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2016-03-29于志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

于志学

(赤峰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于志学

(赤峰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知识培养,重应试技巧灌输、轻语言实际运用的问题,本文从词汇文化内涵渗透、语法文化内涵解析、文化背景知识拓展等教学内容上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多媒体资源利用、跨文化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多元文化共生共存成为社会常态,多种文化的相融与碰撞成为时代旋律.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中指出,“在今天,人们常常与陌生人交往,因为人的延伸既拓宽了人的活动范围,又使人的天下缩小了.因此,人就需要超越自己的文化.”这对生活在多元文化中的现代人提出了新挑战,即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同时也对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诸如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化教学,大学生文化意识淡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从学生对外交往和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学中进行多方位的文化对比和分析,多渠道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对跨文化交际误区的洞察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了解社会文化知识.信仰、习俗、艺术等文化组成部分都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分析和评价.另一方面,文化又影响和塑造着语言,使语言迸发出独特的魅力,只有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真正洞悉语言的本质.因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更要深入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思维、习惯、习俗、背景知识等文化知识.这也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学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想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仅具备单纯的语言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提升对异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使用外语交流时根据不同文化特征、模式来调整自己的语言、思维及语言产出的自觉性,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然而目前,一些高校教师限于自身的文化知识匮乏、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不够成熟,使跨文化交际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仍然存在听不懂、说不出、语用失误、文化知识匮乏、不敢交际、交际失败等系列问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不断加强语言文化知识的涉猎和学习,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消除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障碍,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中真正有用武之地.

3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策略

3.1注重文化知识积累,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否有效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前提是教师须具备深厚的英语文化积淀,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渗透到学生思想里.

3.1.1词汇文化内涵渗透.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信息的载体,词汇的变化发展也体现了其文化变迁.有些汉英词汇虽表达同一种意思,但由于受不同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选词角度上却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单词读音、拼写、意义、用法等,还要让学生了解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对汉英词汇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比如,汉语中的“隐形眼镜”,英语称作“eye contacts”,eye为眼睛,contact直译为接触,是纯客观事物的描述.这是因为西方人注重个体的感知,这个东西与眼睛接触,便称为“eye contacts”.然而中国人注重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别人看不见这个东西,便叫做“隐形”.汉英词汇还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善于综合归纳,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解释分析,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和个体研究.因此,汉语中事物的名称常有大的类别,而英语中的事物常有各自具体的名称,如汉语中根据刮风的强度和形式,有微风、大风、龙卷风、台风等,英语中都有独立的单词——breeze,gale,tornado,typhoon等.

3.1.2语法文化内涵解析.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结果,语法的产生和形成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演变的逻辑规律.英语语法同词汇一样承载着英语文化及其世界观.英语“以形统神”(形合),所以将所表达的信息都交代在语言形态变化上,往往通过连接词、关系词、从句等形式手段实现显性连接;汉语“以神统形”(意合),句子中的很多信息都是隐藏的,往往通过语境、语用推理才能补全所表达的信息.因此,英语可以作客观、静止的形式分析,而汉语则必须联系交际人的主体意识、语言环境等作动态的意念分析.比如,汉语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译为“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汉语省略了连词“如果……就……”,但不影响语意,而英语中如果省略unless,就不知所云了.汉英两种语言的形合和意合特征,还折射出主题显性和主语显性的差异,西方人常以自然为认知对象,体现的是思维的认知性,主语通常就是主题.而中国人的思维注重意识的一体化,不看重形式的统一,它的主题往往就是主语.比如,“夏天很难保存食品…”是典型的主题句,根据汉语思维“夏天”是主题.学生认为汉语的主题就是主语,往往译为“Summer is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其实,英语的主题是保存食品.“夏天”只是时间状语,正确的句子为“It is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 in summer”,it是形式主语,指“保存食物”这一主题.

3.1.3文化背景知识拓展.课堂上教师引入文化背景知识,既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价值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比如,《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A new start》课后练习中涉及到的“gap year”,通常译为“间隔年、空档年”,是指西方国家的青年在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为期一年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而在中国却没有这种文化概念,人们通常认为毕业后直接工作、步入社会才是人间正道.由此可见,西方有着不同于中国的人生观、职业观,他们更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性自由并勇于冒险,对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较低;而中国强调集体主义,个性相对保守,喜欢寻求稳定和谐,对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较高.这就是为什么英语中有“there is always room on the top(顶尖处总有位置、力争上游),而汉语中有“枪打出头鸟”的说法.总之,教师应经常性根据课文内容拓展相关背景知识,既让学生拓展视野,感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又让学生了解一定跨文化技巧.

3.2注重教学手段创新,在教学形式上找方法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化知识渗透外,还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我国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挑战,亟需大学英语教师充实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培育新理念.对此,教师应积极吸纳西方国家一些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摒弃过时的、机械的传统教学方法.比如,西方教学方法通常是trial and error,即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的实验,反复的犯错误,最终明白真理.这需要学生有很大的学习自主性,而老师主要任务是解答而不是灌输,所以西方人喜欢问问题,教师也喜欢被问.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watch and learn,即老师告诉你是什么,然后你记住就好了,这导致了中国学生被动学习.此外,西方强调的是人人平等,老师和学生之间亦然,所以课堂上学生可以很随意打断教师甚至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质疑.而在中国,教师有一定社会地位,教师权威不容挑战,从而导致了学生被动听讲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课堂上应尽量缩小power distance(权力距离),给学生更多“输出”的机会.

3.2.2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跨文化教学,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必不可少.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幻灯、音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语言环境,创造语言氛围.比如,通过介绍和播放课件、影视资料、作品等向学生立体、生动地展示英美国家的文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国家概况、西方人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信息,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此外,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创设如初次见面、就餐聚会、节日庆典等仿真模拟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激发学生兴趣,创造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从而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文化环境中运用语言,在语言交际中习得文化.

3.2.3开展跨文化专题讲座.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既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也要培养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满足今后不同专业发展需求.从学科设计这个角度,跨文化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方面,教师可开设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技巧、英美文化概论等选修课程,形成多元的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使学生有更多空间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邀请知名专家为学生开展诸如中西文化对比、英美文化、西方哲学等文化讲座,介绍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话题,给学生展示英语文化的整体面貌,以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性认识,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4 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大学英语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积累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知识,并将其有效融入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有文化修养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1〕潘一禾.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Larry A.Samovar.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2.

〔3〕汪钰.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中南论坛,2010(3).

〔4〕陈彩霞.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2).

G642

A

1673-260X(2016)04-0215-02

2016-02-18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践——以《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为例(JGXM20150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情景交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交际羊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