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市大鲵养殖情况调查

2016-03-29窦荣选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鲵济源市苗种

○窦荣选



济源市大鲵养殖情况调查

○窦荣选

河南济源市自2009年开始人工养殖大鲵,2013年首次实现仿生态繁殖。目前大鲵养殖已初具规模,养殖效益初步显现。同时以养促护,群众保护大鲵资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该市近几年没有发生偷捕野生娃娃鱼事件。近期该市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大鲵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形成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野生大鲵资源在全市分布广泛。从渔政部门接到的关于大鲵的群众电话来看,在该市北部克井镇的沁河、西部大峪镇的东沟、王屋镇的大店河等水域都有野生大鲵出现,但由于资源环境问题和人为捕杀,野生大鲵数量较少。

近年来,该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积极开展驯养繁育,加强野生资源保护,推动了大鲵养殖和资源保护的发展。

该市大鲵养殖起步于2009年。当时中原特钢几位退休干部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利用济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进行人工养殖大鲵,并注册成立了该市首个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济水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128个。2010年以来,该市先后又成立了济源市宏基鲟鲵繁养有限公司、济源市天坛山大鲵驯养繁殖合作社、济源市王屋山大鲵养殖合作社、济源市王屋山大鲵研究所等。目前全市从事人工养殖大鲵的合作社(公司)发展到5家,年育苗量突破3万尾,带动该市王屋、邵原、承留、梨林等镇200余户发展大鲵养殖,并辐射到洛阳市吉利区、新安县等地,大鲵总数量超过10万尾。初步形成了仿生态养殖和室内养殖、地下室养殖模式共存的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引导,明确发展机制。从2009年该市大鲵养殖开始,市渔业部门积极引导,指导企业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公司+养殖户”的发展机制。让有实力的公司、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户发展,将公司、养殖户置于同一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给广大的农户提供了一个本地就业、本村就业、家里创业,就地转换为新型农民的平台和载体。

(二)多元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大鲵喜阴暗、清凉、流动环境,对水质、水温、气温有严格要求。这些生态习性决定了大鲵养殖基础设施的特殊性。该市养殖采取的是室内流水养殖、地下室流水养殖和依山傍水仿生态养殖模式,全市5家大鲵养殖合作社(公司)通过个人投资、吸引工商资本投入等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设驯养繁殖和养殖基地5处,建成适宜大鲵生长繁殖的标准化渔池7000余m2。

(三)依靠科技,提高养殖水平。积极组织渔业技术人员到大鲵养殖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养殖户到陕西汉中等地参观学习,促成合作社(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为济水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前期建池、投放、饲喂到后期管理、仿生态繁殖等环节,均进行严格的技术指导;2012年又牵线搭桥,促使市宏基鲟鲵繁养有限公司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该校水产专业教授长年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四)立足市场,拉长产业链条。几年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鲵市场价格从每斤数千元跌至每斤一二百元,鲵苗价格从每条几百元跌至数十元。为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市渔政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规避风险,帮助企业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目前该市宏基鲟鲵繁养有限公司已取得大鲵经营利用许可,公司自办饭店,经营娃娃鱼特色餐饮,吸引郑州、洛阳、焦作不少消费者慕名前来消费,反响较好,目前已有洛阳新安、龙门,郑州巩义3家加盟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问题

虽然该市大鲵养殖已有数年,但距离形成产业还有一段路要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投资大,规模小,见效慢。各养殖基地购引进购置种鱼、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投资较大,没有政策资金扶持,且见效周期比较长。虽然大鲵存量不小,但商品大鲵不足。

二是大鲵的科研、食用、医药、美容、观赏价值,使其具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前景,但在该市还未得到充分开发。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发展大鲵养殖对促进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渔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今后全市大鲵产业发展的思路是: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生态概念,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模式,以苗种孵化和商品大鲵养殖为主攻方向,推进全市大鲵养殖快速发展。

(一)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依托该市西部、北部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新的生态优势,做好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大鲵生态养殖,提高生态养殖水平。

(二)强化服务,明确重点。根据全市大鲵养殖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定位发展重点,对苗种生产和商品大鲵生产企业加大分类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依托合作社扩大商品大鲵养殖规模,促进商品大鲵生产步伐;对宏基鲟鲵有限公司等技术能力较强、有实力进行苗种生产的企业,要加大技术引进和转化力度,形成稳定的苗种产量,提高全市苗种自给率。

(三)横向联动,融合发展。大鲵是地球生物演变的“活化石”,是一个地区良好生态环境的“指示剂”。大鲵及其生境本身是优秀的科普旅游与生态旅游产品,发展大鲵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动,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对树立全市生态旅游新形象,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要走出大鲵养殖的小框框,主动与旅游业结合,丰富旅游内涵,助推行业自身发展。

五、意见及建议

(一)建议市政府能够提供政策性项目资金扶持,帮助农户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二)建议在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时,能将大鲵作为优秀的科普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在适宜的景区和科普基地建设大鲵观赏点,丰富旅游内涵,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该产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通联:459000,河南济源市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局)

猜你喜欢

大鲵济源市苗种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济源市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济源市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济源市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济源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