their vocational skills,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carry out rational business startup education. By doing these, a higher employment rate and the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an be achieved.

中国经济新常态可以用非常简短的语言总结: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增长点转移。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期〔1〕。在新常态下,一方面经济增速减缓导致了就业容量、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新增就业岗位面临不确定性,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点转移导致就业岗位需求发生变化,造成技术性失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仅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就达337.98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总数的46.9%〔2〕。招生规模的扩大,使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问题也愈发显得突出。

大学生就业难早就是一个让学生、家长、高校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经济新常态和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进一步恶化了原本就困难的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高职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专业基础知识要差些,起点较低,就业能力相对较弱,要解决好高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单要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要提高毕业生们的就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新常态对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1期汤国英新常态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高职院校毕业生绝大多数都从事技术应用型、劳动生产型或者社会服务型工作。他们有一半以上进入规模300人及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就业于民营企业〔3〕。而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融资难,增长方式相对粗放、创新能力不足,抵抗风险的能力差。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对小型、民营企业的影响尤其突出,使这些企业难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进而造成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新常态下,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提升装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这就对劳动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市场对技师特别是高级技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高职毕业生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还不能完全达到新常态下的企业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因而就业更加困难。

二、新常态下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新常态下的经济变化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是导致高职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而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他们就业难的根本性因素。就业能力是指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适应就业岗位职责需求的一种综合能力。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通过在校期间培养而获得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训练和个人综合素质培養,为适应就业需求而进行的岗位实践〔4〕。面对新常态下的中小企业的要求,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意识欠缺

职业意识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特定职业的综合情感、理性认识和工作态度。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中,岗位分工越来越细致,生产过程也越来越复杂。不同岗位除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有要求外,对个人素质也有独特的要求,其中职业意识是内在、本质、基础的部分。职业意识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对所从事或即将要从事的职业的认同感,认可并热爱这一职业,愿意投身于该职业领域,全面理性地认识该职业的职业性质、职业道德、职业信念、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等,从而产生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5〕。

职业意识是用人单位考察高职毕业生时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新常态下,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招聘方面更加慎重,对职业意识的要求更高。职业意识可以通过个人气质表现,职业意识好的毕业生踏实肯干、潜力大,不同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应该表现出与专业相匹配的个人气质,例如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表现出稳重、严谨、有条理,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热情、积极、耐心。不少高职大学生在应聘时的表现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个人气质不吻合,甚至有偏差,最终导致应聘失败。职业意识的另一个重要外在表现是要对工作热情。然而,在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部分高职毕业生不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工作岗位,而是消极应对、被动等待,即使是学校为其创造了获得工作岗位的机会,也因为面试环节表现得不积极、不认真,而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了。这些都是职业意识不强的表现。

2.职业技能不足

职业技能是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技术能力,能够直接上岗或者仅需少量培训即可上岗的毕业生,可以节约企业大量的培训成本,必然受到企业的青睐。

新常态下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了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新常态下产业升级速度的加快,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更快地推广应用,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及时调整,造成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不一致;二是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后,需要职工尽快适应新设备、新工艺,因此对高职毕业生快速适应新的生产条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所以职业技能明显不足。

3.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现代化的生产需要团队协作,特别是新常态下的企业生产过程更复杂、组织更严密、分工更细致,工作团队意识要求更高。只有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毕业生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从而在工作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当代高职大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敬业精神、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都较弱。尽管多数高职大学生在持续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

4.应聘能力弱

应聘能力是用人单位考察并最终录用应聘者的重要因素,也是用人单位判定应聘者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企业招聘毕业生时,除了看高职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外,用人单位还要通过笔试和面试考核来确定最终的录用对象,因为应聘能力能够直接反映应聘者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据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有的高职大学生应聘材料非常丰富、精美,面试过程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反差较大,最终导致应聘失败。应聘能力直接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

三、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供需数量失衡,而是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而造成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只有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他们就业难的问题。

(一)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重视不够。而职业意识的培养通常是通过素质教育课程和实践实训环节来进行。

目前,素质教育课程中有关职业意识的内容明显不足,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规划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自己想从事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明确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需要哪些资格认证,未来会到哪类单位和部门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社会对这些工作岗位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就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又能激发他们对这些工作岗位的兴趣和自豪感,从而增强职业意识。

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实践实训环节中,老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实践实训结束后,不但要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熟悉设备组成和工作原理、明确工作流程、牢记安全须知和注意事项,还要让学生总结实训的心得体会,从而让他们真正具有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的养成对于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职业意识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而刻苦认真学习的过程,也是形成和深化职业意识的过程。职业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会使其终身受益。

(二)高职人才培养必须具有前瞻性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必须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准绳,把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有效结合起来,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在适应市场需求上,要调整和改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结构时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过去高职院校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仅仅是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而今还需对新常态下的行业发展前景、技术进步等有更清楚的了解和判断,也就是说,不仅要知道现在的状况,还要预测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状况,从而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另外,高职教育还要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适应能力,因为新常态下的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它要求企业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要求职工要有快速適应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到适应新常态下产业升级的水平上。

