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践与对策思考
2016-03-29王建军甘肃省天水市农村经济管理站甘肃天水741000
王建军(甘肃省天水市农村经济管理站,甘肃 天水 741000)
天水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践与对策思考
王建军
(甘肃省天水市农村经济管理站,甘肃天水741000)
总结了天水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成效,分析了当前示范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创建思路不清晰、科技创新功能不强、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发展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制定园区建设规划、构建多层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体系、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园区考核评价等4条推进天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现代农业;示范园;问题;对策建议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各级政府梯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探索不同地区现代农业建设模式、发展路径,加快优势农业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点上突破、面上推进。近年来,天水市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四化”同步推进的重要抓手,在全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了一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引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天水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状及成效
(一)建设现状
2013年以来,天水市以实施“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为契机,围绕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按照“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有序发展”的原则,选择了一些产业基础较好、示范作用明显、地方政府重视的区域,集中创建了天水花牛苹果产业园区、秦州秀金山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园区、甘谷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区、清水核桃产业示范园区、秦安蜜桃产业示范园区、张家川畜牧产业示范园区、三阳川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等8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年累计完成投资41.36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先进设施装备广泛引用,科技示范功能日益增强,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2015年,全市有7个示范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示范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二)建设成效
1.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持续投资建设,8个示范园区累计修梯田2.53万亩,硬化砂化道路213.2公里,衬补渠道94.3公里,新建输水管道及U型渠137.4公里,兴建小型水利设施108处(座),架设315V箱变1台输电线路2 200米,建成果、蔬气调库28栋,新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9处,新建智能连栋温室1.42万平方米、连栋温室0.85万平方米、日光温室5.6万平方米、生产及办公用房8.13万平方米。园区内初步实现了地、路、水、电等“一平三通”,生产、流通、储藏设施配套齐全。
2.扩大了主导产业基地面积。围绕发展主导产业,8个示范园区建成林果、蔬菜、牧草基地17万亩,其中,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建基地2.3万亩,新建蔬菜、大樱桃钢架大棚2.08万座1万多亩。建成林果育苗基地4处,完成林果育苗90万株,建成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3处,完成蔬菜育苗11 786万株。新建标准化牛、羊养殖场50个,牛羊饲养规模达到12万头(只)。同时完成37万亩老果园提质增效、2万亩蔬菜旧棚改造。园区主导产业规模化、设施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3.发挥了科技示范培训功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8个示范园区建成示范园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5 530亩,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348个,示范展示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药剂熏蒸防虫等新技术72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89盏、推广防虫网套630套、粘虫色板35万张,安装果园防霜机46台,开挖防霜窑406座、推广烟雾发生器500台,累计购置安装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设备176台(套),举办农民培训班419期(次),培训农民4.38万人,发放资料5万多份。
4.推动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制定落实示范园区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来农业企业进驻园区发展加工、储藏、包装、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化经营项目,加快本土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8个示范园区共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4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86家,农民合作社70家,家庭农场8家,示范带动园区及周边农户28万户。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社会化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渐趋完备。
5.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举,积极通过植树造林、垃圾及田园废弃物回收、循环产业链建设等举措,加快园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化农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8个示范园区共完成荒山荒坡绿化1.27万亩、行道绿化97.5公里,栽植绿化苗木1.8万株。新建尾菜清洁熟化池10座,田园垃圾收集屋7座。建成“种—养—加”循环、“畜—沼—果(菜、粮)”循环、“工厂化食用菌菌渣利用”循环、“四位一体”循环等循环产业链8条。园区环境污染得到较好治理,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二、天水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建思路不清晰
一是思想认识模糊。表现在:一些干部群众对什么是现代农业,如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思想认识不清,有的将示范园区建设等同于“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建设,园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等建设项目偏少,现代农业特征不明显。二是规划仍不科学。虽然创建之初,各级对示范园区规划编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实际建设中,仍存在投资预算不合理,规划项目难落实等问题,使得一些建设内容规模缩减、主体变更,甚至个别项目无法实施,造成了“规划标准高、建设标准低”,规划与实施“两张皮”的现象。
(二)科技创新功能不突出
