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业教育:为何与何为
2016-03-29曹靖
曹 靖
(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研究生创业教育:为何与何为
曹靖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探讨,需要从理念层面的识别与深化、价值层面的澄清与把握、践行层面的依据与坚守3个方面来厘清其应有的价值诉求。研究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它需要以具体的形式及行动表现出来,才能够达到其目的。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研究生创业教育,它的开展需要政府的保障和支持,需要培养单位革新培养机制,需要导师的帮扶和鼓励。
关键词:研究生;创业教育;创业化;创业实践
一、引言
“创业教育”(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的开展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层级。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群体蕴藏着巨大的创业可能性和积极性。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对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教育,未能很好地把“创业教育”纳入其中,对研究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风险意识的培养不足。
关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分散,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研究针对性不强。多数相关研究只是在题目中出现了“研究生创业教育”,而所论述创业教育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不仅仅是针对研究生的,对本科生同样适用,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特殊之处。二是研究深度不够。从笔者查阅到的相关文献来看,部分作者认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沿此逻辑论述其重要性。这类研究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功利化、简单化之嫌。三是研究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或用系统性的视角来探讨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路径。
研究生创业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时代性问题。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诸多变化和困境的背景下,我们只有弄清楚研究生教育中的基础问题,才不至于让研究生创业教育与其应有目标相悖。
二、研究生创业教育应有的价值诉求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内在驱动力,教育的革新与进步是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导向的。”[1]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究和追问推动着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理念层面的识别与深化
创业,是在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下的对机会的捕捉和利用[2]。高校及科研院所是研究最新科技和高深学问的场所,而研究生是前沿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载体,这决定了研究生创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存型创业”,而多为“机会型创业”。因此,研究生创业教育并非只是引导研究生创建团队、自筹资金去筹办一个新企业,而是以培养研究生发现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创业教育使研究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并且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创业形式的多样性。
研究生创业教育可通过以下几点在理念层面进行把握:
1.源于知识资本的作用。总体而言,研究生在综合素养、知识及学术资本的掌握方面要比其他层次的学生有优势。正如熊彼特所言:“创业意味着能够最大限度地组合资本,运用还未运用到实体经济中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来生产新产品并完成商品交易,因此,知识是创业者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源。”[3]在当今以创新和变革为导向的社会动态环境中,源自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向市场价值转化的力量在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拥有丰富知识资本的研究生理应成为潜在的重要创业者。
2.基于综合素养的提升。研究生创业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而且强调在提升其科研能力的同时,将创意转化为行动的能力。研究生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为了促进研究生就业的教育,也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它是为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人才,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
3.有助于教育内容的充实。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涉及思维与意识、创新与创造、发明与专利、预测与决策、政策与法规以及经营管理等众多方面,这是对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践方面的适时巩固与内化,对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重视教育形式的多元。研究生创业教育是针对研究生群体开展的一种整合了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等多元教育理念的教育形式。研究生的创业教育不是让研究生创办企业,不是在研究生的专业教育之外进行商业知识教育,而是重视培养研究生“创业化”地管理自己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能力,以及整合自身所处的环境资源和学术资源的意识与能力。
(二)价值层面的澄清与把握
研究生创业教育通过综合的、系统性的教育手段,使研究生具备践行“机会型创业”的基本素养。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应从3个方面来澄清:
1.融合专业教育。在创业中,没有眼光就没有一切。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的能力对创业者来讲非常重要。研究生创业教育通过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互补与促进,研究生既能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也可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4]。研究生创业教育利用知识资本这一突出的可控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培养研究生发现机会、识别机会和把握机会的能力。研究生接受了某一专业领域中的专业训练,掌握了该专业领域中的知识资本,通过创业教育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既能够激发研究生创业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2.与就业教育一体。“以连续地、毫不间断地思维运动把若干单纯命题通观一遍,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妨择出若干命题出来尽可能清楚地加以全面构想。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的认识能力才可以大为提高。”[5]当前,研究生创业教育与研究生就业教育都不再是简单的议题。这两个在过往的研究生教育历史中相对分离存在的教育传统,也可以被看作是从不同视角看待研究生教育问题的累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研究生创业教育与研究生就业教育的强烈互补性让二者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因此,研究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需要制度及体制方面的顶层设计,更需要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及其实践过程的创新。在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这一整体的视角之下,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经过多次的矛盾运动与辩证发展,逐渐显现出一体化的取向,而这也是研究生教育实践对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合理期盼。
