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皮肤病的诊治
2016-03-29赵美盈
牛传染性皮肤病的诊治
牛皮肤病作为一种高发疾病,大部分均具有传染性,威胁到整个牛群。为此,在临床实践中,基层兽医人员应准确地鉴别和分析牛患皮肤病的种类,且在最佳时间进行有效的治疗,从而避免出现误诊而贻误最佳治疗时间的情况。笔者选择了三种常见的牛传染性皮肤病,即牛皮肤真菌病、牛放线菌病和牛疥螨病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为基层兽医的临床诊治提供有益参考。
1 牛皮肤真菌病
1.1流行特点。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病牛污染的栏杆、饲槽、床位和圈舍等是主要传染源,若牛皮肤出现损伤,则极易发生本病。牛群混养、牛只营养不良或免疫力下降、饲养密度大等都会诱发牛皮肤真菌病。
1.2临床症状。患病牛只通常在颈部、眼周和头部发病,继而蔓延至全身。发病初期,皮肤无痒感,随病情发展开始发痒,且有硬币大小的脱毛区域或仅存留一些残毛。病情加重后患牛皮肤会出现秃毛圆斑,界限显著,部分皮肤隆起且变厚,犹如石棉状病,呈灰褐色。本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病牛脱毛、鳞屑,且形成痂皮。
1.3诊治。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无需进行解剖即可诊断。临床治疗本病可优选灰黄霉素。剂量为30 mg/kg体重,连续服用4周;同时患病部位可涂布制霉菌素软膏。牛舍及饲具和栏杆等可采用0.3%氢氧化钠溶液、1%硫酸铜或2%甲醛溶液进行定期消毒;日常可投喂牛群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
2 牛放线菌病
2.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感染幼龄牛(2~5岁)和老弱牛(10岁以上)。本病的高发期是春秋时节。牛只摄食粗硬饲料、亦或是在潮湿低洼处放牧易发病。本病主要呈点状散发流行。
2.2临床症状。患病牛的面腮部和下颌部有硬块,如鸡蛋状,硬度如橡皮样。若牛只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受到外界刺激,则肿块会快速发展并蔓延至患牛头颈部。发病初期,患牛肿块部有疼痛感,后期则无痛感,出现咀嚼、呼吸困难,消瘦,皮肤出现化脓和破溃,有脓汁流出,形成瘘管,且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愈合。
2.3病理变化。对病死牛剖检可见,颌下淋巴结肿胀;心包有红褐色积液,心肌似煮熟状,呈茶褐色;腹腔有淡黄色积液;肺脏有肿块,内有脓汁呈淡黄色;肝脏肿大,切面淤血呈黑红色,肝门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
2.4诊治。对于感染放线菌的病牛,临床上应优选采用在其患部注入药物碘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或采用抗生素疗法(青霉素注射患部)或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硬结)。
3 牛疥螨病
牛疥螨病是疥螨和痒螨寄生在牛体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性皮肤病。疥螨离开牛体表后,可在牛舍及周围环境存活3周;而痒螨可存活长达2月之久,牛感染本病后往往会快速蔓延全群,给养牛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3.1流行特点。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传播速度较快,有较强的传染性;患病牛直接或间接(被病牛污染的饲具和牛舍等)接触健康牛后,导致健康牛体表寄生了来自于患牛的螨虫,从而诱发牛疥螨病;本病的高发期是寒冷冬季和初春时节,由于在该时间内日照不足,牛体毛较密,皮肤湿度相对较高,十分适宜疥螨的繁殖和发育。
3.2临床症状。本病以病牛出现脱毛、剧痒和湿疹性皮炎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初期,病牛皮肤剧痒,继而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消瘦,病变部位的皮肤有结痂和增厚症状,被毛脱落。由疥螨引发的螨病,皮肤会出现水疱、丘疹和脓疮,后期形成硬如橡皮样的痂皮,呈灰白色,牛体毛较稀部位常患病,产生显著的褶皱。由痒螨引起的螨病,病牛皮肤出现浅黄色或浅红色小结节和水疱,继而出现鳞屑以及浅黄色痂皮呈脂肪样,牛体毛较密部位常患病,被毛出现大量的脱落。病牛多因冷冻、体弱而亡。
3.3诊治。对牛疥螨病的治疗,临床上优选药物注射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一般使用的药物有虫克星注射液、1%伊维菌素注射剂、螨净以及20%碘硝酚注射液等。
4 结束语
在牛传染病防治过程中,要注意牛传染性皮肤病的临床具体症状并加以诊断鉴别,及早发现并确诊发病种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鉴于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在治疗时还要做好隔离、消毒等预防性措施,旨在有效抑制疾病蔓延,确保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810000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黄家寨镇兽医站赵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