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室内环境设计角度谈创造力的培养

2016-03-29王乌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创造力

王乌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合肥 230011)



从室内环境设计角度谈创造力的培养

王乌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合肥 230011)

[摘要]室内环境会影响人的情绪感知,进而对创造力产生影响。本文介绍了创造力的定义及衡量特征,将心理学概念与室内环境设计的具体要素相结合,总结对创造力产生影响的四大心理需求及其对应的空间特征、设计要点,并探索从不同视角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创造力;教育培养

创新是建构知识及经济社会的关键驱动力量,是创造力的体现。创造力则是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行为表现方式。长期置身于一个固定的空间环境,会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情绪感知、心境体会及思维方式,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率性篇》中的“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的描述也蕴含这样的哲理。如今,环境的恶化、极端天气的增加会使人们在室内的时间增加,关注室内环境的品质及其对人们情绪感知的影响就显得突出而重要了,对于幼儿和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

1创造力的衡量及特征

创造力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建构,学术界目前还未有统一的定义。心理学家罗伯特·J·斯滕伯格认为,创造力是“创造新颖的、高质量的、适当的事物能力”[1]。研究者将创造力从智力的概念里抽离出来,认为发散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主张创造力是可以被测量的。美国“创造力之父”保罗·托伦斯具化了创造力的测量因素,将之概括为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与精进力[2]。其中,流畅力是指一定的时间内产生大量观念的能力;变通力是指运用新方式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独创力是指产生独特、新颖观点的能力;而精进力则是指对给定的概念增加细节的能力。综合而言,创造力是一种思考能力、一种心理历程、一种人格特征,并且能产生特殊的出乎意料的成果[3]。

2对创造力培养有益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由空间、色彩、光影、装饰、材质、绿化等具体要素构成。可以结合心理学原理及相关概念,运用相应的设计要素来塑造有助于提升创造力及其构面的环境。

2.1安全需求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五种层级,其中安全需求是在生理需求之后的第二层级,是人们基本需求之一。对于大脑的思考顺序和范围来说,“安全”是首要的,随后才能关注到其它诸如“学习”或“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法”等更加“高级”或复杂的事项。

在室内设计中,安全感的营造首先需要满足领域性、人际距离及空间依托感的要求,为个体提供可以由自己支配和控制的空间,这种空间可以是具象的或抽象的,例如个人的座位、相对固定的区域或运用建筑结构、绿化、灯光、色彩等要素象征性限定的空间。

2.2ICPS模型需求

ICPS(I Can Problem Solved)模型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用于提高儿童的人际问题解决技能的课程,其核心是帮助儿童成为独立思考、具有同理心和独立决策力的人。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提出:“一切知识经验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的,是通过活动获得的。”通过增强与客观环境的交流互动积累一定的经验,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

以ICPS模型为出发点,可以创造无障碍的能够促进交流认知活动开展的室内空间环境,以减少室内环境对人体的物理伤害,从而增强开展活动的信心。在具体的室内设计中,应减少或消除室内地面层的高低差,地面材料采用防滑型设计,例如木地板、塑料地板、橡胶地板或地毯等。可以通过触摸、感应等新兴技术手段扩展特殊人群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互动。个体对客观环境及客观世界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认知,可以提升个体对现有或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提升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2.3感知需求

人们正常的感知需求主要有视觉感知、声音感知、明暗感知等,其中视觉感知在所有的感知活动中是最为敏锐的。有心理学家针对环境色彩对儿童的影响进行了为期3年的实验,发现色彩的明度、纯度差异会对幼儿产生明显的差异。生活在淡蓝色、中黄、橙红色等色彩房间里的孩子的社会积极效应更加强烈,智商比此年龄段儿童智力平均值高出10点,而在黑色、灰色、枣红色等色彩纯度、明度较低的房间内的孩子的负面情绪较高、反应往往会慢半拍,其智商比平均智力值要低6点。由此可见,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要素,对个体尤其是儿童的社会效应、智力指数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具体的空间设计中可将色彩与抽象化图形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给予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发挥和施展的空间。

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适度的嘈杂能够让人们的注意力从单一转向分散,使大脑的思考活动从具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当大脑的思维活动呈现发散状时,创造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激发创造力,我们在未来的室内环境设计中或许可以用人工手段去营造合适的听觉环境。

2.4空间认知需求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营销学教授琼斯·米亚思·列维在研究中发现,在高度为10英尺(3.048米)的房间里,被测试者“喜欢抽象的想法”;而在高度为8英尺(2.438米)的房间里,被测试者更关注具体的事物。可见,室内层高对人们的思维倾向和关注点产生明显的影响。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竖向化的图形要素等视觉性方式,让空间“看起来”更大、更高一些。

除此以外,互动的共享型空间组织、具有包容性并充满活力的空间对扩展思维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在空间组织上家具的组织对空间氛围营造有不同的效果:“U”字型或围合型的布局有利于交流互动,而“一”字型的布局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沟通效果。除此以外,家具多元化、多用途化以及一物多用都是未来设计可以拓展的内容。

3结语

创造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室内空间环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激发及调节作用。因此,应合理地把握室内设计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求能够拓展创造性思维及提升创造力的空间环境,以期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M].姚梅林,张厚粲,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28.

[2]杨倚奇,孙剑平,周小虎.创造力工作环境缺失及建构路径研究——基于我国技术研发人员需求偏好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4):151-155.

[3]杜兴义.美国创造教育及对我国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

[收稿日期]2016-03-0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环境艺术设计特色专业”(2015tszy063)。

[作者简介]王乌兰(1983- ),女,讲师,硕士,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6-0173-02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智商、创造力与创新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