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3-29王京华任姗姗兰州城市学院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业化甘肃城市化

王京华,任姗姗(兰州城市学院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京华,任姗姗
(兰州城市学院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分析了甘肃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工业化和农业化导致的城镇化发展缓慢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并提出了甘肃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城镇化;工业化城市;问题;对策

甘肃省的城镇化发展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已取得了长足进展,随着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在“强二元结构”的背景下,甘肃省如何选择城镇化发展路径,优化城镇化发展中的经济支撑和制度保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甘肃工业化、农业化相对落后导致城镇化发展缓慢

现代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历史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最重要的动力,工业化必然推进城镇化;而城市化也同时促进工业化,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依托和重要保障。二者要有机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合理的关系。甘肃省的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不是因为工业化发展太快,而是因为工业化底子不厚,基础不稳,后劲不足,城市经济力量薄弱所致。同时甘肃的城镇化发展,目前还停留在行政推动,经济制约的阶段,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先决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甘肃城镇化发展缓慢。现代化农业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地处大西北的甘肃沙漠广布、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等频繁发生,素来就有以“干旱甲于天下”之说,农业主要以旱作农业为主,有些地方还普遍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现状,加之甘肃整体的科教水平也相对落后,对旱作农业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业,无论是科技含量还是科研开发都还远远不够。

(二)区域发展差异大,城镇化水平低

甘肃的城镇化进程滞后,且区域发展差异大。从城镇化水平看,2010年甘肃省城镇化率为31.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国倒数第3,且比2009年的名次后退一位。区域差距大,2011年城镇化率最高的嘉峪关市为88.81%,比城镇化率较低的武威、定西分别高出67、70个百分点,而且天水市、庆阳市、定西市城市化率比2010年分别下降4.9、0.82、0.82个百分点[1]。总体来看,全省城市化发展质量较低。最突出的表现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条件差,同时,城镇交通、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人均拥有量,都远远落后,满足不了全省城镇化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城镇教育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城镇医疗卫生条件差,科技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城市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并存,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城镇产业结构单一、结构不平衡,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甘肃省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城市化发展。一般来说,在城市化发展初期,需要以工业化作为主要推动力,而当城市化发展一旦步入正轨,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就需要转变,以第三产业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化稳步前进。但是,长期以来,甘肃都是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集于工业化,工业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很多城市都具有明显的“工业型城市化”的特点,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甘肃12个地级市(不含市辖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7.4:50.5:42.13调整为2011年的7:53.6:39.5[2],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而且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但在同样的投资情况下,第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要高于第二产业。这样由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城镇发展后劲不足

(四)人口构成状况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低

甘肃大、中、小城市比例失调,东西布局失衡,尚未形成结构协调、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城市体系,城镇产业缺乏多样性、结构不平衡,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布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均衡。还有全省镇区区域面积大、人口密度小、分布不均匀、基础设施落后、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加之蒙、藏、回、哈萨克、东乡、裕固、保安等多民族融合,区域发展不平衡;大多数试点镇经济实力不强,优势主导产业和发展类型不明显,特色不鲜明,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还不尽合理,城市的既定规模经济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产业支撑能力弱,聚集效益差,多数仍以农业为主,非农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必要的增长极,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甘肃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二、加快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对策

(一)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大力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

特色产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支撑,农业现代化落后的甘肃要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兼顾城镇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尤其是第二、三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要保持协调性。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重视科学教育,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旱作农业、现代制种、中药材、设施农业、林果业、高原夏菜和特色养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以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二)以生态立省为亮点,着力打造低碳经济的发展

甘肃作为西部内陆地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之一,严重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但从自然地理上来讲,有地处河西走廊地区的浩瀚沙漠戈壁绿洲,有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雪域冰川和森林草原,有地处长江流域山大沟深的青山绿水地区,也有沟壑纵横、梁峁连绵的黄河流域地区。[3]此外,甘肃还有着伏羲文化、古丝绸之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基地,因此甘肃应牢固树立生态立省战略,力促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理念的低碳经济体系,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建设为主题,着力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名牌城镇来助推甘肃的城镇化建设。

(三)以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行体制机制的创新

推进城镇化,必须要打破城乡之间二元分割的体制。除了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打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藩篱,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只有这样城乡间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转移才可能变得自然。因此,要立足基本省情,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体制改革理论,从行政区划、户籍制度、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推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步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四)以县域经济为核心,积极稳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的区域性经济,要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必然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必须促进县域经济同步发展,要制定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改革,鼓励和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域经济流动,推动县域经济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中,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强县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结论

综上所述,所谓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增加城市人口数量和扩大城市规模,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在发展人口聚集以及城市规模的变化的同事,还必须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文化教育素质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更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一项战略任务[4]。只有深刻研究城镇化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科学的、可操作性地预测城镇化水平,才能对城镇化建设起到很强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1]高淑美.甘肃城镇化发展途径及对策选择[J].甘肃理论学刊,2002,(2).

[2]张贡生.关于加快甘肃城镇化进程的几个问题[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6).

[3]李泉.甘肃省小城镇发展的特殊性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编辑:刘国华)

F291

A

1673-9019(2016)04-0050-02

2016-02-10

王京华(1983-),男,汉族,甘肃静宁人,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2015年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项目“甘肃农村高中辍学现象及政策调试机制研究(GS[2015]GHBZ034)”;

201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基于提升甘肃核心城市竞争力的产学研纵深协作研究”(项目立项号:2015B-087);

2014年兰州市科技局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2013年教育部项目: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13YJC790009)。

猜你喜欢

工业化甘肃城市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