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道精神的“中庸”与马克思理论探讨

2016-03-29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福建茶叶 2016年8期
关键词:陆羽中庸茶道

张 元,杨 航(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0)

茶道精神的“中庸”与马克思理论探讨

张元,杨航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0)

茶文化自古至今不断发展,但始终贯彻其中的“中和”哲学,也就是儒家的中庸思想却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学习茶文化精髓,就必须要正确解读其中的哲学要义——中庸,而对其的解读又必须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之下,取其精华,并使其能够指导我们的社会建设与思想建设。

茶道;中庸思想;马克思主义;解读

茶道精神中蕴含着传统的儒、释、道等不同流派的丰富思想,各个流派的茶道精神的表现形式、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儒家的茶道中倡导的是以茶寓志,和谐相处、勤俭恭勉;佛教则主张要在青灯古佛下,以茶相伴,淡泊明志;道家认为品茗可以寻求心灵的安宁,主张避世脱俗。但仔细想来,虽然表面看来各家各派的茶道精神差别很大,其实从本质分析,所有的茶道精神都寓意着和谐安宁,即儒家主要哲学观——中庸哲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庸思想,其许多内容都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要求的,我们学习茶道精神中的“中庸”思想必须要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结合,辩证地吸收其精髓。

1 茶道精神的“中庸”思想——以《茶经》为例

1.1茶道精神中蕴含的“中庸”思想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倡导天人合一,和谐有序的生活方式,认为即使是如水火一般不相容的事物也可相融相济。这种传统思想被儒家所传承发展,形成儒家思想的精髓,即中庸思想。儒家将其引入茶道,主张在饮茶的同时要进行内省,认为人们都自发内省,就会促进相互理解;主张在品茗的同时与人沟通,结交挚友。茶道中的这种和谐安宁的精神即茶道精神的“中庸”思想。

自古以来的茶文化中,一直贯彻其中的就是和谐精神、中和态度。例如古代人民亲切地将茶壶和茶杯拟人化取名为“茶娘”和“茶子”,表现出了传统文化主张的亲和态度;著名的“束柴三友壶”寓意团结统一、和谐发展。

总之,我国的茶文化中处处讲究“均分”、“中和”,无论是煮茶、泡茶等制茶手法,还是与茶有关的器具制作,抑或品茶环境等当中都讲究协调、自然、和谐。不同的情景对茶的品用要求也各不相同,书房会友宜品茶风雅气韵;月下谈情宜选用清香花茶;节日庆典应品悟欢愉。

1.2《茶经》的儒家中和思想分析

被奉为“茶圣”的陆羽的名作《茶经》中,深刻体现了儒家的中和思想,对《茶经》中蕴含的儒学中庸思想进行全面解读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茶道的中庸精神深刻了解。

儒学精髓是陆羽思想的核心,而儒学的主要哲学思想即中和哲学思想,这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中可引据查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即体现了儒家中和哲学的要义所在。《茶经》的主要章节中,处处体现着中庸思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器具的制作。《茶经·茶之器》中写道茶具的制作要使之“六分虚中”,这便体现了“中”这一准则。对于锅的制作,其中又写道要能够“守中”,这显示的是儒家的治国思想:和谐治国。

第二,茶叶的烹煮。在《茶经》中陆羽指出炙烤茶叶不可有风,要使火焰炙烤均匀;煮茶时要用火势均匀的炭火;煮茶之水要是“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即要用水流平缓的山泉水,这些都体现了不急不缓、清新自然的“中”之美感。

第三,茶的饮用。陆羽以为,投放茶叶的最好时机应是第二沸时,《茶经·茶之煮》中写道:“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篮人人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而对于饮茶,陆羽认为前三碗茶最好,五碗以后的茶就不宜饮用了,这些都告诉我们要把握恰当时机,要懂得适度取舍。

由上述具体分析可知,陆羽的《茶经》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儒家的中庸思想,陆羽将中庸之道贯穿其中的主要目的就是用这种和谐的思想精华去感悟与读者的灵魂,在提高读者的修养的同时,使人们领会到和谐的魅力和宝贵。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庸之道的诠释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庸哲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即是因为其中有许多科学的值得深思的内容,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儒家的中庸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对其进行诠释,吸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1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中庸思想

