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新趋向

2016-03-29孙大志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区域政治经济

孙大志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 123000)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新趋向

孙大志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 123000)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个区域地理环境、民族组成、经济发展状况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命题,政治因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的维度切入,通过对国家宏观战略及其微观基础的考察和审视,推进问题的解决。

区域经济;政治因素;协调发展;新趋向

在新时期,不仅要认识到政治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要认识到政治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正确认识政治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制,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区域经济的统筹规划,保证我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1 政治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政治因素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各个地区充分地发挥其地域优势,东北要振兴老工业基地,同时积极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在这些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得到极大的进步。

2 政治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1 有效配置政治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要合理分配政治资源,制定区域公共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政府积极利用其宏观调控手段,使市场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中央政府作为重要的政治资源的分配者,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先开放东部沿海城市,促进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腾飞,之后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都发挥战略了中央调配政治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2 政治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

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解决。

2.2.1 我国的政治资源配置在区域上有较大差别

政治因素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制定相关政策和进行相关权利的下放,保证区域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很长一段时期,重视GDP的增长,GDP增长成为地方发展的最重要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更多地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给予东部沿海地域开放城市、开发区、特区、开放区政策优惠,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大腾飞,而东北、中部和西部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发展机会和发展总量不均等。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央对于东部的权利下放过大,东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有效的吸引人才、物资等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动力。在财税上的倾斜,东部明显优于其它地区。另外在政治影响力上,东部影响力明显大于其它区域,区域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对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危害。

2.2.2 地方权力与中央政府权利职权范围不清晰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为了刺激区域经济发展,对地方和一些企业进行政策和财税上的倾斜,政府和企业都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主动,确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地方政府相关制度的制定,保证了一部分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极大繁荣。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央政府之间具体的职权界定不明确。中央政府权利的下放,地方政府拥有了一部分中央政府的权利,另外一部分地方权力却归结到中央政府的权利组成中,具体的权利和职责区分相对不明确。于此同时政策倾斜,改革开放梯度等级的存在,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政治上的不平等,一些拥有“特权”的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会积极的行使其“政治权利”,这会造成区域资源竞争上的对立,形成地方性的“诸侯经济”。

地方经济的发展会造成区域间资源的相互争夺和封锁,对外排斥性加剧。对于发展统一的市场经济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各区域之间竞争加大,我国在一段时期片面强调建设,关注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很多区域之间发展存在重复现象、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分工不明确,国民经济发展不能发挥个区域之间的合力,我国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2.3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负面影响逐渐凸现出来

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开始影响到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开始凸现出来,社会出现了一些仇富现象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应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会造成区域上人们的相对不满,名外阶级分化现象的凸显,会造成阶层对立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经济收入差距拉大,会造成社会的出现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允许出现相对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不应该过大,而且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的对立情绪会影响我国政治生活的稳定。

2.2.4 我国落后地区仍然存在落后的政治理念

区域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只有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理念才能指导区域经济科学的发展,落后的政治理念反而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重视GDP快速发展,不惜以生态环境为代价,以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空间为代价来换取区域经济的高速度。现阶段当我国改革进入的深水区,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开始制约着我国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片面重视经济发展的反思。东北作为我国重工业基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并没有冲根本上改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局限。东北地区仍然受到落后的政治理念影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另外,我国“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政要的发展成效,但是相对而言,发展速度也受到了落后的政治理念的制约,新时期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理念的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2.2.5 政治环境影响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重型化

现阶段我国东部产业结构主要发展高科技产业,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产业的发展方向。中部和西部发展重型产业,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产业结构的差异会造成产品附加值和具体经济效益的不同,进而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域经过改革开放到现在,主要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部和西部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第一产业仍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发展模式上,为东部地区提供劳动力、原材料,产业结构相对低级,没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中央对于东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加剧了这种不平等,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中部和西部想要享受到体制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果,相对较难,已经失去了发展的先机,因此,必须终止政治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现阶段,中西部反战必须借助国家的政治因素,寻求快速发展。

3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和新趋向

3.1 积极发挥政府智能,建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3.1.1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更多的是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市场资源配置,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是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行引导,保障经济快速、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统筹区域发展,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的手段,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使得各个区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首先,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对市场资源进行引导,在信贷、工资福利待遇、利率上加强吸引力和政策倾斜,增强中、西部对于市场资源的吸引力,使得人才、资金、物资等向中西部调动,帮助和扶持中、西部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开发,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较快增长。

其次,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发布相关的行政命令,运用行政指导来指引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注重东部经济对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反哺作用。国家发布相关的行政指令,推动先富带后富,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断努力。

最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上保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发展。法律可以有效调解个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关系和地位,作为组织经济的重要方式,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规范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可以有效杜绝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经济行为的出现,对于地方、中央和企业的具体职权进行界定,规范各个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行为。

3.1.2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不仅仅促进了东部经济的腾飞,同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保证相关政策目标取向的正确性,坚持整体发展、适度倾斜、协调发展的原则。协调好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注重区域经济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注重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发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对于不同地域的政策制定要考虑到区域优势和特点。在具体的调控方式上,更加注重市场和宏观调控作用的结合,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和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3.1.3 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中、西部经济科学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就需要各个区域之间加强合作和联系,同时分清区域发展优势,具体的就是以区域为单位,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有计划的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府首先要建立公共权威,积极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强化民众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建立相关机制,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和完善人民监督机制,增强政府公信力,相关的政策的制定,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统筹区域发展,使得统筹区域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明确权利职责

3.2.1 坚持在宏观调控中以中央为主和地方经济调节为辅的地位

在建立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必须明确政府在具体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中央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责。在具体的宏观调控中坚持中央的核心地位,从整体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战略上制定相关的政策,保证宏观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地方政府职责的忽视,中央政府制定的相关宏观经济发展政策需要地方政府的落实。

3.2.2 坚持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协调

坚持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协调,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有效把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明确具体的职责和管理范围。例如当一件事情中央和地方同时负有职责时,更加灵活的处理,分清中央和地方具体的主次责任。保证整体的政令统一、市场统一。把握好集权和分权的范围和力度,鼓励创新型社会的建立。适当的加强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保证中央政府在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权,保证中央政府对于国家的有效控制,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更多的受到政策的影响,现阶段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政策的作用,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增强区域整合能力,保证中央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积极的处境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在法律意义上确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确定区域发展过程中二者的职责和权利,鼓励中央和地方政府发挥其职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3.3 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更加重视相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协调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开拓落后产业迎头赶上,在全国范围内考虑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打破“地方主义”和“诸侯经济”的限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评价机制,注重各区域之间的合作,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模式。

推动教育模式改革,提高社会的创新意识及改变其发展理念。营造稳定的政治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相关制度,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区域梯度发展上更加注重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改变相对封闭的西部政治生态,加强相关人才的引进,在中西部传播新的政治理念,促进地方政治生态的革新。

4 结语

加强经济宏观调控,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纵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对国家整体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凸显。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任何时期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命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充分的考虑其政治因素的影响。积极发挥我国的国家宏观调控首选,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适速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经济正在成为国家“十三五”开局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机遇,区域经济新协调发展定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1]彭春燕.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8(3):84-86.

[2]邓利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向[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8(2):48-50.

[3]闫玮.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调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李帆.我国中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5]刘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6]左倩倩.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视角[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2016-08-12

孙大志(1962- ),男,副教授,从事政治学研究。

F127

A

2095-7602(2016)12-0188-04

猜你喜欢

区域政治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分割区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