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白蜡播种育苗技术
2016-03-29王双红
王双红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左家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小陇山林区白蜡播种育苗技术
王双红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左家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阐述了小陇山林区白蜡的生态习性与分布、播种育苗技术及应用等价值,并对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进行了初步总结与建议。
白腊树;播种;育苗
1 植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资源分布
白蜡树为落叶乔木,高10~12m,树皮灰褐色,纵裂。芽阔卵形或圆锥形,被棕色柔毛或腺毛。小枝黄褐色,粗糙,无毛或疏被长柔毛,旋即秃净,皮孔小,不明显。羽状复叶长15~25cm、叶柄长4~6cm,基部不增厚、叶轴挺直,上面具浅沟,初时疏被柔毛,旋即秃净。小叶5~7枚,硬纸质,卵形、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3~10cm、宽2~4cm,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叶缘具整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无毛或有时沿中脉两侧被白色长柔毛,中脉在上面平坦,侧脉8~10对,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凸起,明显网结,小叶柄长3~5mm。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枝梢,长8~10cm,花序梗长2~4cm,无毛或被细柔毛,光滑,无皮孔,花雌雄异株。雄花密集,花萼小,钟状,长约1mm,无花冠,花药与花丝近等长。雌花疏离,花萼大,桶状,长2~3mm,4浅裂,花柱细长,柱头2裂。翅果匙形,长3~4cm、宽4~6mm,上中部最宽,先端锐尖,常呈犁头状,基部渐狭,翅平展,下延至坚果中部,坚果圆柱形,长约1.5cm。宿存萼紧贴于坚果基部,常在一侧开口深裂。花期4~5月,果期7~9月。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甚广,南北各省均有栽培,海拔800~1600m山地杂木林中也有分布,小陇山林区普遍分布。树体耐旱、耐湿、耐高温,喜肥、喜水、喜阳光环境。
2 小陇山林区环境概况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分布于天水、陇南、定西3市的秦州、麦积、清水、武山、徽县、两当、礼县、漳县8县(区)。地理坐标东经104°22′~106°43′,北纬33°30′~34°49′,海拔700~3330m,年均气温7~12℃,年均降水量460~800mm,无霜期140~218d。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生长季节雨量偏多,适合苗木生长。
3 播种及栽培方法
白蜡种子的休眠期长,春季播种时先对种子进行低温层积催芽。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沟,沟宽80cm。把种子与湿沙按1∶2.5比例,充分混合均匀放入沟内,在离地面10cm处加盖湿沙,然后覆土使顶部呈屋脊状,一般处理时间为60~80d。
选择土壤疏松、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稍有坡度的砂壤土地为圃地。结合翻耕,667m2施厩肥3000~4000kg农家肥,施入5%的辛硫磷颗粒剂2~3kg,耙地,将药加入细土掺匀后撒入圃地。床面规格:床面低于步道20~25cm,床面宽2~3m、长6~10m,床与床之间留高20~25cm、宽25~30cm的步道,便于灌溉和不同苗期的管理。
小陇山林区及周边地区春播宜早,一般在3月中旬~4月上旬播种。开沟条播,667m2用种量3~4kg,深度为4cm,深度要均匀,随开沟、随播种、随覆土,覆土厚度为2~3cm。为使土种密接,覆土后要进行镇压。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加强对幼苗的抚育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在种子发芽期,床面要经常保持湿润,灌溉应少量多次。幼苗出齐后,子叶完全展开,苗木进入旺盛生长期,灌溉量要大,次数要少,每2~3天灌溉1次,每次水要浇透浇足。灌溉宜在早晚进行,秋季多雨时要及时排水,及时拔除杂草,幼苗期施氮肥,生长后期多施钾肥。
4 前景展望
白蜡树体端正、树干通直,枝叶茂盛鲜绿而有光泽,树姿优美,秋天叶色橙黄,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又具有耐盐碱、抗涝、抗有毒气体和抗病虫害等特点,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特别是对土壤含盐碱量高的沿海城市更为适用。目前是天津、烟台、大连、连云港等城市的重要绿化树种之一。近年来,大规格白蜡苗木一直供不应求。据预计,今后20~30年内大规格白蜡苗木将畅销不衰,价格不会有大的下降,我国绿化力度越来越大,人们生态建设的意识越来越强,而且绿化、美化质量也将越来越高,大规格白蜡苗木的前景广阔。
(责任编辑王曼)
王双红(1984-),男,汉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苗木培育及森林经营管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