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困境与改革策略

2016-03-29卢淋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策略大学生

卢淋淋

(皖西学院思政部,安徽六安 2370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困境与改革策略

卢淋淋

(皖西学院思政部,安徽六安 237012)

[摘要]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引起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是社会研究的热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将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使得心理健康课程成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改革策略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国家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高校中广泛开设,已经成为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推动作用[1]。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困惑,促进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指导,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真正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困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高校普遍以通识课形式开设,但由于对本科通识教育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且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学校存在经费不足,专业教师缺乏,课时较少,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合理

各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都在大一开设,但大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面临的问题不同,所以在后续的学习中应该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帮助其他年级的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顺利解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时有限,一般从12~32节不等。课时的紧张使得教师在教授时只能一带而过,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实践性的活动和训练。基于其通识课性质,课程通常为大班教学,班额多达一两百人。人数多、时间短,对教师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2.2课程目标片面

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还缺乏根本性的关注,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致。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一般学校的课程目标是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其最终目标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这种以问题导向为主的目标设置,关注点在矫正性目标上,而发展性目标,即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常被忽视。在这种课程目标的设置下,很多大学生学会了避免负面情绪,知道自卑、嫉妒等各种不良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却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能力,培养自己乐观、自信的积极品质。

2.3课程内容过度理论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如何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提高心理素质,教学内容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基于学生的需要设置教学内容[3]。目前,大多数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等为内容,导致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心理学知识普及课。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效果不够理想,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接受度存在一定的差距。

2.4教学手段灵活性欠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这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价值也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2.5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市面上已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种类繁多。从内容上看,这些教材都侧重于心理发展规律知识的讲解与指导,与高校大学生平时学习生活联系不够密切,与大学生实际心理需求相差较远,缺乏针对性。

2.6考核体系单一

有些学生存在较重的功利心,他们认为上课就是为了获得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为考查,主要通过平时成绩和作业综合考量,难以衡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策略

3.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也不能疲于应付问题发生后的各种补救。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前,且不能将目光局限在少数有问题的学生身上,而是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他们健康成长。所以,高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课程的优势[4]。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学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应当尽量避免开设10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同时,应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心理健康课程发挥最大效用。

3.2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让学生学会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开发自己心理潜能的一些方法,如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等,而不是仅仅传授如何识别强迫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对不同年级应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当今相关的教材繁多,致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取舍困难、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选择。比如大一学生,面对现实与理想中大学生活的差距,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落差,他们更多需要适应性指导;大二、大三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人际、情感及学习问题,应注重指导他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培养他们的耐挫力;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四学生,应对其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

3.3丰富教学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教师应创设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除了传统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之外,还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素质拓展、心理情景剧、辩论赛等形式。这些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成长[5]。

3.4采用多样的课程考核

目前,学生的成绩主要采用课堂考勤、课堂发言、作业等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评价学生时,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核外,还应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心理素质训练效果并非立竿见影,需要一个内化的积累过程。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考虑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性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

3.5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渗透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是指渗透在学校文化环境中,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诸多因素。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对学生心理的暗示性,如开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心理知识,张贴宣传标语和心理图片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辩论赛、心理电影播放等[6]。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活动,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探索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学业压力辅导、情绪自我管理辅导、恋爱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等心理训练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加,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交流的重要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心理健康网站内容,采用微信、QQ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等,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时时刻刻渗透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李丽.团体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3-45.

[2]林泽玉,张恩良.问题与对策: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2-244.

[3]余欣欣.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师问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6-40.

[4]程美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18):146-148.

[5]宋志英."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验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5-139.

[6]冯桂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A2):95-96.

[收稿日期]2016-03-30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大学生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2013SQRW055ZD);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大思政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究”(2014jyxm297);皖西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WXSK201625)。

[作者简介]卢淋淋(1985- ),女,助教,硕士,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6-0119-0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