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2016-03-29靖国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靖国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靖国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确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番探索,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经常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但从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明显的现实问题上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费时、低效”的状态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势在必行。中国茶道思维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我国茶文化的薰陶。本文尝试研究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华茶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微博时代”高校法制教育模式与路径设计研究,项目编号:Y201329008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高校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负担和生活条件略有变化,使得高校大学生承受的生活、学习压力略有加重,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确实,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承载着家长、社会与国家的极高期望。从某个角度而言,只有获得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这就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确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番探索,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经常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但从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明显的现实问题上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费时、低效”的状态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势在必行。中国茶道思维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本文尝试研究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如今,很多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从表面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大多流于形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虽然安排了一些内容,但基本局限在做做心理测试,建立一些比较笼统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等,这实际上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不太重视的位置上。
1.2教育对象不够全面
绝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问题个体”,即主要为心理健康水平低、缺乏自信,存在人际交往或情绪不稳等问题的学生服务,这与真正意义上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还有差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做到以预防为主。
1.3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不少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兼职性质,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工作职责也不够明确,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现有文献大多是针对几个具体的区域贸易协定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由于所考察的RTA、成员方所处发展阶段及选取的计量方法等不尽相同,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存在争议。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确不容乐观、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注入中华茶道思维,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改革路径。
2 中华茶道思维概述
茶道是我国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唐朝,“茶圣”陆羽是中华茶道的创始人,他著成了世界上首部茶叶专著——《茶经》,其中详细记录了茶道的主要内容,文化价值不言在而喻。
何谓“茶道”?我国茶叶泰斗吴觉农老先生指出:“所谓茶道,就是将茶看作一种珍贵、高尚的饮料,将饮茶视为一种精神享受、一种高端艺术和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浙江大学庄晚芳教授指出:“茶道,就是一种通过饮茶方式,对人们实施礼法教育,使人们提高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陈香白老先生则认为中华茶道是通过茶事行为,引导人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完成品德修养,从而获得安乐和谐之道。周树人先生对茶道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茶道的意思其实不难,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苦中作乐、忙里偷闲,在不完美现实中享受一点微存的美与和谐,在刹那之间感受永恒。”台湾学者刘汉杰先生更是言简意赅地指出:“茶道就是品茗的方式与意境。”
毋庸置疑,茶道是饮茶过程中的最高境界。人们通常将饮茶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把茶当作饮料,做解渴之用,用大碗海喝,这被称为“喝茶”;如果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喝的时候又能慢慢品尝,这可被称为“品茶”,是第二层次;如果饮茶时还注重氛围、环境、音乐或冲泡技巧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这是第三层次;如果在茶事中还融入哲学、伦理、品德等思想,通过品茗来实现情操陶冶、修身养性,达到人格健全与精神享受,这就是中国茶的最高层次——茶道。
那么,中华茶道的基本思维是什么呢?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给出的答案是“清、敬、怡、真”。台湾吴振铎教授对其给予了进一步解释:“清是指清廉、清静;敬是尊重他人,对己从严,这是做人之基础;怡是怡然自得、欢乐愉悦;真是真理之真。饮茶的魅力,就在于启迪良知与智慧,在于生活的宁静淡泊,向往真善美的境界。”
庄晚芳教授对中华茶道的基本思维也有独到的见解。提出茶道思维可以概括为“廉、美、和、敬”;程启坤教授认为茶道思维是“理、敬、清、融”;林治先生认为中华茶道的真谛是“和、静、怡、真”,他指出“和”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也应该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华茶道修行的必经之路;“怡”是践行中华茶道的心灵感悟;“真”是中华茶道的终极目标。
虽然诸多学者都从自己的角度对中华茶道的基本思维做出了不同的阐释,但这些阐释具有一些共同点,即茶道是为了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思想层次,使人们得到精神享受,进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华茶道基本思维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如出一辙的,这就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入中华茶道思维提供了可行条件。
3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中华茶道思维的对策
教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这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如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种种问题已经成为不容争辩的事实,关键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提升境界,而这个目标与中华茶道的目标如出一辙,所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中华茶道思维,应用中国茶文化感染大学生,影响大学生,可以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焕然一新,重新释放新的生命力。要想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中华茶道思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3.1在课程实践中引入中华茶道思维
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适当穿插茶艺环节,邀请茶艺大师为大学生展示茶艺表演,并教会大学生学习辨茶、泡茶、敬茶和品茶。当学生亲眼看到各种精彩纷呈的茶艺表演时,那种优雅与稳重会感染每一个人,使大学生情感得到熏陶。而当大学生亲自参与泡茶环节时,通过与茶、水的亲密接触,更是可以达到心灵平静、怡然自得的境界。另外,在互相敬茶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恭敬地说一句:“同学请用茶。”接茶人再客气地回敬一句:“谢谢同学。”,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境界,使学生发展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3.2在专题辅导中引入中华茶道思维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有针对性的方式。高校可以将中华茶道思维渗透到辅导活动中,使学生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品茶论友”、“静看、静品、静思”、“论茶联、说成长”等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品茶之时谈谈自己的成长过程,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与真情倾诉。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茶道所带来的和谐愉悦的氛围,也可以让学生之间有效交流情感,提升认识,净化心灵。同时,在诉说过程中,学生还可能得到别人有价值性的建议,进而解决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有助于顺畅人生之路,获得快速成长。
3.3营造淡雅清新的校园环境
当一个人将自己融入到茶事的氛围与音乐中时,会不自觉地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茶的静雅会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使浮躁的心绪得到一定化解。有鉴于此,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建设“品茗室”,通过校园环境的改造,让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儒雅的气质。“品茗室”的构建要符合茶文化的内涵,比如种植竹子,设置小桥流水,让学生一进入到该环境中,就忘却所有浮躁和世俗,得到心境的豁然开朗和悠然自得。事实证明,沉浸在茶文化的氛围中,大学生的精神会得到有效提升。
4 结束语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和深厚内涵,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将中华茶道思维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大学生得到茶文化的启迪,让他们得到静雅和谐的心理教育,这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杨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2):144-147.
[2]万雅静,吴东方,王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9):44-45.
[3]廖桂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5):91-93.
[4]张忠良,毛先劼.中国世界茶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6. 264-267.
作者简介:靖国华(1978-),女,河北邯郸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法律教育,中国对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