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learning的高职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016-03-29朱米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可视化高职教学模式

陈 旺,朱米娜

(1.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基于E-learning的高职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陈旺1,2,朱米娜2

(1.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本文通过探讨基于E-learning的高职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研究,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E-learning;高职建筑可视化设计;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实践类课程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重要教学部分,而且也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对于高职院校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类课程环节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根据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技术要求性高等专业性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就更要注重和加强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践教学.但由于现在课程在校的课时有限,且实践类课程更需要较多的课时量来完成教学计划,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时内牢牢的掌握专业必备知识和技能,并在专业综合能力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于是成为了高职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类课程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与发展,高校校园的数字化建设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成为高职院校发展教育的重点方向之一.针对于解决以上所提出的高职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类课程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数字化校园基于E-learning模式的各种教学方法逐渐成为主要教学模式并为老师们所采纳,学生们所接受.此外,由于传统PPT式和板书式的教学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在预习和复习方面往往起不到作用.基于E—learning的混合教学模式是传统面授教学与E—learning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监控学生的教学环节,另一方面通过E—learning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种耳目一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方便学生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E—learning被称为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或数字化学习.将E—learning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学生一方面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专业课程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在课余时间基于该平台的虚拟课堂对知识进行递进式探究学习,教师通过平台的另一端对学生上传的实验实训步骤、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和评价.即使学生和教师不在同一地点,教师野可以通过此平台来及时的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训练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基于E—learning与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课程的整合模式实质上就是普及学生进行数字化的学习.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1 E—learning与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课程的整合模式

1.1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的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们在课堂上首先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先进行专业的基础理论部分知识的学习,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其次,在课下,教师利用E—learning平台对理论的重点部分进行深入的讲解并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任务,令学生们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学习,并完成平台上的作业任务,将完成结果上传至平台,即使老师不在身边也能及时得到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指正.

1.2为了能让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自主的进行电子课件和辅助教学网站的学习,教师要把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第一,把专业知识转变为信息化资源,如,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里的“室内装饰制图”这门专业课,除了要把书本上的学习内容转换成电子文档、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程外,还要把与这门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知识要点(材料的采用,使用的范围,以及价格之间的对比等)转化为数字资源,供学生们进行学习.第二、充分利用E—learning平台,将软件学习的操作步骤录制成视频资料,将图像资料,文本资料、参考文献等整合到电子稿件和课件中,供学生进行网上在线学习,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得到他们所需求的各种学习信息,互相之间可进行评议、分析、讨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

1.3学生可以对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并对所学习的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视频软件、文字处理等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再创作和再重组,让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构建.如:当学生们在学习“室内装饰图”这门课程时不仅学习了这门软件在制作各种户型图的步骤和方法,还在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后掌握各种装饰材料的使用以及实地量房等内容的掌握学习,且对这门课进行重新认识建构.

2 基于E—learning的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2.1教学目标制定

以往的高职教学设计,教师往往用自己惯用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在整个的过程教学中,主要重视学生的共性而疏忽了学生的差异性.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掌握新课程技能的强弱程度不同,设计专业实践类的课程必须行业的需要,教学要做到因人而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利用E—learning网络平台,在全面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个性的基础上规划适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目标,制订出判定学生教学与实训能否达到预期成果的个性化标准.这样有助于培养出人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这种创新意识也就产生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为实现国家所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教学过程实施

教师对于专业网站的了解比较多,并拥有较多的专业资料,在最初的学习时,老师借助E—learning给学生提供于课程有关的参考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导读的时候,使得学生尽快全面掌握学习资料.由于老师平时与学生的见面次数是非常有限的,面对面给学生进行答疑的机会也并不是可以在任意时候进行,但通过E—Learning平台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老师可以在任意只要有网络和电脑的地方通过E—Learning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又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基于E—Learning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还能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孤独感.通过E—Learning平台,学生经过了前期的学习和与老师的交流之后,后面便可进入课程的实训阶段.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看到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并借助这种平台方式,与实训同组的同学一起探讨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老师也可通过此平台看到学生们上传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报告,并进行在线批阅和实时的分析与指导.老师随时随地的统计分析学生在该平台上在线学习的浏览情况,并可以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实训的考察交流和督促.

2.3课程教学考核

目前的高职课程考核大部分往往是以最后考评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这使学生错误的认为课程的考评成绩与平常的学习没有紧密的联系,从而促使多数学生平常学习不用心,仅在考前突击复习老师划的题库范围,这种陈旧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反而助长了他们投机取巧的心理.

为了解决和避免传统考核方式的单一性和片面性,我们可以通过利用E—Learning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两种类型的考核方式.(1)E—Learning教学软件中每一个学习板块都涵盖了学习目的、内容、重点、难点,课堂测试等几个部分,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进行随时测试,上传答案,而老师可以在此平台上对学生提交的答案进行批改,酌情扣分,错的地方,老师给出及时的指正,最后成绩会自动累计加入到成绩信息库.这些信息会以列表的形式呈现,任课教师可根据列表分析的结果给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2)为了督促学生平时是否在进行有计划的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因此需要开展阶段性的考核.在E—learning阶段考核软件的试题库中任意抽取,老师运用同步功能启动学生机上的考试程序,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试卷,成绩、答题信息将进入成绩信息库.学生利用网络查到自己考试分值,并可以得知本人在此次考试成绩中的排名,寻找差距,找到不足.

3 基于E—learning建筑可视化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建筑可视化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中采用E—learning协同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手法从“粉笔板书”、“大屏幕计算机”到“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转换,课内外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面对面转变为“网络自学+课堂精讲”的教学模式.研究该课题的具体意义如下:

3.1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化被动为主动.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式、开发式的学习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在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下对其实行分层次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且方便老师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管理和沟通.

3.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不仅要具备信息获取的自学技能,还应兼备创新思维,实践运用及团队协作精神.自从有了E—learning学习平台做支撑,传授者可更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学生可以自学同时更具目的性、自我探索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各平台的资源获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这类开放式探究学习模式更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训练他们的创新精神.

3.3大大推进了考核方式的改革,效果显著

在E—learning系统下实行高职高专建筑可视化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真正实现了以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每一个阶段所掌握的知识点和最终的考试成绩紧密相连,使学生保持在学习中拥有兴奋而紧张的心态.当通过一次考核,学生都会感到高兴和兴奋,且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鼓舞.通过成绩不断积累,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付出终有回报”.

总之,E—learning在教学运用上来说具备很多的优点,虽然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教学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目前教学环境的约束等等.但我们更要取其精华、合理规划,使E—learning能够更优质地为高职的教育教学服务.

〔1〕基于学生视角下高职教育中普及E—learning的必要性[J].科教导刊,2013(10).

〔2〕基于E—learning的高校实践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3〕面向E—learning系统的可定制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于软件,2014(10).

〔4〕应用E—learning推进高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科技资讯,2014(12).

〔5〕从高校教师角度分析E—learning教学模式[J].高等教育,2013(04).

G642

A

1673-260X(2016)03-0253-02

2015-12-18

2014年院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E-learning的高职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可视化高职教学模式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维可视化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