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机遇与进路

2016-03-29时忆宁陈飞彩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时忆宁,陈飞彩

(1.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艺术系,浙江 杭州311231;2.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 诸暨311800)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机遇与进路

时忆宁1,陈飞彩2

(1.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艺术系,浙江 杭州311231;2.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 诸暨311800)

网络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复杂多变,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不少挑战,但机遇也与之并存。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弱化,网络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身心健康,网络成为突发事件与热点事件的聚集地与“放大镜”,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心理需求复杂多样,是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障碍。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网络的飞速发展时代,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让学生多了表达渠道,让思政教育有了更好的载体。因此,组建网络思政工作队伍,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者的素养,把握榜样选塑的时代性,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与激励是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应思考的进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当今世界,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引起了一场跨时空的信息革命和深刻的社会变革。高校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大学生是全国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视。网络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可控性,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中强调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1]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当前网络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思路、新亮点。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一般情况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狭义上的研究,即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运用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研究网络受众的思想形成、发展和行为的规律及方法,引导网络受众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网络实践活动。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基于计算机网络以及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发展,对网民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相应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基于高校校园网络和大学生网络行为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2]。

二、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弱化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控性大大弱化,主要体现在两点:境内外敌对势力把网络作为对大学生渗透的主要途径;校园网络阵地与社会网站争夺话语权。由于中国大多数知名社交网络由外资控制,大学生使用网络后的痕迹即可成为敌对势力的大数据来源。他们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掌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并通过反哺一些网络衍生产品,影响当代中国大学生思维。

校园网络阵地,比如校园官网、论坛、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都是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但这些网络阵地更新速度较慢,内容比较乏味,与社会网站相比缺乏竞争力。自幼形成的对思政教育呆板、讲话、无乐趣等不良印象,导致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对所有贴着思政教育标签的网络资源有潜意识的抵制情绪。[3]因此,大学生更愿意浏览社会网站,从中汲取所需信息,这对于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而言是一项挑战。

(二)网络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身心健康

根据2012年《城市青少年网络情况调查》显示,近90%的学生遭遇过网上不良信息;41.3%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自身产生负面影响。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一些庸俗、无聊甚至非法信息也容易趁虚而入,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出于好奇或者冲动心理去寻找不良信息,从而沉溺于网络难以自拔,对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网络成为突发事件与热点事件的聚集地与“放大镜”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Web 1.0迅速过度到Web 2.0时代。Web 1.0时代的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而Web 2.0时代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每一位网站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以微博为例,微博门槛低、发言自由,任何一个学生发起的话题都有可能跳跃式前进引发事件,加上传播速度快、涉及人群广,导致事件一旦发生便难以控制。例如2014年6月30日晚上,微博上突然有一条消息,登上了热门话题第一名,内容是“领导夜闯女生寝室、老师威胁学生搬寝、不搬就没有学位”,这些看似吸引眼球的字眼,说的其实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某大学近日通知部分学生更换寝室,遭到学生强烈抵制。校方没有和学生做好沟通协商,使事件跳跃式前进造成一起网络突发事件。这个事件说明学生可以掌握网络话语权,他们也完全可以去制造一个突发事件。

(四)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心理需求复杂多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呈现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行为和心理需求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政治认同度高。当代大学生高度认同党的领导,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持肯定态度。其二,现代气息浓烈。他们渴望变革创新、自我实现,身上焕发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烈的时代气息。其三,人格表现多样。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思想和情感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其四,心理困扰增多。大学生处在特殊的成长期,容易受到生活、人际交往、婚恋等问题的困扰,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一旦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三、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网络的飞速发展,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中。很多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懂得比老师多。一方面,学生会主动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虽然教师的权威打了折扣,但更有利于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思政工作者走近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二)网络让学生多了表达渠道

当今大学生喜欢通过微博和微信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太愿意面对面与老师聊天。因此,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予以关注和交流。在与学生网络互动交流过程中,思政工作者应该注意交流方式和自我整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三)网络让思政教育有了更好的载体

网络使思政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但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就是培养人,更确切地说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者的价值就是“被需要”,被学生需要。被需要的一种方式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不喜欢单一刻板的新闻宣传,所以应该用更加亲民、生活化的宣传方式去影响他们。

四、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进路

网络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一种机制创新。2014年,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四次会议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化融合,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主流媒体。国家从全国大局考虑的层面对媒体融合提出了战略规划,说明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的统合具有即时性、互动性、超媒体性、个性化等特征,是当下网络发展的大趋势。因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格局更应该以此为参照,创新教育机制,利用新媒体融合,以一种“润物无声”的软途径融于思想政治教育。

(一)组建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形成协同运行的工作机制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分为领导组、执行组、服务组和协同组。领导组主要负责网络思政工作的全局领导、内外协调和效果考核等;执行组主要包括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以及学生干部,负责执行、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同时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信息反馈;服务组主要包括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后勤处、保卫处、图书馆等部门,主要负责网络平台构建、信息维护和技术处理等;协同组主要包括负责家庭、媒体、校园等大环境的营造。四个工作组之间相互配合、协同运营,最终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思政队伍。

(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者的素养和能力,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的一项新工作,需要教育者不断创新,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思政工作者要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坚定自身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同时不断精进自身计算机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外语知识等。

思政工作者还要重视网络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多对话、多交流、少灌输、少封堵,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交流氛围,掌握话语权,增强感染力。

(三)把握榜样选塑的时代性,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与激励,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共鸣度

在网络环境下,青年人越来越青睐“草根”偶像和“平民”偶像,因此“最美学生”“最喜爱”老师成为他们口中的流行语。在塑造榜样人物时,要避免人物过于“高大上”而脱离受众认同,要关注榜样与一般学生的相似性和接近性,选塑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接地气”的榜样力量,以此激励学生向先进典型学习,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在利用网络新媒体对榜样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有效、及时的激励措施,使网络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真正转化为个体习惯。可以个性化设计微奖励,比如适时组织学生向榜样学习,开展“文明行为在身边摄影活动”、“最美寝室文化微电影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并对参与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带动其他学生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学风学貌,使思政教育工作真正满足学生需求。

五、结语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网络环境虽然日新月异,交流工具也是层出不穷,但网络始终都是教育的工具。网络思政教育不能脱离传统的线下教育而独立存在,要真正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目的,就要通过传统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结合,使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血有肉。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国发[2014]16号.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田海斌.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积极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2(4).

2016-04-19

时忆宁(1989- ),女,教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飞彩(1990- ),女,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6)09-0124-03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