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
——基于TPP与RCEP的比较分析

2016-03-29薛平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亚太地区亚太贸易

薛平平

(兰州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
——基于TPP与RCEP的比较分析

薛平平

(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一直备受瞩目,目前在亚太地区纷繁复杂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由东盟牵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TPP和RCEP在亚太地区已经形成了分庭抗礼的态势,因而本文将在对这两个机制的重点考察基础之上分析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及其未来一体化建设的走向.

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TPP;RCEP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新区域主义的深入发展,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最明显的特征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如今,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一方面在建设进程上活力十足,另一方面却在发展前景上扑朔迷离,这就使得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研究更加具有实际价值.

近年来,随着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为TPP)的签订和由东盟牵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为RCEP)在谈判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它们形成了区域内相互竞争的态势,因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也出现了新的博弈.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探讨TPP和RCEP之间的异同来深层次地分析这两大经济合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亚太经济合作机制的未来走向.

2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进程

1989年11月,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召开,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正式成立.APEC在亚太地区构建了一个覆盖地区最广、纳入成员最多、包容性最强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1997年,以“东盟加中日韩”机制为开端的东亚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并将建立东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作为其终极发展目标.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进程正式启动.2008年,金融危机重新塑造了全球经济秩序,此后两年里,美国意识到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有所降低,因而奥巴马多次表态要“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重磅举措即是主导并发展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意味着美国采取了实质行动来争取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为了制衡美国的力量,东盟随后推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发展.由此,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出现了TPP和RCEP谈判并行且相互竞争的局面.

3 TPP与RCEP的竞合比较分析

3.1TPP与RCEP的竞争分析

3.1.1成员之争

从成员范围来看,自美国2009年正式加入TPP后,TPP迅速扩张,到其签订时成员国已发展为12国,分别是美国、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墨西哥、秘鲁、越南、加拿大和日本.值得注意的是,12个成员国中,有7个(新加坡、文莱、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日本)同属于RCEP,占TPP的58.33%,占RCEP的43.75%.从成员机制来看,尽管RCEP与TPP都是开放性的区域自贸协定,均允许新成员的后续加入,但二者开放的时点不同. RCEP的前期谈判仅限于东盟十国以及与东盟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六国. 而TPP的扩容机制并不明确,只要是APEC成员,且有意愿与决心完全开放国内货物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国家,都可能成为TPP的成员国.因此,RCEP、TPP均将尽其所能展现其吸引力,二者之间的成员之争也会愈演愈烈.

3.1.2话语权之争

RCEP、TPP谈判磋商的过程,就是寻求符合其自身利益的经贸规则制定的过程,RCEP是试图通过谈判整合已有的自贸协定,实现一个全面、高质量的现代化自贸协定,而TPP的目标是成为21世纪FTA的标杆.但同属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物,RCEP与TPP的竞争在所难免,集中体现为对亚太地区经贸规则话语权的争夺.

相较于RCEP,TPP在贸易自由化标准、谈判议题、准入门槛等方面明显更为严苛.从贸易自由化来看,TPP奉行“零关税、无例外”,要求成员国百分之百地实现贸易自由化.从谈判议题来看,除涉及货物、服务、投资等传统的纵向议题外,TPP还涵盖了电子商务、国有企业等新兴的横向议题.这意味着TPP谈判关注的焦点已向非关税壁垒问题转移,顺应了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作为RCEP主导者的东盟,因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实力限制,其在RCEP推动过程中的主导权十分有限,客观上决定了RCEP无法像TPP—样“一步到位”.RCEP更强调成员的舒适度和对相对欠发达国家的照顾.在市场开放度方面,RCEP釆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自由化水平.

总体上说,尽管从长远来看,TPP的发展更符合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一些规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而RCEP则重视渐进性,制定相关的规则时顾及各国的承受力,可行性更强.所以,TPP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当前愿景,RCEP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诉求,高低标准正好形成互补.因此,RCEP与TPP并非完全对立,二者可以平行推进,展开良性竞争,实现共同发展.

