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2016-03-29王子峰,王成丹
红薯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摘要:本文介绍了红薯有机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红薯;有机产品;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薯的有机栽培常用名词术语、地块选择、轮作换茬、整地、施肥、种苗选用、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坝下以南地区红薯的有机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l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名词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红薯。所有各种类红薯品种。
3.2有机农业。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为原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生产无污染、无公害、对人类安全、健康的食品为目的;以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激索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以及转基因工程为手段的一种有机生态农业体系,俗称“原始农业”。
3.3传统农业。指沿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主要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人工措施或传统生物农药进行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农业生产模式。
3.4转换期。从开始有机栽培管理至获得有机检验认证合格之间的时间为转换期。
3.5缓冲隔离带。有机生产体系与非有机生产体系之间的过度地带(隔离区)称缓冲隔离带。
3.6轮作换茬。在一定的年限内,在同一地块上按照预定设计的次序,轮流种植几种不同的作物,更换茬口。
3.7基因工程。指分子生物学的一系列技术(譬如重组DNA、细胞融合等)。通过基因工程,使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和其他生物单位可发生按特定方式或得到特定结果的改变,而且该方式或结果无法来自自然繁殖或自然重组。
3.8转基因工程。通过基因工程导入某种基因的技术。
3.9允许使用。可以在有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某些物质或方法。
3.10限制使用。是指在无法获得任何允许使用的物质情况下,可以在有机生产过程中有条件地使用某些物质或方法。
3.11禁止使用。禁止在有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某些物质或方法。
3.12脱毒种薯、脱毒薯苗。红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直接利用其块根进行繁殖,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并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而逐代加重,对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轻者减产,重者可能丧失结薯功能。有机栽培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种薯,用脱毒种薯繁育符合质量标准用于生产的脱毒薯苗。
4 地块选择和轮作换茬
4.1地块选择。选择水源无污染,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周围无环境污染源,空气清新,符合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轻质壤土,有机质含量高,地势高燥,土壤未受污染,符合GB 15618要求。离交通干道较远,生物多样性好,水土保持条件佳,生态环境符合有机农产品生产条件。
4.2轮作换茬。以隔3年轮作为宜,适合红薯轮作的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
4.3缓冲带。有机农业生产田与未实施有机管理的土地(包括传统农业生产田)之间必须设有宽度至少10 m以上的缓冲带,以林带为好。
5 地块耕翻及施肥
5.1地块耕翻。栽培红薯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冬前施足底肥,及时深耕25~30 cm。未进行冬前耕地的应施足底肥春耕。耕后的地块要及时平整,精细耙平保墒,达到土壤疏松、细碎、湿润,地面平整,无根茬。
5.2施肥种类及用量。红薯为喜钾作物,对氮、磷、钾的要求为2∶1∶3,宜采用底肥为主,重施钾肥的原则科学施肥。按照亩产3 000 kg的产量,中等肥力地块每亩耕作前施入经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粪肥、绿肥、秸秆、草木灰等有机肥5 000 kg。严格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的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激素等;禁止使用城乡垃圾肥料。
