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说中国“十三五”时期的若干奋斗目标

2016-03-29李含琳

社科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比重甘肃省生育

李含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70)



“数”说中国“十三五”时期的若干奋斗目标

李含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70)

【内容摘要】“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在重要时期的一个重要规划,关系建成总体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就其重要的内容做些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奋斗目标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在重要时期的一个重要规划,所谓重要时期是指到2020年不仅要完成体制改革的任务,而且要建成总体小康社会。说是一个重要规划,是指不仅要完成这些重大任务,而且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20年,要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上的经济大国、经济强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个人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不论怎样,在这些目标、任务和规划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目标问题。尽管五中全会的《建议》在目标方面并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做法列出若干数量目标,但是,有明确的数量要求。这些要求涉及到大量的增长要素和政策,下面就其重要的目标做些分析和说明。

第一个问题: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值

1.速度评价。《建议》确定的“十三五”预期经济增长速度为7%,底线为6.5%。比1979-2014的平均速度10%左右低3个百分点,仍然属于“中高速”。这是因为2000-2014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不到4%,发达国家只有不到3%。所以,6%~7%的速度仍然属于“高速度”。

2.那么,中央为什么要讲“中高速”呢?这是因为,7%的速度与我国过去30年平均超过10%的速度相比较而言,是属于比较低的速度,但是又不是很低的速度,应该属于“中速度”。

3.为什么说“十三五”的经济增长底线是6.5%?按照增长规律,10年翻一番是7.12%,5年翻一番是14.87%。根据测算和预测,全国2011-2015的经济增长平均约为7.84%(9.2%、7.8%、7.8%、7.4%、7%),那么,2016-2020的后五年平均速度达到6.5%~6.6%,则2020年的经济总量就能够比较2010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4.到了20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将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按照7%左右的速度,到20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经济比重将达到16%左右,仍然排世界的第二位;人均将达到12000美元,基本与世界平均水平持横,排世界的第70位左右。

第二个问题:经济总量与收入能否实现同步增长

这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因为,经济总量与城乡个人收入翻一番的基数是根本不同的,也就是说,2010年的人口总量与2020年的人口总量是不同的,人口计算的基数不同,人均与总量不可能保持一致。所以说,如果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基本属于同步增长,要保持都翻一番的目标,经济总量要翻一番多才能够保证收入翻一番。

2020年中国经济翻番分指标和平均增长速度测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对7%左右的速度,我们需要在观念上明确几点:一是7%的速度对于世界经济增长而言仍然属于“高速度”;二是7%的速度是世界平均速度的2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所以,不能把7%的增长状态看作是“低速度”或者“低迷增长”;三是中国区域差别很大,增长条件也有很大差异,结构性增长是基本特点,所以,全局下调与局部上扬并不矛盾,出现局部地区高速增长是正常现象,这就是结构性增长。

基于这样的认识,甘肃省目前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讨论稿)规划的速度是8%,就显得太低了,似乎有些太保守。根据甘肃省的情况,在经济增长问题上应该充分考虑后发优势和条件,在国家速度的基础上再上调2-3个百分点比较合适。国家基本上是7%,甘肃省应该在9%~10%比较合适。

甘肃省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和能源有一定保障;二是市场空间比较大、收入和购买能力之间的转化比较快;三是贫困面比较大,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四是国家项目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比较大;五是在“十三五”规划后期,世界经济回暖,我国经济上扬的可能性很大。六是长期存在的经济差距过大的问题将更加严重。2014年甘肃省的人均水平是全国的57%,是西部平均水平的73%。缩小发展差距是十分紧迫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关于国民收入的扣除问题

1.新出生人口规模变化。从2000-2015年,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由1400多万增加到1650万,人口产生率为12‰~13‰左右,人口死亡率为5‰~6‰。每年实际新增加的人口总量约为900万左右。从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施新的生育政策,从2016-2020年,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将增加到2200万-2300万,每年实际净增加人口数约在1600万左右。

