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模式创新

2016-03-29王瑞娟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探究



浅谈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模式创新

实验是生物课程的灵魂,唯有进行实验,相关的知识点和内涵才能得到展现,中学生物尤其如此。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并且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吸引性,优化课堂气氛,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组建兴趣小组,延伸学习时空,科学设计问题,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1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吸引性优化课堂气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效果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应当科学的设计相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授课前,老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案例搬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并且让学生解释说明,以激发学生学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后,趁着学生积极性得以激发,教师引出课本中要讲解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探究,多问个“这种生物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等等。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想要学习其中的知识和原理,这就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比如,在教学《肾脏结构》内容时,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老师课前准备好“肾脏结构”模型,根据肾脏的结构部件组成,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这个模型进行观察,然后实验组装,通过讨论和交流,从中了解和掌握所要学的知识。最后派出学生代表当小老师对肾脏的结构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教师应当及时修正。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很轻松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2 组建兴趣小组延伸学习时空

指导学生自发的组织相关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或者家中进行生物试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材料易得、安全性高、富有知识性的实验。例如,可以让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利用辩论会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列举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通过观察发现水和空气以及温度等对于种子萌发的产生直接的影响。利用辩论会等活动形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生物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概括总结能力。这一实验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还可借此向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以身边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生物和生活中的联系,教学亦不再枯燥、无味。根据生活案例教学,再加上专题讨论,这种形式既有利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又能引导学生主动讨论、善于思考,促进生物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越常见越好,从而带给学生和平时对此材料认知“不一样”的感受,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小组实验的方式更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使学生自主的完成实验、观察和总结,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3 科学设计问题加强师生互动

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实验虽然可以向学生展现较为少见、新奇的现象,但是绝非是魔术表演,不能单纯以趣味性作为目的,而是要以神奇的现象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好的问题就可以有效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目的的试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例如,在讲授有关“唾液消化”内容时,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向学生进行提问。科学的问题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实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增强学习的效果。

4 保证学生自我动手实践

教师应当将学生视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在设计课程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方针,将实验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而且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产生对相关问题的浓厚兴趣,进而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最终获得成功,这对学生而言是极有成就感的,对其未来的学习兴趣的增长也极为有利。

061300河北省盐山县孟店中学王瑞娟

猜你喜欢

新课改生物探究
生物多样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第12话 完美生物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