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道文化中民族音乐的变异及发展

2016-03-29杨桂兰王立宁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福建茶叶 2016年8期
关键词:品茶茶道民族音乐

杨桂兰,王立宁(.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茶道文化中民族音乐的变异及发展

杨桂兰1,王立宁2
(1.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茶道文化与民族音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音乐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影响着茶道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本文首先分析了茶道文化与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而后阐述了我国茶道文化中民族音乐发展变异的情况,最后从现代社会的视角剖析了茶道文化中所使用的民族音乐形式,为两者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借鉴。

茶道文化;民族音乐;变异;发展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华夏先祖神农氏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叶的存在及其药用价值,遂用其医病救人。随后,茶叶的保健功效为人们所了解,人们开始广泛开辟茶园、种植茶树,茶叶便逐渐成为日常饮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是待人接物所必不可少的礼节之一。在近五千年的悠久岁月中,茶叶从中国传至亚洲其他各国,后进入欧洲、美洲,如今已经遍布世界各国和地区,成为举世公认的绿色饮品,深受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茶叶与一般的饮品不同,它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古往今来,人们将“饮茶”称为“品茶”,诚然,茶贵在一个“品”字,唯有细细品味,才能于苦涩之中品出甘甜、品出诗画、品出精神、品出气韵,品出一个纯净而优雅的大千世界。由此可见,茶能够调节身心、和谐人际,实现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这种功效与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 茶道文化与民族音乐

其实,我国的茶道文化与民族音乐的互动关系由来已久,古代文人骚客的颂茶诗词中大都会出现民族音乐的身影,例如,在唐代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宋代苏轼的《行香子·茶词》、黄庭坚的《鹧鸪天·汤词》、曹冠的《朝中措·汤》、吴文英的《望江南·茶》等文学作品中,就分别提到了古琴、弦管、琵琶、笛、瑟等乐器以及清唱、伴唱等人声。后来有文人指出“茶宜净室,宜古曲”,将茶道与音乐艺术相辅相成的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到了二十多个适宜饮茶的环境与事项,其中就包括“听歌拍板、鼓琴看画”,可见茶道与音乐对于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而言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相得益彰。此处的音乐所指的就是我国的民族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起源甚古,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相传“伏羲氏作琴,神农氏制曲,黄帝鼓琴,虞舜歌南风,以教化万民”,这与茶叶的发现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非常丰富,常用的演奏乐器有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竹笛、洞箫等,著名的曲目包括《高山流水》、《平湖秋月》、《阳关三叠》、《雨打芭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我国民族音乐能够引人发思古之情,也最能入茶,最能益茶德、发茶性,启人幽思,在品茶之时以音乐相伴,无疑能够为品茶者带来崇高的精神享受,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品出茶中滋味,将茶叶的色香味发挥俱全,还可以体现出传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与此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完善。

2 茶道文化中民族音乐的发展变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与国际密切接轨,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外的音乐元素流入中国,与流行音乐一道,对传统民族音乐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很多民族音乐在与崭新音乐形式的碰撞之中失去了部分原生态色彩,但与此同时音乐的时代感增强,内容更趋年轻化,调式更加丰富,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及发展。

以凤庆茶道文化所使用的民族音乐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凤庆茶道文化通常使用佤族茶道音乐为背景音乐,在茶道表演时,直接将该民族的歌舞音乐形式融入到表演之中,用以传达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佤族音乐调式单一简洁,和音简单明了,整首曲子没有明显的节奏变动和音程跳动,乐曲通常以葫芦笙完成,应用频率最高的音乐为《小半翻》。这首曲子是四二拍的节奏,速度比较轻快,旋律非常简单,围绕一个谱式反复吹奏,乐曲的音程跳动幅度较小,最大音程跳动不超过五度,在修饰音色上采用了打音和虚指颤音的手法,以某一个或多个音符衬托主旋律,丰富乐曲的层次,令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旋律更加动听。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进,人们依据现代音乐特色对凤庆茶道文化所惯常使用的《小半翻》进行了艺术改编,节奏型更加简单,音乐时值更加单一,原音乐作品中所带有的颤音和打音都不复存在,整个作品都由单音完成,没有和音,只有主旋律,葫芦笙的特色遭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减。不过,现代流行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影响也有所体现。改编后的乐曲在葫芦笙所演奏的主旋律之外还加入了一些电子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层次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时尚,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拓展了乐曲的受众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扩大了凤庆茶道的传播范围,但这种改编的缺点在于,葫芦笙的唯一演奏地位被打破,民族音乐特色不复存在,倘若背景的电子音乐过于复杂、过于喧闹,则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不伦不类的感受,不仅对茶道活动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反而会干扰茶道活动的顺利进行。

