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考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以地方本科院校昌吉学院为例

2016-03-29黄伟斌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昌吉带队艺术设计

黄伟斌

(昌吉学院美术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考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以地方本科院校昌吉学院为例

黄伟斌

(昌吉学院美术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应积极承担起培养社会行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其实践教学“专业考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查摆,并以昌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考察”为例,分析实践课程在教学执行、监管、考评等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计划—执行—监控—汇报—评价”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初步针对性地对各具体执行环节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改进措施,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为地方培养所需人才、提升地方经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专业考察;教学模式

近两年在国家教育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普通地方本科院校要逐渐承担起培养社会行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1]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设计学科专业更应该把实践教学工作做扎实,以厚基础、宽视野、重训练、强实践为有效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专业能力的必经之路,以此为特色亮点赢得当地社会认可,为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建设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设计学科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教学模式还处于粗放型状态、教学管理较为滞后,短时间内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致使设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基于上述缘由,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要想得以提高,其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三大实践课程”(指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具代表的实践时间相对集中、课时量相对较大、实践性最强的三门课程“专业考察”“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中的“专业考察”将是解放学生专业思想意识至关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专业考察”课程能够有效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学科发展、资源搜集、市场需求、行业发展、公司运行、设计实操等专业实践能力,进而自我认识、反省、定位、确定学习目标、发展方向等。由此可见,“专业考察”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专业、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建立专业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核心课程。

一、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考察”课程教学现状

“专业考察”课程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对学生开拓视野和体验知识,提升专业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后续实践课程学习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对于地处二三线经济相对不发达城市,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行业性特点的市场性使其行业的发展显得相对更为逊色,为此在这一特殊的场域空间里对于“专业考察”的信息资源相对匮乏。昌吉学院又坐落于远离沿海及发达地区的新疆,教学条件相对滞后;相对“专业考察”的教学资源就显得非常之匮乏。就目前运行教学计划看教学时数有限,课时量相对集中的考察课程只设置了“专业考察”一门,教学时长为三周,在这有且仅有的教学环节中要想解决教学问题达到教学目的,其考察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二)教学体系尚未健全

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应该有其自身的专属性、整体性、完整性,针对不同的专业应该包含各自的考察目的、对象、过程、方式方法、反馈总结、考核评价等教学要素。目前,昌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有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两个专业,在“专业考察”课程的执行上沿用着同一模式,对考察目标对象没有严谨区分、考察过程以及方式方法随意性较大、反馈总结以及考核评价还处于初级的低水平状态上。在“专业考察”课程执行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师资不足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致使考察线路、对象、形式、内容、反馈、评价、总结得不到教学规律客观、相对稳定的保障。因此“专业考察”课程执行结果与教学计划的规划差距较大,致使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教学成果不明显,对后续实践教学课程支撑不够,失去了考察课程本身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监管相对滞后

每门课程的教学实际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教学环节。课程执行的监管在课程开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非校内教学的“专业考察”实践课程就显得更为重要。昌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考察”课程近几年一直是由一名教师带队,管理30多人,带队教师除了教学指导还要监管学生住行、生活、安全等,这无疑会影响教师教学指导的精力。教学的监管是“教”与“学”的双重管控,“专业考察”课程是一门赴内地沿海及发达地区的流动性教学活动,又只有一名带队教师,学生人数又多,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学的监管将不可能得以严谨的、客观的、合理的管理与执行。

也正因为以上种种缘由,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后续课程一直处于“画饼充饥”的状态。虽然学生的视野得到了一定的开阔,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尤其是对较深层次专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具体现状的认识、理解、反思,通过考察再创造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地提升。

二、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考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般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其目的是通过不同的专业需求选择考察点,对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历史概况、发展前沿、专业性的具体设计成果等现场观摩以及到有关专业院校进行参观和交流学习。通过观摩、参观、交流学习对本专业的发展有宏观地了解,对较专业的设计现象、设计成果有一定的认识,对专业相关的信息数据得以采集,对一些具体设计项目的工艺流程、处理办法、视觉呈现等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并能通过返校较短时间的总结与实操实践,完成与“专业考察”相关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成果作品。基于以上目的“专业考察”课程教学模式可定位为“计划—执行—监控—汇报—评价”五位一体模式。

(一)课程计划应从严从实

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的计划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内容、进度、深度等内容由带队教师撰写,在撰写前应充分了解分析涉及到的班级、专业、学生具体情况(专业学习、经济承担等)。撰写完成的初稿应呈教研室主任及主管教学工作的系(院)领导审核,必要时应邀请有考察经验的教师讨论确定。最终形成的考察计划应能全方位、多角度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感悟、交流、协作、创造、总结等实践能力。为确保实际顺利执行,计划的内容应具体到考察的线路行程、日程安排、内容要点、方式方法、任务安排、注意事项,等。各项具体计划应力求具体、明确、合理、执行性强、有针对性、有差异性(重复性少)。

