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理论实践研究
2016-03-29何志静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何志静,叶 娜(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理论实践研究
何志静,叶娜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茶所代表的茶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统一融合的时代,现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背景的国家交流机会越来越多、深度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茶文化必然会产生碰撞。我国是茶文化的故乡,在制茶、饮茶、观赏茶的内容上与西方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世界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因为只有了解到双方的差异,才能从本质上了解中西方的茶文化的精髓,从而让茶文化能够在民族融合、各国交流的背景下再次发展。
茶文化;中西方;翻译
我国作为茶叶大国和茶文化的故乡,在与西方各国进行交流的时候,由于双方的地域背景、文化背景各有千秋,因此双方的理解有时候也会有很大的偏差,而这些差异,同时也代表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
1 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指的是以茶为核心,所有与茶相关的活动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主要包括制茶、泡茶、饮茶的方式、品茶的技巧、品茶环境的创造和领略、茶叶和茶汤的形态鉴赏等多项内容。茶文化所代表的是一种心境和精神追求。在进行制茶、品茶、评茶的时候,通过冲、泡、饮、评等多种行为达到精神和形式的统一,从而让参与者身心愉悦,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因此,茶文化经常与宗教结合,形成一种更加注重心灵和精神层面的文化。
茶文化开始在世界各国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内容,并且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人们的创新流传到现代,目前,世界上有饮茶习俗的国家虽然大多都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西方也有许多国家将茶水当作日常饮品。中西方在茶叶制作、饮茶、品茶等多种方面各有特点,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2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在地域上和文化上的不同,必然导致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非常大的区别,这种差异也会反映在生活习惯上。茶水是一种日常饮品,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则是其他饮品所无法比拟的。
世界各国普遍认为,茶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国,而西方的茶叶,也大多是从中国转运过去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方地域的不连通,逐渐导致双方在茶文化的发展上逐渐脱离,中国茶文化在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自寻常百姓到皇族贵胄的必需品,并且在茶道、待客方面逐渐形成统一的、有体系的文化内容。在历史上,西方由于环境和气候并不适合种植茶叶,所以导致茶叶的价格十分昂贵,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品尝茶水,再加上西方文化的熏陶,茶文化逐渐脱离中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方融合的茶文化。
现代,茶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日常饮品,虽然我国同西方的交流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历史问题和文化背景问题,中西方的茶文化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双方在对茶文化相关内容进行翻译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却恰恰又成为双方茶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研究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和翻译理论实践研究的时候,在深入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对双方有关茶文化的翻译内容真正了解透彻。
2.1中西方饮茶起始时间不同
关于茶文化的起源,虽然目前有多种说法,其中包括“印度和中国双起源地”、“多起源地”等观点,但是,最为世界人民广泛接受的说法仍旧是“茶叶和茶文化起源于中国”。
我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当之无愧的茶文化发源地,根据文献记载,在秦汉以前,我国一些地区,例如四川地区就已经开始饮茶,并且已经成为了一种待客风俗。
在西汉时期,四川是我国的茶叶种植地,作为特产,茶叶被作为贡品传到长安,成为当时贵族和皇室的日常饮品。根据文献记载和历史考证,我国的川东鄂西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而这个地区由于气候、文化等多方面原因,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三皇五帝最早生活的地方,这里,也是我国早期神话中的神农氏生活的地方。
茶树的生长对于环境要求非常高,首先需要雨水丰盛,其次还需要较高的温度,我国西南地区恰好同时满足这个条件,由于这种优越的先天条件,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将茶树作为一种农作物进行种植,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茶叶的出现和栽培历史是非常悠久的。顾炎武曾经说过:“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也就是说,他认为在秦国统一巴蜀之后,饮茶、品茶的习惯才逐渐传播开的,这也证明了,我国的茶文化是从四川起源,逐渐传播到中华大地,最终成为一种日常饮品,而茶文化所代表的修身养性、怡然自得的文化内涵也逐渐被全国各地的人民所接受,最终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直流传到现代。
