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
2016-03-29李丽娟
李丽娟
(绥化学院 图书馆,黑龙江 绥化 152061)
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
李丽娟
(绥化学院图书馆,黑龙江绥化152061)
本文分析了面向“书”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面向“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面向“法”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勾勒出了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图景.
图书馆管理;管理模式,信息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图书馆学家杜定友提出了“书-人-法”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1],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收藏者、储存者、承载者、中转者和传播者,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图书馆管理体系逐步成熟,形成了面向“书”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面向“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面向“法”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1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1.1以文献资源为主的信息保管与组织模式
图书馆作为文献载体的存储空间,一直履行保存文献与传承文化的社会职能.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信息资源逐步取代文献资源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在理论的推动下,图书馆逐渐形成了文献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共同保存的局面,电子信息资源建设一度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与采编的重要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可以与能源资源等相媲美的重要生产力来源[2].国内外学术界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逐步成型,其核心服务能力建立所拥有的丰富的文献资源的基础上的,文献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其服务水平的基础性指标[3].在历史上,图书馆以藏书楼的形式承担着文献资源的保存任务.近代以来,馆藏模式逐步向信息服务模式转变,要求图书馆从被动服务走向主动服务,图书馆开始主动提供信息并主动嵌入社会发展的阶段.图书馆应用信息技术,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方式,大力开发图书馆馆藏文献,为读者提供方便的查阅资料空间.
逐步建立起以文献资源为主的信息保管与组织模式,如建立信息咨询部,开展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以及文献检索讲座、专题文献介绍与服务,通过数据库建设网上图书馆,解决图书馆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其模式的关注点突破文献本身进入内容层次,主动信息服务.
1.2以知识资源发现为导向的信息开发模式
图书馆利用其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与为知识创新提供空间场所的保障[4],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指引下,图书馆逐步接受知识管理理念,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通过利用新媒体及其相关的各种知传播媒介和渠道,特别是“万物互联”趋势下的互联网络,通过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实现信息向知识的转化,将原本的无形资源向有形资源转变,将知识资源嵌入社会生产中,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让新技术、新知识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信息组织与开发实现知识生产与创新,图书馆馆员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包含本身就是知识开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馆员的智力劳动使知识增值.图书馆在知识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自己的优势知识和能力,通过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更深的加工,得到有特有价值的知识产品,为用户解决凭借自己知识和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达到实现社会知识创新的目的.传统的图书管理仅仅基于文献资源和有限的“劳务”服务来体现馆员的职业价值,这与图书馆知识管理馆员职业价值理念有本质上的区别.
图书馆信息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传递知识资源,延伸知识价值.随着文献的数字化的深入,大量信息资源聚集在一起,但是无序的存在不但不能为人们所便利获取,反而会制造大量的信息噪音.图书馆逐渐探索建立了以知识资源发现为导向的信息开发模式,一方面通过文献与信息资源的有序排列将信息提升至知识层次,另一方面则积极生产知识,如馆员对馆藏的内容介绍等隐性知识的生产为代表的馆员口述信息资源建设,同时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将文献与信息节点的关联通过图谱加以展示,进而使知识浮现出来.作为信息社会中重要的信息节点,图书馆是生产与传播知识重要机构,实现知识共享.在知识组织的基础上对图书馆的知识进行开发,根据用户、读者或图书馆发展的特定目标,重组和再造知识,形成能够为用户决策提供知识解决方案,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5].
2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1管理运营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考核、激励和开发等系列管理过程.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同样面对如何管理好馆内人力资源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有着鲜明图书馆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测评与岗位分析.在我国的图书馆宏观管理体制中,纳入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其人员的招聘与测评机制是在符合总体政策前提下的馆领导负责制.而在岗位设定方面,基本形成了管理与专业技术有机结合的局面.同时,不断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经验,逐步采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通过能力测评、岗位分析、绩效评估、薪酬管理、激励计划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6],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以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达到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
2.2权力制约模式
图书馆实行馆长负责制,与此同时,馆领导、各部室主任、群众馆员三者之间要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发扬民主,认真推行馆务公开制度,健全监督体制,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7].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人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是能否胜任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工作的保障.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必须从体制和环境上构建良好用人平台,牢固地树立服务意识.
学术权力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并以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为己任,其主要特征是求异和超越.在图书馆,资源管理是工作中心,行政管理起保证作用,信息服务则是其价值的主要体现.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要重视体现学术权利的主导地位,把舆论监督落实到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去,逐步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术型服务氛围,同时加强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与监督作用,打造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利制约模式.
3 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3.1顶层设计
着眼于顶层设计的战略规划,制定图书馆长远的发展目标与短期质量目标.目标计划的制定,是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得以实施的核心,只有制定了计划以后,团队才能研究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8].同时,确立一个能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目标,有利于形成组织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的发挥.
落实人本管理,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即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对员工做到知人善任,量才而用,使员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心情舒畅、情绪高涨,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给组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领导者还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全体员工参与管理.
创新激励方式,以激励为主要方式,就是要通过有效激励,建立人才平等竞争的机制,激发员工自身的才智,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3.2处罚机制
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管理体制可以使管理工作和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组织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9].管理制度建立后,应不断监督与监管,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鉴于图书馆的事业单位性质,局部出现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大家的纪律意识淡薄.针对这些现象,文化部等单位多次下文要求各图书馆建立健全处罚机制,并且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在探讨与制定中.
目前,图书馆基本按照现代管理体制,制定了相应处罚机制,监督与督促馆员履行职责.基本做到预先警告,言出法随,即犯规处罚.与此同时,引进了基于评价的管理理念,对馆员的创造性工作基于激励,并在处罚机制中引入了容错机制,允许馆员发挥自创造力,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对于在工作中的创造性举措造成的不良后果适当容忍并免于处罚.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修正与发展,才会具有最大的生命力.
〔1〕杜定友.图书馆管理法上之新观点[J].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1932,1(9).
〔2〕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董毅青.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形成、发展和趋势[J].图书馆,2001(01):29-31.
〔4〕罗贤春,姚明.价值体系研究视角变迁下的公共图书馆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3):27-36.
〔5〕张腾跃.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子女进行知识援助的必要性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2(03):89-91.
〔6〕张腾跃.试论高校咨询馆员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绥化学院学报,2014(06):138-141.
〔7〕蒋永福,陈丽君.图书馆人本管理:含义与原则[J].图书馆建设,2003(04):3-4.
〔8〕李丽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黑龙江史志,2006(01):32-33.
〔9〕罗贤春.图书馆危机管理二维框架及其实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02):59-64.
G258.6
A
1673-260X(2016)04-0097-02
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