2.新出生人口是对国民收入的一种扣除。因为保证新出生人口的消费不能影响原有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所以,所有国家都是用当年经济的增量来保证新出生人口的消费需要的。扣除多少,这是由新出生人口的规模、平均消费水平、特殊消费需要等来决定的。实际上,新出生人口由于特殊的原因,已经是一个“高消费群体”。

3.当前我国的平均消费水平。计算这个指标一般是根据当年消费品零售总额除以总人口得出的。2014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2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9%。按照年底总人口计算,平均每个人的消费水平为1.92万元。考虑到新出生人口的特殊消费需要,实际这部分人口的消费水平平均要比原有人口高得多,其直接消费大概在2倍以上,再加上间接消费支出,大概在4倍以上。所以,新出生人口总的消费规模为1600×4×2=12800(亿元)。

4.扣除国民收入的程度。这12800亿元的消费总量,大约占我国当年经济总量的2%。也就是说,为了保证新出生人口的消费需要,需要扣除每年经济增长的2个百分点。

第四个问题:关于到2020年的改革目标

1.中央的提法:到2020年完成体制改革的任务,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系统,改革工作基本结束,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市场中国”的框架完成建设任务。

2.私有经济的国家体制定性作用。西方国家之所以叫做“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国家”,就是因为私有经济占绝对优势,比重要到达90%以上。西方国家普遍是崇尚“私权”的,而我国是崇尚“公权”的。日本连中央银行都是私有制的。1990年英国搞的“私有化浪潮”更能说明问题。

3.现实基础。到2014年底,我国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为62%,甘肃省只有40.38%,浙江省全国最高,为92%。根据粗略计算,从1979-2014年的36年,中国经济结构中私有经济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按照这个速度,我国到2028年就基本可以到达90%的水平。甘肃省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到2050年前后才能到达90%的水平。

4.改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是利益合法化。实事求是地说,1995年代国务院提出的关于“两个转变”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所规定的“产权明晰”,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要深化改革,“利益明晰”也很重要。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个人利益的合法化,既要保护产权,也要保护利益,两方面应该紧密结合才行。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调配。

5.标准是什么?这就是“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系统完备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不同体制之间的改革必须2020年之前协调同步,同时实行目标;二是同一体制内部不同方面的改革也要协调同步,同时当地要求。科学规范是指中国经济体制国际化的程度和水平,实际就是“国际惯例”的水平。运行有效是系统完备和科学规范的共同性结果。

第五个问题:关于到2020年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1.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12年历程。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是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后才开始就的,到目前已经有13个年头了。根据测算,从2002年到2014年的12年中,全国小康综合水平每个提高2-3个百分点左右。到2014年,23个综合指标全国实现约86%,甘肃实现约65%。

2.2015-2020年小康建设程度预期。从2002-2014年的数据测算,我国实现2-3个百分点的速度是建立在经济增长10%左右的基础上的,如果保持8%的速度,最多只能提高2个百分点。那么,甘肃省还需要18年,那就到了2030年左右。

3.全面总体小康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平均化”的结果。“建成”与“建设小康社会”是有很大区别的。到2020年,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等,有个小康水平的综合评估问题。有些地区可能在23个指标的综合评估中超过100%,有些地区则仍然明显低于100%,几方面综合起来,只要达到100%就可以了。所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策略就应该有所区别,有多种模式,不能要求所有的地区、部门、行业一个调子,结构建设实行共同目标。

4.要重视“结构小康”问题。小康社会要有质的界定,也要有量的界定,不能只讲大道理。也就是说,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仍然是经济小康,其他小康如社会小康、文化小康、生态小康、环境小康等,都必须依靠经济小康。

第六个问题:关于建立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问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已经提出了建立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有改变我国过去几十年的主要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状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投资增长一直很快,多数年份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0%~25%,个别省区达到30%以上。投资增长基本是经济增长的2倍以上。