另外,在各地区茶道文化背景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它们相互之间也会彼此借鉴、彼此吸纳,进行传统元素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目前在凤庆茶道所使用的民族音乐中,人们可以发现云南白族歌舞的艺术成分以及其他民族的传统表演形式,原本曲调单一的曲目被演绎为不同的民族歌舞版本,符合当今社会对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也为茶道活动和音乐鉴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撑。然而,人们在改编之后的民族音乐中难以找到原本的茶道文化特色,造成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缺损,尽管如今人们使用不同的乐器所演奏的仍然是原来的曲调,但其音乐形态和中心特征都已发生了改变,对茶道文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3 现代茶道文化中的民族音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于茶叶同样如此。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水土品质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外加茶树种类和制作方法的不同,所生产出来的茶叶是千差万别,品饮方式自然各不相同,茶道文化的内涵变化对品饮环境也提出了各异要求,民族音乐的融入更为复杂。在茶道文化中,民族音乐当属于环境音乐,与一般的聆听式音乐,不需要听者全神贯注,也不同于参与式音乐,不会令听者手舞足蹈、不动不快,这种音乐所要营造的是一种宁静、悠扬、典雅的环境氛围,让优美完整的旋律与系统的茶道艺术高度融合,带来一种“行云流水,来去无踪”的感受,达到一种“无所在而又无所不在,听则存不听则无”的终极效果。

在现代社会,茶道文化的核心仍然在于深层次的交流与指导,帮助品茶人士舒缓内心、平复情感、陶冶情操,对于不同类型的茶道文化,应当配以各不相同的富于地方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民族音乐,辅之以小桥流水、小鸟啁啾、海浪淘淘、山间微风等自然音响,或对不同的音乐曲目进行融合,营造出专属于特定茶文化的意境形态,令品茶人士思古念今、忘情忘我。以下,笔者将以四首现代茶道文化中经常演奏的民族音乐为例,对现有的音乐形态加以解读。

其一为《茶韵》,这首音乐曲目有四段组成,以轻柔、委婉的江南音乐作为主调贯穿始终,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其中穿插琴箫合奏,意境深远,余韵不尽。第一段名为“晚钟”,古琴曲《流水》奏响整段,音乐虚幻朦胧,高山流水之间传来阵阵寺院晚钟,淡然、飘逸的气度油然而生。第二段为“流音”,以琴箫合奏的《渔樵问答》回荡其间,山野中云深处传来阵阵柔婉的琴箫生,品茶之人无拘无束、怡然自得。第三段名为“秋月”,音乐演奏主题为琴箫合奏的《梅花三弄》,月光皎洁,清秋漫漫,鼓琴清亮的泛音与此情此景相互交融,就像那流溢的茶香一样,让人流连忘返。第四段名为“塔影”,以琴箫合奏的《平沙落雁》为主旋律,夜深人静之时,塔影倒映在江流之上,兰桂吐秋灯之焰,茶烟飞古鼎之香,音乐古朴苍劲,饮茶之人无酒自醉。

其二为《茶香》,这首民族音乐同样由四段构成。第一段名为“茉莉花”,毫无疑问,这段曲子是由家喻户晓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串联,背景辅以潺潺流水与鸟语喃喃的自然音响,悠扬起伏,香气四溢。第二段名为“江南小景”,这一段同样取材于江苏民歌,以精巧细腻的《小九连环》再现了阡陌纵横、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致。第三段名为“采茶女”,这一段是根据安徽民歌《采茶》改编而来,表现了采茶季节姑娘们在茶园之中穿梭、一边采茶一边唱歌的悠然景象,引起品茶者的丰富联想。第四段名为“月下品茗”,取材于江苏民歌《大九连环》,音乐静谧恬适,给饮茶者带来一种黄昏树下品茗、茶香阵阵而过的怡然自得之感。

其三是《茶魂》,同样由四段构成。第一段为“迎宾客”,由潮州筝演奏经典旋律《迎宾客》,配以阵阵海浪声,让人们切身体会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情。第二段为“南进宫”,庄严肃穆的音乐伴以滚滚浪涛与海鸥鸣叫声,让品茶者置身于南海之滨,仿佛正在与朋友共饮功夫茶,品味人生甘苦。第三段是“到春来,秋芙蓉”,春去秋来,万物长生,淙淙流水、鸟语花香,充满了对世界的赞美,让品茶者置身于欢快愉悦的海洋之中。第四段为“绣荷包”,音乐由舒缓转为热烈,节奏由悠扬转为欢快,呈现出温馨而欢快的节庆氛围。

其四是《茶梦》,也是由四段音乐构成。第一段名为“山泉”,在云南民歌的主旋律中搭配啁啾鸟鸣声和潺潺流水声,将饮茶者带入清新秀美的大自然之中,空谷回声、万物归一,令人飘飘欲仙。第二段名为“闲情”,用葫芦丝和巴乌音色来演绎传统的傣族民族歌舞,配以南国鸟语,让人如入梦幻之境。第三段名为“土风”,以彝族舞曲为主旋律,勾画出热闹的民族节庆场景。第四段名为“幽香”,以多种乐器重奏的方式描绘知己相聚、对坐品茗的生活场景,幽静而温情。

综上可见,我国现代茶道文化中所使用的民族音乐基本上都呈现出经典与现代、人文与自然高度融合的趋势,在传统曲调中加入崭新的现代音乐元素,让传统乐曲迸发时代的光辉,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继承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又实现了对传统内容的创新,推动了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总之,茶道文化与民族音乐具有诸多共通之处,两者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在不同地区的茶道文化中融入相应的民族音乐,可以促进茶道内涵的弘扬,实现品茶者的心灵净化与精神提升。

[1]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项阳.论制度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J].音乐研究,2004 (1):18-29.

杨桂兰(1962-),女,河北顺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王立宁(1981-),女,河北沧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品茶茶道民族音乐
体验茶道魅力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冬品茶梅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茶道人生
品茶香 知茶趣
叙品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