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探究

2016-03-29周石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陶行知思想

李 斌,周石峰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探究

李斌,周石峰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重视乡村师范教育、改造乡村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后长期从事乡村师范教育,对乡村师范教育问题颇多论述,并且进行了具体的实践.当前,政府对于乡村教师这一群体给予高度关注,而本文对于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渊源的探究,对推动我国乡村师范教育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陶行知思想;乡村教师;师范教育

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乡村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是教师,教师队伍的壮大和加强是一条重要途径.想要发展好乡村教育,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乡村师范教育,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并进行改革.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教师去进行教育活动,这是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20世纪20年代认识到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富庶的现代的国家,“必大昌于教育,启民智,致民富,国家民主富强的前途才能实现”①.陶氏深刻论述了重视乡村师范教育、改革乡村师范教育的重要意义.后来他亲自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来培养乡村教师,推动农村教育运动.

1921年“壬戌学制”颁布,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首先发生在城市.然而陶行知却没有把眼光聚焦在城市.他认为中国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农村所占面积辽阔.所以相应的,“义务教育”和“国民教育”的受众应该是在农村的.陶行知提出了“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问题,要以乡村教育运动的大发展作为民族百年大计的张本,陶氏语“为中国乡村”、“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②.然而陶氏此时需要面对的是轰轰烈烈展开的大革命带来的时不我与.陶行知说在中国发展工商业,教育就要“教人生利”,要“与农业携手”,必须对农村教育进行改革.农村教育的使命是实现村民的“自立、自治、自卫”和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以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陶行知以自己的独到视野意识到当时的农村教育之路走错了!它给人的思想是离开农村而奔向城市.这就必须改变方向,但是“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的缺乏,不可避免的对办“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的形成阻碍.很多教师是不得已才到乡下去,因此陶行知也发出了其是否能够“久安其职”的质疑,也随后发动了“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号召更广大范围的新的乡村教师来充实到乡村师范学校中去从乡村生活实际和乡村教育的实际使得乡村师范教育不得不进一步的变化,农村师范学校必须培养出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好教师:“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对此陶氏感到踌躇满志,甚至过度乐观地估计:“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治告成,五年能使活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③.

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是陶行知极为看重的一个层面,当以农村改造的实践为基础和出发点.乡村教师不应简单、消极地去接受和适应农村的现实.陶行知认为办教育“必得有一个理想的社会悬在心中”.又必须从改造眼前的环境做起,从农民现实的生活、现实的觉悟着手去引导他们;农村教育“一定要与农业携手”;又要从当前农村落后的实际出发,从农村现实的问题、农民现实的利益出发,帮助农民群众去谋解决,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我们这里的教育是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陶行知先进的乡村教育思想和主张以及自己的身体力行,使得当时大批的有志青年热烈拥护,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也为中国乡村师范教育的探索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乡村师范教育虽然主要是培养各种教师,但应当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他说能够担负起“办学人员”教育管理人员的培养任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义的师范教育”,包括学校行政人员和地方教育行政人员等.教育管理的专门化和学术化源于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革,对于那种“以为这种种职务可以不学而能,人人会干,无须特别的训练,更无须科学的研究.结果只好把他们(指教育)交付给土绅士和小政客去办理.中国学务不发达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教育行政办学人员之不得相当培养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主张凡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都应当受相当的培养”④的现象,陶行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教育行政人员应有学业方面”和“品性方面”的要求,才能保证乡村教育行政为一种专门活动的效果.学问方面包括:(1)“普通学问”方面须有文史哲等多方面的知识.(2)“工具学问”,如国文、外语、科学管理等.(3)“专门学问”包括各种教育学科的知识.“中国要想发展乡村教育必须从培养改良地方办学人员入手,不是单单培养教员,只有改变乡村师范教育的结构,“特长的专门人才”才能够从乡村师范教育中培训而出,也正暗合了陶氏的论断,“一个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地方的好坏,和学务委员最有关系”⑤.才能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适应乡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此此外,陶行知在乡村教育实践中探索出由老教师培养新教师的“艺友制”.艺友制的基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事如何做便如何学;如何学便如何教.学的方法决定了教的方法,做的方法又决定了学的方法.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凡学校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便可招艺友”⑥.这种“艺友制”在陶行知以后所创办的教育事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算作是培养新教师的办法.他的有关论述和经验,对于改革师范教育,扩大培养教师的途径可以说至今仍有现实层面的影响.

对乡村教育认识不断深刻的陶行知,在实践中进行了创造性的乡村师范学校教学探索,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学校的将已具有“中等以上学校”最后一个年级的文化程度的教室和学生作为自身教育的对象.学校训练的课程分“分任院务教学做”,“中心学校行政教学做”,“中心学校活动教学做”,“征服天然环境教学做”等方面.学校教学与改造地方环境的实践密切结合,培养一个乡村教师所需要的全部能力,教学做合一,“以中心学校生活为训练中心”,是它的主要特点,所产生的“生活力”、“创造能力”也正是改革教育、改造农村所需要的.师生上课、钻研教材、到中心小学实践、读书、自学、自制教具;参加社会实践,和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民、参加校内外的生产劳动;帮助村民,而农民也关心、信任、支持学校.这样,就实现了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学校和社会不再是孤立的,也促进了“中心学校”同师范教育的相互改革,地方的进步同学校教育的改革得到同时实现.当时的统治者当然不认同他的这些先进思想,晓庄学校也在1930年被当局封闭了.乡村教育的实践半途而废,但是他积累下了很多的经验,后来直到他去世之前还在为发展中国的乡村教育而奔走努力.

陶行知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自己对乡村师范教育的理解和主张,体现了其求实精神.他看到城市和农村的差距,看到农村人口在中国所占比重较大的实际,于是把自己的视线集中在乡村师范教育.他提出应该对乡村师范教育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员的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应当取渐近主义的说法,正是陶氏对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的深思熟虑.时候未到而不肯降低和时候到了而不知提高是一样的错误”⑦.在这句话里,陶行知表明了教育要因地制宜,要根据一个地方的具体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要与之相适应.

陶行知对乡村师范教育的关注和其先进思想及主张,与当时中国的社会、教育状况以及他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当时社会秩序总体不太稳定,导致乡村师范教育发展也是困难重重,尤其是乡村师资十分匮乏.陶行知出生在农村,深受乡村传统文化熏陶、中学时代又非常崇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以及在美国的求学经历影响,再加上当时国内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使陶行知的目光投向乡村师范教育,他根据农村社会的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别具特色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当时农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也随之成为了他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和行动的实验基地,为其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的逐步健全保障了深层次的完善性.一般师范教育的基本理念可见于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体系之中,同时当时农村发展的实际和需要也被结合到了其理论内部,开辟出一套我国那一时期特有的农村教师队伍的乡村师范教育培养体系.他的思想具有立足农村、广义的师范教育和以生活为中心的特点.在当前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大背景下,通过对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引意义.

注释:

①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51.

②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02.

③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275.

④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29.

⑤张炳生.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7).

⑥徐鸿,张洪.试论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

⑦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31.

〔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安徽人民出版社.行知书信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4〕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陶行知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徐鸿,张洪.试论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1).

〔7〕周洪宇.陶行知研究在海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8〕上海市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读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9〕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室.陶行知年谱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G40

A

1673-260X(2016)03-0223-02

2015-12-28

河南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1252015380)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陶行知思想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