一是高新技术人才缺乏。由于农业类示范园区偏离城市,教育交通、生活娱乐设施条件较差,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园区内普遍存在农业科技人才少、技术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不能满足示范园区对科技创新的人才需求。二是企业技术创新力较弱。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大多数创建期较短,规模较小,发展资金短缺,且主要从事科技含量较低的销售、贮藏和初加工等业务,对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投入强度降低,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三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示范园区普遍存在重技术引进示范,轻自主研发创新的现象,各级政府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园区科技创新安排扶持资金较少。
(三)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
一是经营效益不高。由于有的示范园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服务滞后、配套设施跟不上等原因,个别项目建成未按期投产运行,甚至有的项目建成一两年都没有产生收益,还有的实际生产使用效率远低于设计效率,园区经营效益低于期初预期,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二是示范面积偏小。个别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设备示范展示面积小,科技含量不高,对辐射区和周边区产业发展示范效应不明显;三是利益机制松散。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之间仍以自我发展为主,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对基地农户和成员的吸引力和带动力不强,农户无法分享产业链延长带来的增值收益。
(四)发展运行机制不健全
一是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园区建设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和金融贷款,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吸引社会投资较少,建设资金普遍不足。二是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健全。园区二、三产发展缓慢,自营项目少,创收能力弱,亏损运行、负债运行突出,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园区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对重大项目的决策欠缺成本效益分析评审机制,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服务和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水平和能力与园区发展不相适应。
三、天水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对策建议
(一)科学制定园区建设规划
深刻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特征,坚持突出整体布局、突出示范引领、突出措施配套,科学合理制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一要突出整体布局。统筹考虑各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干群意识、经济水平等因素,整体谋划、科学制定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使示范园区建设规划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扶贫规划等相衔接。二要突出示范引领。择优规划创建区域,示范创建不同类型农业园区,探索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模式。坚持推进园区“四化”同步发展,重点规划推广先进设施装备、最新农业科技、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建设内容,加快示范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要突出措施配套。理清示范园区建设思路,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园区建设管理机构,建立部门联建共建机制,落实创建责任主体,保证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二)构建多层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体系
按照“培育小园区、提升中园区,创建大园区”的思路,加快多层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体系建设。一要积极发展小园区。引导乡镇、村围绕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创建面积在500亩到1 000亩的县、乡级示范园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二要加快提升中园区。对产业相同、距离较近、基础较好的小型园区进行资源整合,跨乡镇创建5 000亩到10 000亩的市、县级示范园区,提升设施装备和科技支撑水平,增强示范带动能力。三要全力创建大园区。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区和市、县级示范园区申报创建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县创建2-3个省级以上示范园区,整合各类要素,加快县域现代农业发展。四是建立健全逐级申报制度。坚持多层构建、择优推荐、逐级申报的发展原则,将创建基础好的基层示范园区,择优推荐申报上一级示范园区,为示范园区创建持续注入动力。
(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一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优惠政策,加大项目争取和整合力度,推动园区土地规模化流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园区用地、用水、用电等实际困难和银行贷款、人才引进、科技需求等发展难题,搭建招商引资、合作交流、产品推介等服务平台,保证示范园区建设顺利进行。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示范园区建设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道路、土地治理、小水工程、农村环境整治等涉农投资及项目,支持示范园区创建。改善示范园区投资环境,引导农户通过土地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参与示范区创建,广泛吸纳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园区汇聚,建立以农户投资为主体、以财政支持为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建设机制。
(四)加强园区考核评价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示范园区考核和评价体系,形成推动示范园区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一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不定期组织对示范园区建设情况开展督查,及时准确了解规划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尽快纠正,协调解决园区创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强化工作考核。将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示范园区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内容、方式和程序,健全考核机制。三要完善评价体系。明确各级示范园区创建标准,研究制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评价办法,建立专家组评分评价制度,每年组织对示范园区创建情况进行监测。实行示范园区动态管理,优进劣汰。将监测结果作为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升级、奖惩的重要依据。
(编辑:刘国华)
F323.1
A
1673-9019(2016)04-0028-02
2016-01-28
王建军(1974-),男,陕西宝鸡人,农经师,主要从事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