3.相异于创新教育。“创业”可以是小到生产线上的一项具体改进,大到航天计划的实施,可以是基于创新或源于模仿。事实上,泛指的“创业教育”不可能完全承担起“创新教育”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研究生创业教育更是如此。创新教育是对以往长期形成的机械式教育的系统纠正,不可能仅对以往的教育环节做技术性的微调便可以完成,而需要对教育制度进行结构性变动。但是,创新教育能够选择某个切入点——如创业教育作为其开展的基础。我们现在无需再去重复构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类似于素质教育这样无所不包的教育理念,而需要将“问题意识”聚焦在如何将素质教育中的可操作部分——例如创业教育,加以落实。如上所述,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有限责任决定了创新教育理应回归到研究生教育的制度设计上来。同时,研究生创业教育承载的创新教育内容,在范围上以不影响创业教育自身的专业化进程为界。
(三)践行层面的依据与坚守
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涉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我国研究生教育如何担负起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使命,研究生培养单位如何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应用人才,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诚然,当前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进行研究生创业教育或许能够推动研究生实现自主创业,解决当前研究生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但本文无意着重仅以“就业”的视角去探讨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践行层面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成研究生教育任务及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承担促进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任务。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应当完成上述任务。创业教育是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研究生培养单位所培养的研究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是研究生教育完成其根本使命的有力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如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造成研究生在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个性发展方面不尽如人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要打破传统的封闭模式,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克服上述弊端的有益探索,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昭示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更应把培养研究生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创业精神作为新的价值取向。
2.研究生培养单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如上文所述,对研究生的培养不应局限于知识的覆盖,而要侧重对其综合能力和看待问题方式的培养。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束缚了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大多数研究生不能将研究成果适时、合理地转化。创业教育环节的缺失造成现在的研究生不懂创业、不能创业和不屑创业,也让研究生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些无所适从。研究生创业教育在培养方式上,是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环节,培养研究生善于捕捉细节、抓住机会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创业教育所强调的社会实践将使研究生增加社会知识、了解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实践能力,逐步适应并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加入创业教育环节的引导,研究生可以获得创业思想,进行实战磨炼。在模拟创业实践中尝试、失败、摸索、提高,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最终成功,理想、抱负、信念、意志、毅力等特质也会得到优化和磨炼。最终,研究生在实践的磨炼中端正价值取向,自觉地做出适合自己的创业选择和就业选择,同时可以获得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拥有创业精神。
3.研究生履行其应尽责任的体现。“研究生的责任是指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主体在研究生教育目标达成过程中应当履行的义务、完成的任务、承担的后果。”[6]我们认为,研究生应该承担的责任主要有学习责任、创新责任、示范责任、助手责任、服务责任。明确研究生的责任是研究生教育要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则引导研究生更好地履行其应尽的责任。通过创业教育,有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增强研究生的责任感,提升研究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把履行学习、创新、示范、助手和服务的责任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化成研究生群体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需要。通过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研究生会自由、自主、自觉地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创业教育的开展促使研究生发展、开发及提升自己,通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承担科研、创新的责任。有创业经历的研究生,其典型示范作用更加具体、生动和形象,创业成功的研究生的事迹在研究生群体间也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与鼓动力,凸显研究生的示范责任。在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研究生能顺利履行其助手的责任,同时促成研究生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共赢。同时,在创业教育中,研究生的社会服务责任得以明晰,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获得了自我发展的原动力。
三、研究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实路径
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并非是开设某几门课程那样简单,它实际涉及研究生教育的转型问题,涉及重新界定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和革新教育模式等方面。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研究生培养方式的转变,需要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及研究生导师的帮扶和支持。
(一)政府层面的保障与支持
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需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是政策支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对研究生创业教育从宏观上予以规划与指导,在明确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晰研究生创业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出台相关政策。二是条件保障。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转变角色,主动介入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辅以相关配套措施,为研究生提供创业教育机会和创业实训平台,并加大在资金、政策、技术以及治理方面的支持力度,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借助传媒的力量宣传研究生创业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全面认识并认同研究生创业教育,为研究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二)学校培养层面的改革与创新
研究生培养单位是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对丰富研究生的创业知识和经验、提升研究生的创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例如,美国部分高校为创业教育所配备的雄厚师资、所建立的创业指导机构、所设计的完善的课程体系等,值得借鉴[7]。
