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虾烂鳃、红头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2016-03-29殷厚成
殷厚成
(镇江市丹徒区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镇江 212028)
河虾烂鳃、红头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殷厚成
(镇江市丹徒区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镇江212028)
河虾又称青虾,学名叫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我国河虾养殖业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河虾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在细菌性疾病中,尤以烂鳃病最为突出,寄生虫病害中尤以红头病最为突出。2014年,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河虾烂鳃、红头病的发生频率很高,对河虾的养殖业影响很大,笔者以近年对河虾病害的防治实践,谈谈对河虾烂鳃、红头病的防治体会。
1 河虾烂鳃、红头病的发生原因
1.1忽视水质培养
一般养殖户在放苗前不注重肥水培藻,放苗后更不重视养水,致使养殖池塘缺乏有益藻类,水体的光合作用、溶解氧长期偏低,pH值长期不稳定,二氧化碳、硫化氢、亚硝酸盐、寄生性寄生虫等有害物质集聚过多,从而损坏河虾的鳃部、头部,另一方面,水质不稳定,致病菌、寄生虫易繁殖,从而诱发河虾的烂鳃病、红头病。有的养殖户过量肥水,造成肥力过盛,水中的氮、磷比例失调,导致不良藻类大量繁殖,进而消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导致池水pH值过高,损坏河虾的鳃部、头部,水中过多藻类颗粒通过河虾的呼吸进入鳃部,纤毛虫大量寄生在头部集聚后,加速烂鳃、红头病的发生。
1.2忽视池塘底质的改良
在河虾养殖中、后期,随着河虾摄食量增加,河虾排泄物也相应增加,加上池塘残余饲料的老化、发酵,死亡的水生生物尸体的堆积,易造成二次污染,导致致病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在这种情况下不重视池塘底部的改良,河虾烂鳃、红头病也容易发生,尤其在夏季,高温导致有机污染物快速分解、纤毛虫大量吸附在河虾的鳃部、头部导致烂鳃、红头病的发生。
1.3忽视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养殖过程中,传统的病害防治方法是用硫酸铜、二氧化氯以及碘制剂来杀灭水体的蓝藻和细菌,久而久之,池塘中的重金属离子就会经河虾的体表和饲料进入体内,与体内主要酶类的氢硫基中的硫结合,成为难分解的硫醇盐类,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影响虾体的代谢。另外,鳃及体表的黏液会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蛋白质复合物,使其覆盖了鳃和体表,以及充斥于鳃的间隙中,严重影响鳃的呼吸功能,造成烂鳃。与此同时,重金属离子也会经河虾的体表进入河虾的头部,造成河虾重金属离子中毒,使河虾长不大,导致河虾头大尾巴小,便于纤毛虫在头部植入,从而诱发河虾红头病的发生。
1.4忽视饲料营养的搭配
养殖过程中,长期使用营养不全、维生素缺乏的劣质饲料也会诱发河虾烂鳃病的发生,河虾头大尾巴小,其一部分原因也是投喂劣质饲料造成。因此,在养殖早期,最好从正规厂家购买蛋白含量60%以上、维生素含量比较全的仔虾饲料进行投喂;中期要购买蛋白含量50%以上的生物颗粒饲料进行投喂;后期要购买蛋白含量40%以上的生物颗粒饲料进行投喂,提高河虾自身的抗病、抗虫的能力,以防止河虾烂鳃、红头病的发生。
2 河虾烂鳃、红头病的预防
在近几年的河虾养殖实践中,水产从业人员注重“以防为主”的方针,只有做好河虾养殖过程中的各项疾病预防工作,才能减少河虾烂鳃、红头病的发生率,降低养殖风险,下面将笔者在预防河虾烂鳃、红头病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2.1练好“八字经”(晒塘、施肥、栽草、培水)
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严格的晒塘(以池塘底部开裂为标准),用生石灰(150 kg/667 m2)溶水后全池塘泼洒,杀灭细菌、野生生物,对早期养殖池塘,特别是有发病史的池塘更应该做好池塘底部的翻耕整理工作。同时做好发酵有机肥的施肥(池塘底部翻耕前做好),放苗前5 d进水15~20cm,2 d后栽草(以伊乐藻为主、金鱼藻为辅,水草的覆盖率达到70%以上),5 d后根据水草的生长情况加水至40cm左右。同时,根据池塘底部有机肥的发酵情况每667 m2施尿素1 kg进行培水,放苗后,要做好池塘的给排水工程,在进排水口,要用100目的尼龙网布将给排水口扎好,防止其他水生动物的侵入。
2.2提高生态养殖技术
遵循“养虾先养水,培水需生态”的原则,水是河虾养殖的直接生存环境。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将“养水”与“稳水”、“培水”与“生态”相结合,实践证明,在河虾养殖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使用活菌微生物制剂可以培养丰富有益藻类及菌类,增强水体的造氧功能,分解和转化水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以及河虾排泄物等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养殖环境,同时高温期要管护好水草,伊乐藻在高温期要做好割草保苗,防止死草的二次污染,不断提高生态养殖技术
2.3注重虾池底质改良
夏、秋季节是多雨高温季节,河虾的排泄物、残余饲料以及其他动植物尸体沉淀于池底,会快速腐烂分解成大量有害物质,消耗吸收水中的大量氧气,造成池底底质恶化、水质污染,水体的溶解氧偏低。因此,应定期使用生物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底的养殖环境。
2.4微孔增氧,控制厌氧菌繁殖
中午前后,河虾养殖池塘水面受阳光直射,水中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上层水溶解氧充足,但底层溶解氧偏低。夜间,由于藻类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放氧,同时池塘中有害物的分解及河虾进行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水中的溶氧比白天低,尤其在黎明前。因此,中午、夜间、黎明前应该使用微孔增氧机(点状、条式均可)进行增氧,以防河虾缺氧,同时控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防止河虾发病。
2.5使用药物定期防治
从生态养殖出发,培好水质,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奇数月份按照每667 m2水体用生石灰25 kg,对水溶解后再用100目尼龙网布过滤后全池泼洒,偶数月份按照每667 m2水体用EM原液250 g全池泼洒,两种方法既起到防治效果,同时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由于河虾对药物特别敏感,平时可以用中草药进行预防,每667 m2水体用“大黄150 g+黄苓100 g+黄连50 g+大青叶50 g+板蓝根25 g+车前草25 g”置放于不锈钢桶内,加5 L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煮1 h后将药水到出,再用100目尼龙网布过滤后全池泼洒,也可以用50 g中草药水拌和5 kg饲料进行投喂,起到河虾病害的预防。
3 河虾烂鳃、红头病的治疗
3.1烂鳃病
烂鳃病多数是细菌性疾病,大量寄生虫寄生也会造成烂鳃病,当河虾被诊断为烂鳃病时,可以用碘制剂(超能活性碘)按照每667 m2水体用50 g进行全池泼洒,也可以在中草药预防方法的基础上加倍药量全池泼洒,可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3.2红头病
红头病是近年河虾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新病例,其不同于河虾红体病,发病初期,河虾的头部壳内有一不明显红点,当发现红点呈绿豆大小、红点明显时就已难以治疗,导致河虾红头病的病因,目前还没有找到,笔者认为一是纤毛虫大量吸浮在河虾的鳃部、头部诱发红头病;二是重金属中毒诱发的红头病,一是用“纤虫净”(北京渔经生产),每667 m2水体用15 g“纤虫净”进行杀虫,24 h后,每667 m2水体用50 g ClO2进行全池泼洒;二是用重金属解毒液进行解毒,治疗效果好。
收稿日期:(2015-06-23)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