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新探

2016-03-29贺雅娟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园林

贺雅娟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安徽 黄山 245000)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新探

贺雅娟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安徽 黄山 245000)

在分析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特点,探索契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对象知识结构的教学新理念和新思路,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职业素养、突出设计技能的教改措施,以期为当今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置;设计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能力

园林规划设计是自然、生命、社会、建筑工程、文学艺术等学科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园林专业的骨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城镇园林建设培养高素质、职业化的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由于园林规划设计是综合性很强、多学科交叉的工作,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基础技能[1],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目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行业职业需求,亟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融入通识教育,强化艺术修养、培养大爱情感、突出设计技能训练等措施,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期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

1 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园林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过于传统,重理论、轻技能,核心课“园林规划设计”与相关专业课衔接不够紧密,基础课比例偏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关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和各种社会问题;滞后于社会和行业发展。

1.2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目标之间差距

学生艺术素养较低。园林专业生源来自于普通高招,大多没有接受过美术、书法等艺术方面的专业训练,加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系统地接受美术、书法等艺术的熏陶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综合实用的艺术学科,要求学生文理知识兼备,而实际上文科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知之甚少,理科生的人文、历史、自然和社会等知识贫乏,文字表达能力差,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园林学作为人居环境学科体系的重要部分,特别强调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类的关注。营造宜居环境、大地园林化,是现阶段乃至未来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大爱情怀,是园林规划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学生责任心和大爱情怀有待进一步加强。

1.3考核方式不科学

考核内容脱离工作实际和现实设计需求,学生毕业后很难尽快成为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考核不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2 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新思路

2.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园林专业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力,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思想,打破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以“面向国际、立足传统、拓展视野、强化实践”为教学方针,构建适合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压缩普通课程和基础课课时,可将基础课整合成若干个基本知识模块,放在专业课的相关章节中讲授,这样既能节省学时,又能让学生较好的体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如:可将“园林美学”压缩为一个章节,穿插在园林规划设计概述和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等内容中讲授,这种交叉融入的课程设置,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及运用。增加实践教学时数,重视园林毕业设计,保障技能实训充分展开。

(2)围绕核心课程,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对美术、制图、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园林生态学、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等理论与技术的综合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应围绕“园林规划设计”培养目标和能力设置,突出其核心地位,统筹做好先行、后续课程的教学进程计划,确保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间教学内容、技能目标的协同性和延续性,先行课程“美术基础”“园林制图”“设计初步”等应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之前讲授,“园林工程”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延伸和拓展,应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后续课,“园林AUTOCAD”有助于设计思想的快速表达和修改,可与“园林规划设计”同步进行。总之,科学编排关联紧密的课程,有利于课程间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可夯实学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专业基础。

(3)与时俱进,增设新课程。园林发展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当今的园林设计元素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园林设计工作者必须了解和关注环境问题、社会需求、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因此,要增设与社会综合治理、环境治理、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型制作、3D打印等领域有关的新课程。

2.2提升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强化艺术修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美为目的的园林规划设计特点,决定了诗(文学)、画为首的艺术教育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特别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雕刻、诗词歌赋、楹联匾额等文学作品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有着高度的契合度。教学中,强化学生在各个艺术领域的修养和技巧训练,经常引导学生欣赏绘画、书法、音乐等各类艺术,丰富其热爱艺术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塑造其真、善、美的品格,并让丰富的、高尚的艺术情感和审美素养转化为设计智慧和灵感,对启发学生设计思维,激发其艺术创造力,提高其艺术表现力,都大有裨益。如在讲授园林布局、色彩艺术构图、点景等内容时,多从艺术角度引领学生赏析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艺术与园林的密切关系,强化学生艺术表达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造诣和创新能力。

(2)融入通识教育,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时空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储备。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学科壁垒,通过通识教育,传递科学与人文的精神,培养学生完全的人格,领悟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有更高层次的理解。教学中,应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树立以专业课程为主轴,以通识教育为辅翼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社科教育,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其眼界和心胸,从而实现培养职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技艺精湛、视野开阔的设计人才目标。

(2)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大爱情怀。优秀的园林人才,不仅应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具有热爱社会、自然和生命的大爱情怀。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和关爱,才能使学生牢固树立“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特色。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美化身心的教育,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大爱情怀。一要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的情感。引导学生关心当今社会的变革,将大众的需要摆在第一位,当今,环境问题困挠着人类,教学中,应启发学生,了解环境恶化的原因,强调园林绿化之于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矛盾,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要升华学生热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和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懂得人类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境界,是身心愉悦,是诗意栖居在大地上;懂得自然的生命不仅是指植物的枯与荣、动物的存与亡,更重要的是生态平衡,天地共荣。而园林规划设计是实现人类这些美好愿望的最好手段。