2.“三架马车”的关系。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每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基本拉动力。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动力结构中,消费是最主要的,其次是出口,最后是投资,消费的贡献率一般占70%以上。我国的消费比重:2013年为49.2%,2014年大概在50%左右,消费的作用相对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比重问题。在西方国家,个人(工资)、企业(利润)与政府(财税)的分配比重一般是:64:21:23,而我国目前为50:22:28。

3.消费驱动型增长主要靠全社会的消费总量的绝对比重,或者说是优势。根据统计,2014年全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46.9%提高到2014年的48.2%,2015年将达到50%。

4.提高结构效率。所谓提高结构效率、或者说是结构优化,实际上:一是指二、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远超过第一产业;二是指服务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达到结构的绝对比重。我国服务业的比重每年提高约1.2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的产业结构为9:43:48(甘肃省14:44:42),这个比重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1990年的水平。

5.增加消费的比重关键是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但是,我国目前还有大量的城乡贫困人口,农村人口的比重还比较高,城市水平还比较低。2014年,我国还有71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化率为54.77%。要提高消费的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必须加快调整分配政策和消费政策,采取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

第七个问题:关于到2020年精准扶贫目标

1.中央目标:1993年的《八七扶贫攻坚规划》要求,到2000年基本消灭贫困人口,但是,是中国标准,结果没有实现。2015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中央政府又提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问题,到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在五中全会的《建议》中,中央又提出了新的扶贫目标,即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2300元),到2020年消除全部贫困人口,贫困县实现全部摘帽的目标。

2.全国预测。到2014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100万,约占全部农村人口的11%。按照7%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20年,全部贫困人口收入超过2300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不能考虑财政“低保低补”的情况。只考虑贫困农户自身的增收功能。

3.甘肃区情。

(1)贫困省情。根据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计算,到2011年底,甘肃省低于23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有692万人,农村人口的贫困面约为33%。甘肃省的贫困人口规模为全国第7,贫困发生率为全国第2。

(2)脱贫效果。根据省政府的公布数据,从2011-2014年,全省累计减贫430万人,其中,包括了2011年的约100万脱贫人口。也就是说,2012-2014年实行新的贫困标准之后,实际脱贫的人口约为33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为110万人。

(3)返贫现象。根据统计,到2014年底,甘肃省还有农村贫困人口41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按照692-417=275、430-275-100=55万来计算,甘肃省三年的返贫人口总规模为55万人左右,平均每年为18万人,返贫率比较高,约占脱贫人口的16.36%。

(4)需要注意的是,每年脱贫110万人是在经济增长速度12%左右的条件下实现的,如果速度降低到8%,每年脱贫人口最多是70万人,简单测算需要6年时间,再考虑返贫人口的因素,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

4.决策建议。一是不应该将是否摘帽作为脱贫效果的评价重点,因为甘肃省贫困人口集中地区的脱贫极其不稳定,返贫率非常高;二是贫困标准随着国家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会自然向上调整,所以不宜急于考虑摘帽问题;三是应该将控制返贫率作为衡量脱贫、稳定温饱、全面评价扶贫效果的重要内容。

第八个问题:关于新的生育政策及其影响

1.中国计划生育资产中的二孩政策演变。(1)我国1980年出台第一个计划生育政策和条例,规定,城市人口全部实行“一孩化”,二孩政策的是指:城市人口如果头胎有政策规定的病症,可以生育二孩、或者二胎;农村人口如果头胎是女孩、或者有政策规定的病症的男孩的,可以生育二孩、或者二胎,间隔为5年。(2)2000年以后,城乡家庭如果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孩、或者二胎;(3)2012年以后,又规定城乡家庭如果夫妇双方其中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孩、或者二胎;(4)2015-10党的五中全会《建议》决定,城乡全面放开生育二孩的政策。

2.准确理解新的生育政策。是“二孩政策”,不是“二胎政策”,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数育龄妇女每次生育一个孩子,而个别有“多胎”的情况。所以,如果头胎生育了二个孩子以上,那就不能再生育了。