我国在大约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时候,茶叶随着佛教的传播,传入了朝鲜,但是直到公元9世纪以后,才逐渐在朝鲜流行起来,成为朝鲜人民的日常饮品。
我国在唐朝时期,由于国力的强盛,茶叶输出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公元16世纪,葡萄牙人从澳门将茶叶带回了欧洲,直到这时候,茶叶才真正到了欧洲大陆,并且由于独特的口感和神秘的东方文化在欧洲大陆流行。到公元17世纪以后,茶叶逐渐传播到了俄国,至此,茶文化才覆盖了整个欧洲大陆。
2.2茶文化的差异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而最主要的内容则是品茗。其中,品茗并不仅仅指的饮茶,还有包括饮茶对象、茶道、茶的种类、饮茶方法、茶礼、茶俗、茶具等多种内容。
首先,关于品茗对象,我国的饮茶文化由于历史十分悠久,而且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饮茶文化不尽相同。有些地区在某些时期饮茶时是“混饮”,也就是不仅仅饮茶,而是在泡茶的时候加入一些其他调料,例如盐、糖、奶、薄荷、桂圆等多种物品,根据个人口味进行添加,这种饮茶方式较为随意,并没有特定的泡茶方式,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配,每个人都可以调配出独一无二的茶来。另外一种饮茶方式是“清饮”,与混饮相反,清饮是只用开水泡茶,并不再加入其他调料,这种饮茶方式由于茶汤中只有茶叶,所以能更加品味出茶叶本身的香气,并且在饮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品茶的情趣,让饮茶成为一种寄托精神意趣的形式。
在中国,一些比较讲究的饮茶步骤非常繁琐,这一点是西方所不能企及的,这种通过饮茶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是需要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够做到,而由于茶叶传入西方是近几百年的事情,因此,西方对于茶叶的认知并不如中国深厚,茶叶在西方的流通也还没有通过时间的积淀形成独特的文化,因此,在饮茶方式上,就更加简单,并且冲泡方式、茶室的建设等多种内容,也就没有中国精致和讲究。
2.3“茶”文化的翻译研究
一种事物或者行为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最直观的表现,是形成了文字。文字是世界各国除了语言外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同时从文字中,也能够看出许多反映事物本质的内容。
我国的“茶”字其实是一个形声字,“艹”为形,“余”为音,在一千两百年前,这个字并不是这么写的,而是“荼”,意思是“苦菜”,这个意思,也表现“茶”字其实是个表意字。
英语中的“茶”是“Tea”,这个读音来自于汉语,也就是说,英语的“Tea”是个音译词。但是之所以这个词的读音似“替”而不是“茶”,是因为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语音的发展而变化的。
“tea”音是来源于福建话“茶”的念法,在福建,人们管茶叫“tey”,读音类似“贴”,一些从西方来的商人就根据福建人的发音,把“茶”叫做“tey”。而“tea”形成于16世纪,在当时的欧洲,e和a连写,作为双元音,读音和“ey”是一样的,这样就逐渐出现了“tea”这个单词。而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我国的文字几经变化,逐渐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在欧洲也是这样。后来,英格兰人把“tea”发成了“替”音,而爱尔兰人仍保持着古式发音。
我国对于西方茶文化的翻译,多是在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的基础上,根据西方现代文化的发展翻译的。
3 结束语
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茶叶的制作、品尝也历经了千年的时光,这不仅仅是时间的积淀,还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人民的智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交流,我国的茶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并且在各国本土重新生根发芽,最后形成不同于中国特色的茶文化,这种茶文化的交流,代表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的佐证。西方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双方所代表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即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精神文化的追求。
[1]陈向科.蔡元培的翻译理论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4):69-71.
[2]唐灵芝.茶与文化认同[J].企业技术开发.2009(6):132-133.
[3]王建萍.浅析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 [J].科技视界. 2014(30):173-173,356
[4]余敏.魏剑超.刘艳.浅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B08):75-77
[5]熊潇.政论文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4(2):149-151.
[6]白雪.中西文化比较之英美咖啡文化与茶文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03-205,216.
何志静(1979-),女,河北省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
叶娜(1982-),女,四川泸州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