2.3突出以设计为中心的技能训练和实践

园林规划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多方位、多层次的设计练习和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规划设计课程要以设计为中心来构建循序渐进的技能训练模式,逐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情景体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身处优美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昂,接受、理解、记忆能力、心智都会大大提高。情景体验则是将学生带到现实场景,讲解课程内容、布置实习任务,借助美的事物、场景,以美的形式向学生形象化、艺术化地讲授知识点。在优美、温馨的教学情景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实训课观察分析造园原理之韵律节奏时,让学生远眺山峦天际线起伏的柔和,近赏水波涟漪的清丽,观行道树高矮交替的井然,看自然小路的婉转,回顾春花秋月、四季轮回的美好,这样能使学生具体、形象、诗意地感受韵律节奏的不同类型。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授课方法,较好地契合了园林规划设计时空性较强的特点,引领学生对规划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2)实例入门。利用多媒体、图纸或现场等教学资源和设备,讲解各类方案的设计理念、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鉴赏力和评判能力,夯实设计基础,也为日后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3)课堂设计。结合理论教学,针对每个知识点,布置简单设计任务,如:地形设计、道路设计、花坛设计等等,这种尝试性的设计,由于任务简单、易完成,能激发学生设计热情,有利于增强初学者的设计信心。

(4)任务驱动。园林是各个要素的有机统一体,模拟方案设计,可以训练和测试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复杂方案可分组进行,既能缩短设计时间,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模拟方案设计任务布置时,最好能结合可见的现场,如校园内地块、周边在建项目或用多媒体图片的方式作出详细的环境状况说明,以便学生能准确把控设计环节,从而与日后实战设计无缝对接。

(5)项目实训。借助教师工作室,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平台,将实践教学过程与工程项目融为一体。让学生亲临规划设计现场,亲身经历实际规划设计项目完成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反省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可看到和学到许多在课堂训练中看不到和学不到的东西[3],项目实施过程中,方案不断完善和深化、施工阶段的应急变更,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尊重现场的从业精神。围绕项目教学,不仅可以多方位的进行综合技能训练,还能提高学生自学、观察、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等综合职业能力[4]。

(6)其他途径。园林设计技能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有序训练,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教学时间很难满足技能训练需要,因此,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开设第二课堂,成立设计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建立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开设名家讲堂,邀请园林规划设计人员、政府园林部门的同志来学校讲课,组织学生外出参观,都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拓展,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培养。

2.4创新考核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根据园林专业对从业人员所需的专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确定考核形式和内容。

(1)考核形式多样化,建立试题库。可采用多种考试形式,如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快题设计、口试、项目考核等。建设“园林规划设计”试题库,考试试题可从试题库随机抽取,试卷题型要多样化,题量和难易要适中,确保考核内容满足大纲和教学目标需求。

(2)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满足岗位需求。培养设计能力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增加技能考核在考核体系中的份量和分值,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绩和分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平时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5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形式内容多样,可以是问题讨论,可以是针对理论知识点的分类设计,如地形设计、道路设计等等。期末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主要是完成一次指定方案设计,也可结合项目教学完成。

(3)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为避免学生在结果性考核时可能出现的抄袭等行为,注重过程性考核,更能客观公正的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过程性考核,要考察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及设计过程、实习过程、问题讨论时的表现并作出量化或等级评价。

现阶段,我国园林事业的滞后,不仅表现在政策领域和技术规范上,更重要的是教育方法陈旧和理念层面的狭隘。改革园林专业教学方法和理念势在必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手段,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体系、重视通识教育、注重从业素养、强化职业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责任感强、对园林、对生命有深度理解的高素质园林设计人才。

[1]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54-56.

[2]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4.

[3]杨瑞卿,孙钦花,南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园林,2012(2):58-60.

[4]陈翠玉.项目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2(3):46-47.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2

A

1674-1102(2016)03-0145-03

10.13420/j.cnki.jczu.2016.03.0039

2016-02-15

贺雅娟(1964-),女,浙江绍兴人,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城镇各类绿地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园林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对策
细节处理在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探讨
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新思路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