(二)课程执行与监控应从规从适

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的执行与监控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其规律是一致的,都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为课程运行之前、课程运行之中、课程运行之后。课程的执行与监控有很多教师认为这是课程运行过程中的事,与课程运行之前、之后都没有关系,但殊不知一门课程的良好运行与课程运行前的规划、准备以及课程结束后反思、总结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课程运行前就“专业考察”课程而言,其对学生的考察动员会的合理高效召开、对带队教师准备工作的监管无疑是“专业考察”课程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考察前的动员会一般应由主管教学系(院)领导、相应专业教研室主任、带队教师组成动员小组,为“专业考察”班级进行严肃地分析讲解考察的目的、意义、内容、考核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由此让学生意识到考察的重要性、专业性、严肃性,这将是后续学生考察主动探索学习的关键性所在。通过动员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中也了解带队教师准备工作是否已做到位,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带队教师尽快做到准备充分、井然有序,以便考察的顺利进行。课程运行之后,带队教师对学生考察中所思所想进行的总结、创作等后续的辅导及督促将是学生通过考察思考、沉淀、创新、总结的关键时期,若带队教师不及时给予辅导及督促(按照教学计划,这一时间学生已经进入了另外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懒惰、思想上的放松就将会让考察结果流于形式、处于浮浅,没有了专业性与应有的深度。“专业考察”是一门“流动”的专业实践课,其过程十分重要,因此课程的执行过程与监控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形象地把“专业考察”课程的执行过程比喻为“糖葫芦”,既然是这样就应该有严格的规律性,既要做到对学科专业发展历史脉络、风格流派、前沿动态等的宏观性考察,又要针对专业类型方向、科目特质特点有更明确地了解,还要就具体的考察点的本专业领域地域特色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表现、设计现象做分析与认识。以上不论是宏观考察还是微观分析,其中都有着规律性,只要合理规划、安排、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考察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考察过程的监控上,对于学生应制定“专业考察”学生日志、坚持定时考勤、按照考察对象合理安排考察任务、布置适合的作业、每天考核、用制度约束与监管。实行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这是建构严谨周密、健全完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举措。对于教师应制定“专业考察”教学日志,用以规范教学秩序,同时也是约束带队教师的有效措施。

(三)课程汇报应从专从深

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的汇报,针对于学生来说主要以课件陈述性及展览性汇报为主。不论是陈述性课件图文内容的梳理,还是展览内容的设计都应该从专业的一个专题性上展开,并且要求不能只停留在官网及他人说明与评述文字的拼凑、随意拍摄甚至网络素材的堆积上;而应该通过广泛的考察,梳理出一条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线索,以此展开对考察资料的整理、整合、再思考、再设计,发现规律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梳理找到或探讨其中的缘由。通过这一过程将考察的所见得以所思,进而探究,从实践(他人)到理论;在探究的思索中付诸行动,得以再设计再创造,从理论得以再实践(自我)。让这一过程在自我的“考察(实践)—理论(自我思索)—实践(自我探索性设计与创造)”得以不可被他人复制的升华。并将这一方式方法延续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始终,才能让“专业考察”的收获得以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其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的汇报针对于带队教师来说,其侧重点不单单只在专业的“专”和“深”上,还应该在“管理”上。教师的陈述性汇报在专业专题性上不能仅在一个专题上,更应该在多个专题上展开,从深度上也应该多角度展开;可以组织教师与学生的汇报同一时间进行,先学生后教师,这样形成开放的、互动的汇报交流模式,激发学生的专项和深度思维思考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邀请同教研室教师以及同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也参与进来,交流与分享“专业考察”成果。教师的汇报展览作品可以从自身研究专长出发,以师为鉴,带动学生对专业探索与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课程评价应从全从广

实践性课程的考核应该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始终,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的评价应该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评价。针对学生来说可分为四项:第一,学生考察期间的学习态度、出勤率;第二,课件陈述性汇报;第三,作品展览性汇报;第四,“专业考察”学生日志填写及撰写的总结性文本材料。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应该合理分配分值,严格制定评分标准,以此为评定标准;在陈述性、展览性汇报环节应该执行多评委评定制度,以便更加客观、公正评定学生的考察成果。实践性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而且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设计思维的开发、专业技能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2]因此,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估评价还应从更广泛的角度综合性的给予评价,如在具体的考察过程中是否以集体利益为重、是否乐于帮助同学、是否诚实守信等。对于带队教师也应该由同专业教研室成员从课程教学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指导学生考察的情况、自我考察汇报的情况、考察总结与反思的情况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评议。

结语

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专业考察”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应遵循学科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与时俱进动向跟进,也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科学更为客观。时代的发展注入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大众新的消费观念、新的审美意识,这些都在无时无刻地改变着承载我们的空间,我们只有客观地认知并能动地付诸行动,才能驾驭新的创造成果引导大众新的需求。“专业考察”其本质就有要我们主动地认知专业领域前人、他人能动的创造成果,为我们学习、借鉴并加以运用。其次,要以自身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社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能力等。[3]培养适合行业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3]高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1):14-16.

G642.0

A

1671-6469(2016)-06-0102-04

2016-10-25

昌吉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三大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昌吉学院为例”(15jyyb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黄伟斌(1982-),男,甘肃陇南人,昌吉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及设计实践。

猜你喜欢

昌吉带队艺术设计
抓党建 带队建 促审判
适宜在昌吉春麦区种植的早熟高产春小麦品种筛选
光荣带队60年
我校主要领导带队走访集美区委区政府
《花月夜》
《星.云.海》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展现新作为新气象,开创昌吉学院发展新局面
在昌吉,我们品尝到了丰收的味道——新疆昌吉汉和7S店无人机飞防作业小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