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分析
2016-03-29赵迎春
赵迎春 白 岩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大泉林场,宁夏 灵武 751400)
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分析
赵迎春 白 岩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大泉林场,宁夏 灵武 751400)
对荒山造林抗旱技术的要点进行简单总结,包括选择适宜的抗旱树种、积极蓄水及做好土壤保墒工作、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取径流林业技术等,以提高我国西北地区荒山造林的成活率,提高绿化率。
荒山造林;抗旱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旱,荒山造林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即为水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绿化的荒山一般海拔较高,立地条件差,土壤中的养分贫瘠,且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针对这些特点,目前荒山造林要取得明显成效,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抗旱技术[1]。大泉林场属于灵武市,为当地东部沙漠的大型风口区之一,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目前土地的总面积为3.47万hm2,其中山沙区的面积占比达到96.0%。林场内有3个片区,主要的任务之一即为土地的防沙治沙工作,林场结合当地的实际,采取飞、封、造、管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地做好规划,合理布局,对荒山进行大力开发,因地制宜地采取抗旱技术,近年来在防风固沙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大提高了当地森林覆盖率。
1 选择适宜的抗旱树种
造林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为适地适树,可以说选择树种的得当与否,会对造林成活率产生关键性影响,特别是对于气候恶劣或者立地条件差的地块,选择合适的树种显得尤为重要[2]。对于气候干旱的地区,造林中选择干旱抗性强的树种,需要坚持以下3个原则:(1)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对当地的气候及土壤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生长稳定性好,因此,在选择抗旱树种时可选根系发达,不易发生病虫害,经过多年当地自然条件的选择,萌芽能力强的乡土树种。(2)择优选择对干旱抗性强的造林树种。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适宜造林的树种类型可能不止一种,而且某一树种也有可能在多种条件下均能较好生长,可择优选择最适宜,对干旱抗性最强的品种用于荒山造林。(3)结合树种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造林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地形地势等,因此,造林需要结合这些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为适宜的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2 积极蓄水,做好土壤保墒工作
我国的降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因此,需要合理地进行调控。西北地区的降水资源大部分集中在秋季,春季雨水缺乏,对于这种时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常采取的方式为蓄水保墒,可采取松土的方式,按照不同的配比将土壤改良剂、保水剂及肥料等均匀混合到植树带内的土壤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春季土壤中的蓄水量。翼式鱼鳞坑整地方式可以达到蓄水的目的,适宜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其在减缓水土流失等方面效果明显。翼式鱼鳞坑的具体大小可结合当地土层厚度、坡度、土壤肥力等进行合理地调整,若密度较大,则蓄水量不多,蓄水的效果不明显;若密度太小,则蓄水量太多,一旦发生大的降水容易毁坏。
3 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有些树种在正常情况下生根难度较大,为了提高生根速度,可使用生根粉这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气候干旱的地区,造林适当使用生根粉,可促进苗木的根系发育,提高其对干旱等逆境的抵抗能力,再适当地搭配其它抗干旱措施,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1]。
4 采取径流林业技术
4.1 径流面防渗技术
对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地块,可采取自然坡面集水的方式,种植区和集水区的面积之比为1:5;对于降水量在400~500mm的地块,若林分为水保林,则采取自然坡面集水的方式,若林分为经济林,则可对土壤进行浅翻处理,将土壤中的残留断根、杂草等清理干净,拍平土壤,提高土壤坚实度;对于降水量在400mm的地块,则适当覆盖低等植物,降低水分蒸发;对于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地块,可采取将土铲平、充分压实、喷防渗透效果较好的高分子化合物等方式,一般可使土壤蒸发量降低75%。
4.2 集水整地技术
整地,可以使土壤的立地条件得以改善,达到蓄水保墒、降低水土流失、提高林木成活率的作用,其是整个造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特别是抗旱造林,更需要精细整地。造林前先要充分调研林地内土壤的墒情,结合实际,安排好造林任务,做好整地规划。集水整地技术的关键,即为对集水面的处理及整地采取的方法。一般具有较好集水效果的整地方式,除了常规的鱼鳞坑等,还有漏斗型、单坡型等,具体可结合造林地的实际选择。集水面处理方式有多种,最为简单的是将集水面充分拍实,对于一些地段比较特殊的地块,还可适当购买一些塑料膜铺上,可起到明显的集水效果。
1 潘志标.浅谈抗旱造林技术和造林要点[J].大科技,2014(15)
2 关腊燕.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4)
(责任编辑 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