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茶与儒道佛思想文化

2016-03-29韩竹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福建茶叶 2016年8期
关键词:儒道禅宗儒家思想

韩竹(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浅谈茶与儒道佛思想文化

韩竹
(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茶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茶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综合演变的成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儒道佛思想主要引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与茶道思想的碰撞影响中,丰富了彼此的内容,赋予了彼此独特的含义,更进一步加强了各自存在的意义。

茶文化;儒道佛思想

饮茶在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口渴的需求,我们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甚至经茶主媒,都体现了饮茶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它是人们促进思想交流的媒介。饮茶在中国古代就已经盛行,得到了文人雅士的青睐和推崇。饮茶由一项活动逐步演变成中国特有的文化,离不开不同文化思想的融合碰撞,儒道佛思想文化对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1 茶与儒家思想

儒家讲究以人为本,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庸,思想主旨是仁义。儒家思想重视人的自我修养,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时间里,贯穿整个历史,并且作为主导的精神思想,对历史上各个朝代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和”是茶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茶是平和、静谧、养心之物,人们从采茶到品茶的过程中,不仅体会着茶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感受茶文化中需要静心领悟的精神,更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一切美好的食物。饮茶时,人们更多的是从交流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见闻,沟通的过程中相互理解,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茶馆是人们信息交流、促进感情的重要场所,无论会友还是闲坐,和谐的氛围都是选择茶馆的一个重要因素。茶馆没有一些其他场所的喧闹,更便于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用平和的心态来讨论问题,面对事实。

中国是礼仪大国。从古代的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到现代的林秀贞关爱孤寡老人和劳动模范郭明义爱岗敬业等故事,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礼仪的不断发展延伸。儒家思想推崇以礼待人,礼是人们规范自身行为和对待别人的行为规范。子曰:有朋子远方来,不亦乐乎。表现出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以及老朋友见面时的喜悦心情。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以礼待人的一面。在中国古代,儒家的众多文人雅士多青睐饮茶,讲究茶艺的同时,陶冶情操、升华自身修养,促进茶礼的形成。主宾礼让、长幼优先都是茶礼中的一部分,也是和儒家思想相通的部分。

儒家思想重视人的生命,认为人要懂得感恩生命并且利用人格和道德去丰富和完善生命。人既然有了生存的机会,就要好好把握,努力活得有价值,通过不断的自省和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人格,实现活着的意义。区别于当代的一些人,喜欢用酒精麻痹自己来躲避现实问题,抑或者通过大量饮用咖啡来使自己处于亢奋的状态,饮茶的人会更加清醒,并且有着很好解决问题的状态和心智,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古代一些文人不肯向恶势力低头,而是选择归隐,享受着吟诗作对,佳茗相伴的生活,不仅仅说明他们有着不屈的人格特点,更是他们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们用茶来排解苦闷、调节心性、激发创作灵感,在饮茶的过程中身心愉悦,同时也创作出很多令世人感叹的作品。从这个层面上说,饮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容。儒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2 茶与道家文化

道家的思想主旨是道法自然,认为“道”是宇宙本源,“气”是构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道法自然,就是道作为宇宙的本源,要以自然为法,遵循自然无为的法则。道家认可生命存在的价值,反对违反自然的延长或者损害自己的生命,认为人要认清自己的自然本性,通过道来得到精神的升华,成为真正意义的“圣人”。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但不会影响道家思想在文人雅士中的发展。当这些文人雅士的仕途受挫时,道家思想能更加引起他们心中的共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对人与自然一体的追求。陶渊明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否定了世俗的价值观,创作出这样为后人所歌颂的诗句。道家思想认为人们在饮茶的时候愿意与自然亲近,在思想上会与自然做更多的交流,感受自然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的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们融情于山水,进入忘我的境界,达到将自然的品格融入自己的人格中。

道家思想主要是静,静被看做是人天生存在的特质。道家把静看作一种修养,道家的道士在喝茶时不会讲究茶艺和器具,他们更加愿意以自在随意的方式饮茶,这样便于追求内心的空灵境界,同时也可以用最自然的方式修炼自身,强健体魄,达到更高的境界。静在中国茶文化中的特点与道家的思想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饮茶是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活动,因为茶水清淡、自然,正如他们追求的宁静、淡泊名利以及祥和的状态一样。从这些人对饮茶咏茶的热爱以及歌颂来看,他们不受世俗的制约,追求着可贵的返璞归真,崇尚内心的静,都是因为道家思想让他们产生了共鸣,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们的行为。