1.完善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结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研究生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通过课程教学计划的准确定位,确保课程体系的全面健康发展。依托创业基础课程让研究生所学的专业和创业教育课程相互渗透,有效拓展其专业学习的应用领域。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它偏重于实际应用,强调可实际操作。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高精尖领域创业,在教学方式上宜采取校内外教师联合开设、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体系。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创业实践,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商业计划大赛(也称创业计划大赛)。据统计,美国表现最好的几十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 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8]。由成功企业家与创业参与者一起分享创业经验与经营管理之道,为参与者指出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还提供大量在校友企业家公司实习机会的模式值得借鉴和参考。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派研究生到基层挂职锻炼,让研究生在政府机关或企业从事项目研究等实质性的工作等,多渠道地了解、接触和融入创业活动之中。
3.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研究生创业教育。高校及科研院所不仅要协调和引导其内部各个创业团体、创业项目及创业组织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合作,也要试图引进社会力量来参与研究生创业教育,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包括与各种科技园区、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器、风投机构、创业者培训机构以及创业者协会等合作,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研究生创业教育网络。
(三)导师的帮扶及研究生的参与
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离不开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吸收社会上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研究生导师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业项目,是对研究生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有力支持,这在研究生创业尤其是博士生创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相关的实证研究已能够说明[9]。导师是研究生创业的坚强后盾,可为研究生提供两方面的帮助:一是主动帮扶,二是间接支持。导师的直接扶持与间接帮助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创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巨大。因此,研究生应积极争取导师对自己创业活动的支持,导师也应认识到研究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研究生创业提供帮助。
在全面认识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之后,研究生树立较强的创业意识是其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础,这也是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研究生可以通过参加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了解创业教育,认同创业教育,在参与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同时研究生也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平时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探索和创新。研究生可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创新能力不是书本中看到的,关键要从实践中锻炼。高校要多开展一些活动, 营造环境,把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就是非常好的过程和桥梁。”[10]深入各类产学研基地或创新创业基地,了解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从而增加创业实践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何畏,易家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3]李华晶.学术创业: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124-129.
[4]黄晓波,李鑫,任皓.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研究生创业教育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60-64.
[5]勒内·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M].管震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49.
[6]程斯辉,曹靖.当代研究生责任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24-29.
[7]申恒运,陈福生.美国研究生科技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及其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74-77.
[8]唐烨.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外怎么做?[EB/OL].[2015-10-08].http://www.022net.com/2009/4-4/474642142583033.html.
[9]殷朝晖.提升研究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H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1):50-54.
[10]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5):87-94.
(责任编辑杨慷慨吴妍)
Post-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hat and How
CAO 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China)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post-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eds to clarify the value pursuit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understanding and deepening of the concept, clearing and grasping of the value, and the evidence and perseverance of the practice. The post-graduate apprenticeship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also a concrete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y, which needs to be expressed in form and action, in order to reach the purpose. With the new perspective to review and recognize the post-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should be guaranteed and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rocess to cultivate post-graduates should be changed and reformed, which requires the help of the mentors and the actively participant of the post-graduates.
Key words:post-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12(2016)02-0038-05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6.02.006
作者简介:曹靖(1988—),男,甘肃白银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战后美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路径和质量保障机制研究”(11YJA880170)
收稿日期:2015-10-08
引用格式:曹靖.研究生创业教育:为何与何为[J].重庆高教研究,2016,4(2):38-42.
Citation format:CAO Jin. Post-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hat and how[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6,4(2):38-42.
■ 创新创业教育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