3.新的生育政策将给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一是对人口增长带来推动力。2011-2014年,我国的年生育率在12‰左右,每年新出生人口为1600万左右,死亡率在6‰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7‰。新生育政策每年将再增加新出生人口的规模在500-600万,人口自然增长将提高到10‰左右,也就是每年新出生的人口规模在2200-2300万之间。

二是对中国人口规模“峰顶”的影响。根据新的生育政策推算,到2020年,我国的总人口将达到14.6-15亿之间。国家2010年的“十二五”人口规划曾经预测出,我国的人口规模“峰顶”在2030年左右,人口最高规模在15-15.5亿。现在,政策调整了,人口总规模的峰顶时间肯定会发生变化,完全有可能延迟。另外,人口的“峰顶规模”也会随之增加,到了2030年,至少在16亿以上。

三是对劳动力总量形成推动力。我国目前的城乡才劳动力总量在9亿左右,其中,农村劳动力在6亿以上。从就业结构来看,现在有60%的劳动力实际上在非农产业就业。2014年我国的农村劳务人口规模为2.37亿,其中,有近1亿的农村劳动力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工就业,甘肃省有530万。到2030年之后,新的生育政策将每年再增加500万的劳动力。

四是对就业形成新压力。我国的就业率是世界比较高的,我国的失业率只有3%左右。为了解决就业我们甚至在技术进步方面不能有太大的动作。新劳动力供给能力的提高,一定会给就业造成新的压力,就业问题将越来越严峻。我国2010-2014年,全国每年新增加的就业人口万800万,而到了2020年之后,每年在理论上需要就业的人口将增加到1200万以上,甘肃省将由20万增加到30万。

五是对抑制老龄化速度有明显作用。老龄化与养老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简单等同。根据测算,按照原来的生育政策,到2020年,我国的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50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高达17%。新的生育政策会降低老龄化率提高的速度。

4.解决养老问题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道路。新的生育政策可以降低老龄化的速度,但是,老龄社会的问题和压力其实并不能够减轻。这主要是因为,90后、2000后的新生代人口的家族理念、生存能力、吃苦精神、服务功能、赡养理念等,要比80后之前的人口差许多、差很远。笔者甚至怀疑,通过提高人口出生率能真正解决养老吗?

向往多生育孩子的原因很多,如传代原因、女孩原因、残疾原因、养老原因、家族原因等。其实最重要的是养老功能。目前,不仅西方国家、甚至是中等国家中的许多国家,已经发生生育观和养老观的重大变化,出现大量的“丁客家庭”,也就是结婚成家但是不生育子女。从养老的角度看,许多发达国家把养老模式转型方向放在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上,政府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专业养老公司,政府也自己创办养老公司并且进行直接资助。我们甘肃省也有这方面的创新方式,比如,兰州市城关区的“虚拟养老院”、七里河区的“民情线”等。这些应该对于甘肃省的养老模式创新有所启示。

5.正确认识和把握“人口红利”问题。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比较高,赡养人口的比重比较低,这样以来,能够参加生产和工作的人口就比较多,创造功能就比较强。但是,所谓的“人口红利”要成立,有正作用,必须有个前提,这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慢。有些人认为,实行二孩政策可以延长人口红利期,这是严重错误的。从2015-2020年,新的生育政策将增加的人口到2030年才能够变成劳动年龄人口(16岁以上),而2030年的时候,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要比现在提高许多,全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为降低,比如,现在需要3个人干的事情,2030年可能只需要1个人,那我们增加的劳动力怎么办?现在是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非常快,所以,绝对不能用所谓的人口红利概念来解释二孩政策的正作用。同时,研究和评价人口红利概念,必须充分考虑就业压力、就业成本、就业环境等因素。

*作者简介:李含琳(1956—),男,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全国“万人计划”首批入选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图分类号:F123.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2-0034-05

猜你喜欢

比重甘肃省生育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