“天人合一”也是道家主张的思想。道家思想认为我们与天地同在,与万物共生,就要顺应自然、融合自然、摒弃人为。人与任何其他的自然物不同,人有自主的意识,是处于食物链的最高层的物种,在这种自然地位下与自然做好和谐相处是人类从古至今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的一种体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人类特有的地位和属性,人与自然不会完全融合。这时“天人合一”的“天”指的便是境界之天。我们尽力听从自己的本心,以最放松的状态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实现“天人合一”,合于“道”,合于“心”。

在道家的思想中存在长生不死的说法。道家的道士们认为服用某种含有“生力”的食物可以求得仙道,永久地享受生命的快乐。这也是茶道与道家思想交融的一部分。茶水的确有药用的功效,长期饮用是可以达到修身的效果,这也是道教的道士热爱饮茶的原因之一,他们希望可以通过饮茶修道成仙,把茶看作是仙物,是他们超凡脱俗的“灵丹妙药”。通过对道家文化的分析,我们也就能够理解茶水在道教中盛行的原因,以及道教对于茶文化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了。

3 茶与禅宗思想

佛教发源于印度,两汉时期传入中国。禅宗在中晚唐之后成为了我国佛教的主流。茶与禅宗的关联密切,主要原因是茶对于僧人坐禅时起到的提神功能,因此也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僧人在坐禅修行的时候,需要保证内心的平静,脑中没有杂念,集中思想,进入忘我的境界,才能参透佛学中的大道。经过长时间的坐禅,僧人们需要茶水的帮助来赶走倦意,并且在茶水修身养性的作用下感悟佛学中的真谛。禅宗的戒律要求僧人戒酒肉,甚至过午不食。茶水不仅可以保证僧人们在坐禅的时候保持清醒,更可以给僧人们提供一些营养物质,为僧人们参道需要强健的身体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由于茶禅一味的盛行,寺院中出现很多著名诗僧不仅钻研佛学,茶文化造诣也颇深。中唐诗僧皎然提出“茶道”,把禅宗“静心”、“超脱”的宗旨与茶道融合起来,讲究饮茶时悟道的心境。自此,诗僧们纷纷将禅宗引入茶道中进行参悟,在参道的同时将茶艺带入到新的水平。从饮茶的技艺欣赏提升到精神享受。

佛家强调自身的修养,教育人从参悟“解脱”的方向来寻求精神寄托。在对提升自身修养的角度来说,禅宗和茶道有着相同的本质。好茶的品性,不仅仅是带给人物质层面的满足和提升,对于人自己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有着巨大的帮助。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参悟人生,僧人们在佳茗的陪伴下参悟佛学大道,人们在追求宁静、淡然的心境时,茶水是最佳的伴侣。

茶对于僧人们参道悟道起了重要的作用,佛教寺院也会在自己的寺院中种植茶叶。一些寺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佛教僧侣本身也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种植茶树不仅满足了自身需要,而且生产的茶叶也可以作为寺院的经济来源之一。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茶,便是产于佛教寺院中。同时,寺院的日常活动也会包含各种茶事。除了用茶水供佛、招待施主、招待自己,寺院还会通过举办各种茶会来增进僧人们之间的感情。

茶在佛教中不断的盛行,加上各种茶事活动的出现,促进了禅院茶礼的形成。随着佛教在全世界的发展,茶也在海外得到了广泛传播,其中禅院茶礼对于国外茶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规范的禅院茶礼增强了饮茶的艺术化,促进了茶艺的形成。禅茶文化在各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了多元的特色。目前也已经成功举办多次世界禅茶文化的交流大会。禅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世界禅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与禅宗的发展息息相关,禅宗不仅推动了茶文化早期的发展,更促进了自身的完善。

4 结语

中国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融入新的内容。饮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饮茶人的精神追求。我们往往相信,饮茶的人是具有大智慧的,这也与儒道佛“内省修行”的思想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国茶文化也遭到了西方饮食文化的冲击和交融。而茶文化在众多不同文化中脱颖而出并且保持着自身独有的优势,依旧蓬勃发展,主要也是因为本身含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发展历史。茶文化在以儒道佛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容挑战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儒家思想、道家文化以及禅宗思想对于茶文化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1]郭丹英.儒、道、佛与中国茶文化[J].茶叶,2006,32(1):55-59

[2]张建成,苏京晶,王鹏.浅谈茶与儒道佛思想文化[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6-48

[3]汪松能.略论中国茶文化与儒佛道思想[J].中国茶叶,2009(8):34-36.

[4]章传政.浅析禅宗与茶文化的发展[J].《茶禅文化》2012上海茶禅会茶禅文化“人文精神与社会价值”论坛文选:16-18.

韩竹(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儒道禅宗儒家思想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禅宗软件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儒家思想与书法
“老孔同源”与儒道互通——宋翔凤解《老子》思想的文化审视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怎样打造禅宗文化大品牌——对湖北黄冈禅宗文化开发的思考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