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磨合期的“产学研用”合作支柱作用的研究
2016-03-29张韶晖
芦 伟,张韶晖
(1.宿州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烟台三中,山东 烟台 264000)
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磨合期的“产学研用”合作支柱作用的研究
芦伟1,张韶晖2
(1.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2.烟台三中,山东烟台264000)
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进入了政策与运行的磨合期,相继出现了一些阻碍发展的困难,本文阐明了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指出“产学研用”合作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并从特色办学、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阐述了产学研用”合作在学校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数学;困境;转型;启示;思路
2014年教育部提出积极推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见[1]),全国各类新建本科院校先后步入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轨道,并开始布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学校教学基础等历史原因,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深入探索产学研用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机制等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明确办学方向,理清办学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磨合期的突出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经历了初期向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国内职业技术学校模仿的过程,初步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雏形,但是办学模式混杂,人才培养程序混乱,办学方式混搭的局面也接踵而至.尽管不少院校提出一些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目标,然而整体的办学体制机制并没有得到根本地改变,使此类高校的转型发展陷入了政策与运行的磨合期.磨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严重地阻碍应用型本科院校朝着高水平方向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及时厘清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在转型发展提升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1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问题
关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存在着不同的表述,笔者认为《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中的表述较为准确.即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全面服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性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以省市共建为抓手,以应用型学科和专业群、“双能型师资”、模块化课程等为重点,集聚社会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形成校校、校企、校地及国际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它在办学理念上更注重地方性、应用型、合作式、差异化等特色,更强调质量意识和结构布局.
1.2应用型专业建设提升问题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出现了盲目求大求新的现象.多数陆续新增的专业往往只盯住所谓“热门”专业,多数专业生搬硬套别人的建设规划,没有审查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专业设置和建设过于分散和零星.不能形成核心专业群,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短期行为和护短行为,缺乏大胆删除不适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专业的勇气.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与先进的制造技术,互联网+战略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缺乏联系.
1.3学科专业服务的转型问题
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时间较短,从事此方向的管理规范的理论研究也偏少.对支撑专业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不足.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不能形成有效的链接.创新平台的搭建缺乏企业内行的直接指导,形成学校与行业两张皮的现象,学生的就业基地老化或者就业的满意度降低.学生管理和培养不接地气,没有很好的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和自主权,使二级学院无法放开手脚办好特色专业.
1.4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转型更多的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使用上缺乏标准,待遇和使用途径不清直接影响队伍发展的积极性.并且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实战经验缺乏统一的考核,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优惠待遇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引进或柔性聘用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具备行业(企业)背景与学术经历的“两栖人才”尚属探索行列.
鉴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迫在眉睫.而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合作的效能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良方.
2 “产学研用”合作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邹友峰、孟战福、赵观石在文[2]中从五个方面着重阐明了“产学研用”对人才培养和创新的影响.陈晶、姜国刚、王卫星、王永利在文[3]中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发挥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论述了如何促进我国产学研用合作的有效发展.马克和在文[4]中根据铜陵学院的具体情况论述了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芦伟在文[5]中阐述了“产学研”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而他们都没注意到“产学研用”合作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作用,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2.1“产学研用”合作是形成应用型高校特色办学的“催化剂”
在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下,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有效的一体化链条,打造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模式,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加速应用型办学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大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的凝练.“产学研用”合作过程实际上为学校的转型升级积累了充足的能源,成为新常态下学校发展的主要动力系统并催化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办学方向.如宿州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总结“产学研用”合作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升办学实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提升治理能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发展保障力”新的发展战略.
2.2“产学研用”合作是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凝合剂”
应用型专业建设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石,为了挖掘专业内涵的真实潜力,就应该抓住创新这个杠杆.因此,要充分发挥科研的推动作用,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出发点,落实到社会服务中去.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指导企业向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生产方向发展.反过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学校、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共建信息共享平台,由此构建出“产学研用”合作一体化平台.突破企业和学校的界限,使生产和科研高度融合,实现专业设置对地方主导产业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科学研究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
2.3“产学研用”合作是应用型师资发展的“膨胀剂”
建设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双能型”教学团队是应用型高校师资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参与项目申报、技术服务、合作研发、企业管理和对学生的联合指导,让教师走进工厂,企业(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走进课堂,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健全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机制,实现教师的科研兼职,股份合作,发展集群式科研战略,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训教学、现场指导、产学研合作能力,壮大应用型师资队伍.
2.4“产学研用”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酵剂”
应用型高校要以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管理一线技术问题的“现场工程师”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把理论转换为技术、把技术转换为产品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将国家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教师和企业的科研项目等活动融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中,将活动的应用性做足,将项目的实践性用活,将研究的创新性树强.改变学生成为企业“临时工”的实习模式,提高学生创业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科研理念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熟练度.在实践中发酵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扎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抓好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科研带动教学、服务社会的作用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起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任务,与区域重点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文化高度融合,具有明显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群,把学校建设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先进技术转移基地,将成为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主攻方向.随着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进入深水区,提高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切合度,提升师生的创造力,提高培养机制的科学化,加大现代高校管理理论的研究等等将成为更难更新的问题,发挥“产学研学”合作的杠杆作用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对学校的发展成果是一个有效的检验.随着在新常态下专业群,学科群,合作项目平台,科技园区,基金会的建立,“产学研学”合作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将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1〕程艺,李和平,储常连,方明.构建地方应用性高等教育新模式[M].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邹友峰,孟战福,赵观石.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0(6):34-36.
〔3〕陈晶,姜国刚,王卫星,王永利.依托产学研用模式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J].当代教育科学,2013(1):43-45.
〔4〕马克和.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4,28(3):109-111.
〔5〕芦伟.“产学研”合作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6):116-119.
G642.0
A
1673-260X(2016)04-0236-02
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