(三)加强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理性规划职业生涯,确立长远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课外学习活动,以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在学校里多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利用各种条件参加实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假期中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社会资本、职业认同等。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社会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四)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

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促进高职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应当纳入职业院校的发展战略中。就业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他们规划职业生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毕业生了解和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就业导向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天赋、兴趣爱好,并准确评价自身专业能力,从而更加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应聘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职毕业生已经可以出色地适应工作岗位了,但是,从就业的角度看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应聘能力。若将前面三种能力比作产品质量,那么应聘能力就是产品营销,因为没有营销,产品就无法实现价值,所以必须重视高职大学生应聘能力的培养。

在应聘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应聘心态和应聘技巧。应聘心态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6〕,让学生通过自我测评,了解自己内在的性格特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找准就业定位,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课程可以灵活多样,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企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担任就业导师,从各个层面引导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综合能力〔7〕。要告知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就业目标应该明确,切忌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而且还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这样才能在应聘过程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当代高职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对应聘技巧有清楚的认识,在应聘前一般都能够详细了解招聘单位、岗位等信息,在着装、礼仪等方面也能做到得体,但他们缺的是应聘技巧的实践锻炼和综合运用。因此,高职院校在毕业季应在校园模拟招聘活动,由就业指导教师作为招聘人员进行面试,而且环节、过程尽量与现实招聘保持一致。模拟招聘时还可由学生轮流扮演招聘和应聘者,换位体会招聘者和应聘者的心态。同时还可在招聘季,组织低年级学生观摩毕业生招聘过程,使他们对招聘有直观的认识,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能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五)引导高职大学生理性自主创业

创业也是一种就业方式,从全社会就业来看,在新常态下创业是被鼓励的一种就业方式。为此,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地方也根据地区特点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而高职大学生,因为其教育定位、培养方式、自身条件的特殊性,其创业也呈现出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不同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和技术应用人才,通常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而且高职大学生的入学成绩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也较多,他们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整体素质偏低、家庭经济状况偏差。因此高职大学生要创业,就必须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找准定位,理性地进行创业。

首先要让高职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才能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创业。相较一般就业而言,创业更艰难,因为创业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太多、风险高。通常适合创业的大学生都具有以下特点:乐观、自信、心胸宽广;做事认真,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抗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有执行力;敏锐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有一定的家庭经济基础。如果高职大学生具有这些特点,那么就可以考虑自主创业。但是,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是很優秀的学生,也非常适合直接就业,他们只需要在直接就业和创业之间进行权衡。

其次是要正确选择创业项目。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分为一般型、专业型和创新型。一般型指不需要或者只需要很少的专业知识、自己经营或少量雇佣员工、服务范围有限的创业形式;专业型指有一定专业技术含量的创业类型,往往和创业者所学的专业相关,创业项目有一定的专业技术门槛,也需要创业者有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创新型的技术要求最高,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创新性,一般需要创业者有知识产权、专利,或者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创业的技术要求最高,难度也最大〔8〕。

基于高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一般型的项目最为合适。这类创业项目门槛低、规模小、经营灵活、形式简单、投资小、成本低,而且经营范围比较小,往往局限于社区,可以借助的社会资源多。对于少数专业能力突出或者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大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专业型的创业项目。创新型的创业项目一般不适合高职大学生,如果选择此类项目要极其慎重。

再次是学校要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在校的创业教育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高职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创业教育。(1)在新常态下,各类高校都应该开展广泛且形式灵活的创业教育。初始阶段的创业教育,力求广泛、不求深入,应让所有学生对创业都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创业也是一种就业选择,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行更深入创业教育的可能。通过初始阶段的创业教育,筛选出自身有条件、个人有意愿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创业教育。(2)还要定期举办校园创业活动,如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在活动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所学的创业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另一方面要在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3)学校还应为学生的校园创业提供条件。对符合创业条件,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且适合在校园开展的创业项目,学校要给与实际的支持,提供场地、指派创业导师。(4)要让学生认识到校园创业实践和社会创业的不同。校园环境相对简单,创业压力小,面对的问题少,而现实社会则复杂得多,学校可以通过邀请成功的高职大学生创业者,做创业历程、成功经验、困难教训等报告,使学生对创业有更理性、深入的认识。

四、结语高职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民生的保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微观层面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新常态下,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个综合性的问题,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与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新常态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校应保持平常心,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调整,引入创新教育,从而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尤权.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J〕.求是,2014,(17):26-28.

〔2〕万玉凤.我国高职教育规模首破千万〔N〕.中国教育报,20150916(1).

〔3〕就业率稳定自主创业大增——《2015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J〕.大学生,2015,(增刊4):114-117.

〔4〕陈丽.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121-123.

〔5〕翁莉.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现状和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2,(5):100-102.

〔6〕童卫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独立学院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09:50-51.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J〕.中国劳动,2014,(6):62-64.

〔8〕范龙,尹琦.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7):79-81.

(责任编辑:杨珊)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新常态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招聘与测评”课程中团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