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洮河林区造林成活率的原因及其措施
2016-03-29闫永林
闫永林
(甘肃省洮河林业局林业勘察设计队,甘肃 卓尼 747600)
影响洮河林区造林成活率的原因及其措施
闫永林
(甘肃省洮河林业局林业勘察设计队,甘肃 卓尼 747600)
影响洮河林区造林成活率的环境因子,提出了在造林过程中林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成活率;因子;技术
洮河林区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洮河的中上游,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搞好洮河林区绿化工作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多年来虽经洮河林区林业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造林成效不是太理想,达不到预期目的。现就洮河林区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其措施作一初步探讨。
1 自然概况
洮河林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地带。地形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特征明显,由山地、草原和占地面积极小的平川3部分组成。海拔高度在3000m,相对高度300~800m,坡度一般在20~35°之间。
2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环境因素
影响造林成活、生长的环境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与生物条件。
2.1 地形条件
地形间接影响造林成活及生长,通过影响气候、土壤、生物来影响造林。
2.2 气候条件
洮河林区经济落后,投入不足使林地无灌溉条件可利用,因此,水分因素成为洮河林区造林成活率低的直接因子,同时,气温和风力也是影响造林成活和生长的又一气候条件。当年新栽幼树当年越冬,由气温干燥寒冷,因受冻发生生理干旱,致使幼苗死亡,出现春栽冬死的现象,严重制约着造林成效。
2.3 土壤条件
由于地形复杂,切割深,海拔相对高度较大,土壤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明显,由于气候条件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差异。使土壤分布复杂交错,种类繁多。大部分地区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中等,比较适宜树木生长。少部分的荒山荒地,特别是阳面山地坡,土壤干旱,肥力低,树木成活、生长较困难。
2.4 生物条件
受土壤、地形等的影响,洮河林区分布半农半牧地区,牛羊等牲畜对幼树的践踏成为一个影响造林成活和生长的要素。一到夏季,降雨较多,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大幅度上升,由于杂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而旺盛,幼树在与杂草争夺养分和空间中处于劣势,致使幼树光照不足,养分缺乏,导致幼树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从而降低了造林成活率。
3 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对造林的成活至关重要,只有按照正确的造林技术才会提高造林成活率。“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密植,抚育保护”为造林技术的5要素。根据影响造林成成活、生长缓慢的主要因素,依据洮河林区的自然条件,应采取以下基本技术措施来保证“造一片,成活一片”的目标。
3.1 选择适宜树种
造林一定要做到“适地适树”,是造林成活的关键。“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时要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在这种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树种。选择好树种是造林苗木能否成活的关键,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也低,即是成活,也生长缓慢,成效差。因此,造林首先要选择好树种,认真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慎重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绿化树种,应优先考虑选用乡土树种。
3.2 良种壮苗,选择好质量高的苗木
良种壮苗不仅是提高造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而且直接关系到林木的生长、产量、品质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在相同的自然条件和经营管理条件下,采用良种壮苗,不仅造林成活率高,而且可提高产量15%~50%,发病率降低45%~60%。壮苗是根系发达,生活力强,能保证栽了就活,活了就能正常生长的苗木。要提高苗木质量,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严格按育苗技术规程培育优质壮苗,做到不是好苗不出圃,不是壮苗不上山,严把苗木出圃关,采用Ⅰ、Ⅱ级苗造林。
3.3 适时栽植,合理密植,科学营造混交林
造林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过早过迟都不行。过早,土壤没有解冻;过迟,苗木开始发芽,影响造林成活率。应当在4~5月进行造林,造林要在土壤刚解冻和苗木萌芽前进行。也就是在造林地环境条件最好和幼树再生能力最高时进行,这时幼树有较高的再生能力,栽植后,能很快恢复生长,扎根于土壤使根系充分地吸收水分,而此时土壤又能提供足够水分满足成活和生长的需要,2个条件缺一不可。
3.4 加强幼林抚育保护工作
“三分造,七分管”,这是长期育林经验的总结,反映了造林后幼树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人工林的抚育保护是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促进幼树及时郁闭成林的重要保证。
4 结语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洮河林区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造林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按照森林经营的要求,结合洮河林区森林资源实际情况,通过对森林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方式和经营措施,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林保威.气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 林启英.土壤肥料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
(责任编辑 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