6 品种选用和壮苗标准
6.1品种选用。按照不同用途和当地栽培条件选用品种,脱毒薯苗来源于有机农业体系,质量要符合标准。
6.2壮苗标准。选用苗龄30 d左右,叶片浓绿、节间短而匀、老嫩适度的薯苗,取顶、中部长度20~25 cm,5~7个节。随剪随插。
7 栽培定植
7.1起垄栽植。栽植红薯的地块应在红薯栽植前20 d起垄,垄宽50 cm或90 cm。垄高30~40 cm,垄面成小拱形。水源条件差的旱作区可不起垄,平栽。
7.2适时早栽。晚霜结束后,当10 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适时栽插薯苗。地膜覆盖可适当提早栽插,栽插时将大小苗进行分级,分别栽植,使其均衡生长。
7.3合理密植。50 cm垄顶面栽植1行,90 cm垄顶面交叉栽双行(行距35~40 cm),株距25~ 35 cm。每亩栽植3 000~4 500株。高水肥地块宜稀植,低水肥地块宜密植。
7.4确保足墒栽植。雨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80%时,可及时挖穴栽植。其他时间宜选择阴天或下午,灌水洇穴造墒栽植。
7.5栽插深度。栽插深度一般以5~6 cm为宜,要求封土严密,深浅一致,秧苗露头要直。
7.6栽植方法。①斜勾状栽植。薯苗呈斜勾状3~ 4节入土5~6 cm,露出2~3节,优点是通风透气温差效果好,单株结薯数增加,近土表易结大块薯,易高产,缺点是抗旱能力差。②斜直栽。薯苗斜直入土10 cm以上,优点是薯苗栽植较深,能吸收下层水分和养分,抗旱耐瘠性强,成活率高。
8 田间管理
8.1扎根缓苗阶段的管理。有机红薯栽植后3~5d要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从栽植后长出新根到块根开始形成历时30 d左右。栽植后如遇大旱,应及时浇缓苗水,以利扎根成活。以后每隔10~ 15 d中耕1次,除治杂草。
8.2分枝结薯阶段管理。栽插30~40 d后,应加强水肥管理,如遇天旱可随水每亩追施500 kg细碎腐熟的有机肥,浇后要及早中耕松土保墒。
8.3茎叶盛长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7月中旬至8月下旬,茎叶生长茂盛,块根膨大,叶面积系数达到最大,此期正值雨季,温度高,植株生长快,当红薯主茎长至50 cm时,为防止徒长,选晴好天气上午摘去顶芽;分枝长至35 cm时继续把顶芽摘除。此法可抑制茎蔓徒长,避免养分消耗,促进根块膨大。对薯蔓生长过旺的可轻提薯蔓,减少节间不定根生长,5~7 d进行1次,一般3~5次为宜。如遇伏旱,需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大。
8.4茎叶衰退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8月中旬以后,红薯进入生长后期,茎叶由缓慢生长直至停滞;养分输向块根,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到地下,管理上要保护茎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块根迅速膨大。要保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持水量的60%~ 70%。如天气久旱无雨,要及时浇小水,但在红薯收刨前20 d内不宜浇水。若遇秋涝,要及时排水,以防硬心与腐烂。在8月底前后红薯叶进入回秧期后,为防止早衰,延长和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薯块肥大,可用草木灰、豆泊饼肥(分别用水浸泡过滤)进行叶面追肥,每隔10 d喷1次,共喷2次。
8.5病虫害防治。每亩摆放60片黄色诱虫板、安放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可使用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某些矿物质和植物药剂进行防治。有苏云金杆菌、硫磺、石灰、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防治病虫。也可用植物除虫菊、鱼腥草、大蒜、薄荷、苦参碱、印楝素、苦楝等。可用苦楝油2 000 ~3 000倍液防治潜叶蝇,使用艾菊30 g/L(鲜重)防治蚜虫和螨虫等。还可以每隔7 d喷1次葱蒜混合液或大蒜浸出液,预防各种病虫害发生。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严格禁止使用化学杀菌剂、化学杀虫剂防治病虫害,禁止使用转基因工程产品防治病虫草害。
9 适时收获
有机红薯的收获适期主要由气温决定,一般是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1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一般晴天采收,先破垄刨出,让红薯晾晒半天后再清除薯蒂、须根,边收边分级,轻拿轻放,防止擦伤薯皮。
10 贮藏
可在阴凉的屋内逐块叠放在木板上,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凉爽。薯窖贮藏或冷库贮藏的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12℃~13℃、85%~90%。贮藏时要经常检查,防止薯块腐烂。
参考文献
[1]李玲.早熟高产红薯栽培技术探讨 [J].北京农业,2015(14):78~79.
[2]林雪静,丁宝,张琼,等.红薯栽培技术要点
[J].现代园艺,2015(19):66~67.
530006广西民族大学王子峰
056500磁县经济作物专业协会王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