作为儒家道德标准的中庸,讲究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中正平和,最早由孔子提出,《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这种思想深深体现了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哲学,有时要保持质,就必须保持一种正好的量,也就是达到中和状态。中庸思想的内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论的,对此我们需要辩证看待。

第一,中庸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思想。矛盾具有统一性和特殊性,矛盾双方是辩证统一的,同时不同事物、不同时间段的矛盾又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中庸哲学对修德、为政、为学的指导侧重点是不同的,它讲究务必要学会审时度势,这即是把握到了矛盾的特殊性,做到了具体分析。

第二,中庸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变。中庸哲学指出必须要学会保持事物最适宜的那个“度”,以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保持现有存在的平衡性,避免规律遭到破坏,避免走向不好的质的变化,这指导我们要科学分析时势,能够对未来走向做出科学推测,以保持和谐发展,这些都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的。

第三,中庸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着意识,而意识又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这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分析清楚情势,再利用自己的智慧去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要求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总之,作为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庸思想,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想,它凝结了伟大先人们的智慧,固然有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地方,但整体看来,中庸哲学也是有科学性的客观真理,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应用到我们的自身修养提高以及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2.2中庸之道在当代社会的实现方式

任何真理都不是一成不变永远正确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对真理要学会变通运用,我们要运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审视所谓的真理,对中庸思想也是如此,必须要不断丰富它的思想精华,使之能够指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对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2.2.1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看待中庸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自此,科学发展观成为重大战略思想,中共十七大将其写入党章,十八大将其列入党的指导思想。中庸哲学中的“中和”思想在我国古代,指导人们要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这和现今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而把中庸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效结合,就是我们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但我们一定要有所注意:要深入领悟“中和”思想和“适度”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把握到最佳的“度”,而想要让传统中庸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结合的重点和难点就都在于“度”的准确把握,我们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时必须要把握一个平衡点,以期达到真正的和谐、可持续。

2.2.2要将中庸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要求相联系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习中庸思想必须要付诸行动,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补充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学习传统文化并不仅仅只是领会它们的深厚知识,更要把所继承的传统用行动赋予其现实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升华自我,真正做到“博学笃行”。

此外,还要重视精神世界的充实。可能会有人把中庸思想误以为是一种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他们推崇中庸并不是为了品悟其中的哲理,为了修身明志,而是为了为其不求上进、自私自利找一个借口。因此,我们必须要强调道德的培养,在多元思想碰撞冲击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要重视对国民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学习中庸思想,必须要学习其中的道德准则,要学会“修身”、学会“谦恭”、学会“慎独”。

3 茶道精神的“中庸”思想的弘扬

在了解了中庸思想的基本大义以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进行正确解读之后,我们必须要探索得出有效弘扬茶道精神中的“中庸”思想的路径。

弘扬茶道精神的中庸思想,就是要在茶文化的宣传中特别重视“中庸”思想的解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和之道的魅力,有关茶文化的课堂中可以独立开设中庸哲学教育的专栏,相关宣传活动,如讲座、知识竞赛等当中也要多涉及相关知识,与此同时,要重视网络宣传的作用,在高校媒体平台上以主界面宣传、视频音频推荐等多种形式宣传。

4 结论

综上所述,自古至今,茶文化中始终贯彻着的中庸思想,在现今社会,无论是对个人素质的提高还是对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中庸思想的很多精华即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视域下也是具有一定的真理性的,在深入了解了中庸思想的内涵以及其的马克思主义解读之后,本文分析得出了中庸思想的弘扬在现今社会的有效实现方式,旨在为茶文化的传承,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蔡定益.论《茶经》的儒、释、道美学思想[J].沧桑,2009(1):152-153.

[2]罗川.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视野下的中庸之道[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3.

[3]杨青.中庸、和谐与茶道[J].协商论坛,2009(12):61-61.

[4]雷虎强.中庸之道的马克思主义诠释[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7):7-9.

张元(1992-),男,安徽阜阳人,研究生,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杨航(1992-),男,河南南阳人,研究生,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陆羽中庸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中庸自明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茶道人生
不捧场的好朋友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茶道六百年》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