3.2TPP与RCEP的合作分析

3.2.1缓解区域内的意大利面碗效应,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目前,亚太地区存在大量自贸协定.RCEP各成员国中,除以东盟为核心的5个自贸协定外,各国之间还存在各种已签署的多边与双边协议.区域内各种双边多边FTA交叉重叠,导致企业利用这些优惠政策的交易成本大幅增加,使FTA的实际利用率大幅降低,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由区域合作产生的经济福利.据报告显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所签署自贸区里,利用率最高的,但也仅为29.4%,而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FTA的平均利用率只在20%左右.因此,TPP与RCEP的产生,可以促使在较小的区域内形成统一市场,有助于缓解当前亚太地区的意大利面效应,提高亚太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

3.2.2推进各成员国间的服务贸易开放

随着货物贸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基本开放,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相关的非关税壁垒问题开始成为新双边或诸边贸易谈判的主要议题.作为新的自贸协定,RCEP与TPP能够挖掘的最大的潜在价值领域也在于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强国,美国希望打开亚太服务贸易市场的意图在TPP的横向议题中显露无疑.在服务开放承诺方式上,TPP釆取美国倡导的“负面清单”模式.在服务市场开放程度上,TPP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允许外资100%拥有所有权等.这些规定都有利于大幅度提高TPP各成员国之间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

相较而言,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经济体的RCEP,在服务贸易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它提倡适度开放服务贸易,并给发展中国家留有一定的过渡时间.但不论是TPP还是RCEP,都或多或少地代表了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并将促进亚太地区内服务贸易的大力发展.

3.2.3倒逼亚太各国国内体制改革

中国入世的历史经验表明,加入自由化水平更高的RCEP或TPP可以将开放的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倒逼国内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以服务贸易为例,目前中国对东盟开放了33个分部门,远低于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的85个、85个、116个和164个,假定RCEP“向最高者看齐”,中国服务行业将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必将迫使中国推进国内服务贸易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等.同理,若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在TPP谈判中以接受负面清单方式确立未来更高开放水平的目标,也将倒逼这些国家进行服务贸易体制的改革.TPP与RCEP两条路径形成的“倒逼机制”能够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压力和动力.

4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未来走向

4.1从功能性合作走向制度性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括功能性和制度性两种形式,其中,功能性一体化的发展来自于各个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虽然在多年的发展后,亚太地区出现了多项经济合作机制,但这些机制大多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在功能上的需求,但其制度上的建设依然相对落后.

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美国“重返亚太”而来的是亚太区域内大国更加常态化的竞争.当区域的主导大国感觉自己的实力相对下降时,它一般会选择为区域提供一种合作制度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构建国际机制和制定相关法律及规范将合作制度化.而对于亚太地区来说,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意愿是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化发展的关键.

4.2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建立FTAAP

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概念最早由新西兰学者罗伯特·斯珂利(RobertScolly)在2003年提出,他认为应当对亚太地区不断增多的自由贸易协议进行整合以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次年,FTAAP的构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上被正式提出,但一直没有得到筹建的实质承诺.在2014年11月的北京APEC会议上,FTAAP被重新激活了.目前,各方已经明确亚太自贸区建立的基础,并对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成员范围及议题内容进行整合,以使整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水平和层次得到提升.

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制度性合作的重要机制,FTAAP的发展可以打破区域内的“意大利面碗”效应,在范围和标准上,FTAAP可以融合TPP与RCEP的内容,兼顾二者的利益从而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这些问题要求FTAAP要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与WTO多哈回合谈判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一脉相承的.TPP和RCEP是目前亚太地区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大经济一体化机制,如果能够对它们进行成功整合,那么FTAAP的发展则会更加顺利.TPP和RCEP这两大巨型自由贸易协定能否通过竞争与互补共同发展,将成为亚太地区最终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关键因素.

〔1〕陈淑梅,全毅.TPP、RCEP谈判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J].亚太经济,2013(02):3-9.

〔2〕陈淑梅,赵亮.广域一体化新视角下东亚区域合作为何选择RCEP而非TPP?[J].东北亚论坛,2014(02):50-58.

〔3〕盛斌.亚太自由贸易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4(11).

〔4〕宫占奎,曾霞.亚太地区FTA整合问题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3(04):56-63.

〔5〕贺平,沈陈.RCEP与中国的亚太FTA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3(03):44-57.

〔6〕盛斌.亚太自由贸易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4(11).

〔7〕沈铭辉.构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走向统一的地区架构[J].东北亚论坛,2013(04):28-38+128.

〔8〕汤婧.中国参与亚太区域整合的战略选择——RCEP对TPP的替代效应[J].中国经贸导刊,2013(16):39-41.

〔9〕王金强.TPP对RCEP:亚太地区合作背后的政治博弈[J].亚太经济,2013(03):15-20.

F114.4

A

1673-260X(2016)07-0044-02

2016-04-22

猜你喜欢

亚太地区亚太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第30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2019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经济展望:油价对亚太地区的刺激
贸易统计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