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多元生态养殖放养密度的试验
2016-03-29周银环黄海立师尚丽曹佩星
周银环,黄海立,师尚丽,曹佩星
(1.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广东 湛江 524025)
凡纳滨对虾多元生态养殖放养密度的试验
周银环1,黄海立2,师尚丽1,曹佩星2
(1.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2.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广东湛江524025)
资助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1201I02,A201101A08)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目前主养的对虾品种之一,根据各地的养殖环境,水产科技工作者创立了多种形式的对虾养殖模式[1-5],但是在目前的各种养殖模式中,主要以单养对虾为主。近年来对虾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频发,这对对虾的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6]。养殖对虾疾病频发的原因之一,在于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直接排放到养殖海域,养殖废水的排放量超出了海水的自净能力,导致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引起病害爆发[7]。
为了对虾产业的持续发展,诸多水产养殖和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对虾健康养殖的多种探索,开展了对虾与鱼贝藻等水产品种混养的多元生态养殖模式[7-9],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对虾为主工厂化多元生态养殖模式,利用水体中生物处于不同的生态位,不同物种在养殖体系中对物质多层次利用,将养殖品种如摄食饲料的虾类、摄食残饵及死虾的底层鱼类、吸收水体中营养盐的海藻类及摄食浮游藻类的贝类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密度放入同一水体中,进行工厂化养殖。多元生态养殖模式增加了养殖水体中生物种类,维持养殖体系的生态平衡,提高了养殖环境的稳定性,促进养殖品种生长,防止病害的发生,并且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养殖水环境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减轻了养殖用水对沿岸水环境造成的富营养化和污染[10-12]。
凡纳滨对虾和多种鱼、贝、藻进行生态养殖试验多有报道[6-9],但凡纳滨对虾搭配多鳞鱚(Sillago sihama)、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马尾藻(sargassum)进行多元生态养殖未见报道,本试验对这四种养殖品种进行搭配养殖,研究各个品种合理的搭配密度,以提高养殖品种的产量,为凡纳滨对虾多元生态养殖提供新的搭配品种和试验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用池和养殖方法
试验在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基地室外水泥池进行,选用室外条件基本一致的9个水泥池,水泥池面积为10 m2,池深1.8 m,试验时加水至1.2 m,试验用水为沙滤水,盐度为27,试验期间水温14.5~26℃。整个试验期间采用封闭式不换水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充氧。马氏珠母贝采用锥型笼吊养在池中的方式养殖,马尾藻采用直接漂浮于养殖池中方式养殖。
1.2养殖品种
试验用的凡纳滨对虾、马氏珠母贝购于湛江东海岛的苗种场,多鳞鱚为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团队提供,马尾藻采集于湛江徐闻海边。
1.3试验设计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利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表。各个搭配品种放养不同的密度,放养情况见表2正交试验设计。
1.4试验管理
试验期间每天测量水温,并观察池中养殖生物对象的摄食、运动、生长情况,观察池水的变化,每天分早、中、下晚4次投喂对虾饲料,每池每餐投喂量为虾总重的1%,并随着对虾的生长变换虾料的大小。养殖时间为82 d。
表1 试验开始时养殖品种的规格
表2 多元生态养殖正交试验表
1.5数据处理
试验结束时收获所有的养殖生物,以每个池为单位计算各个品种总产量,规格的测量从收获物中随机取样30个进行测量后计算平均值,成活率是计算收获后各个品种所有的个数后进行计算。产值是根据试验结束时市场价计算所得,其中凡纳滨对虾和马尾藻是按照产量计,马氏珠母贝和多鳞鱚是按照最后成活个数或条数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表3是正交试验养殖品种收获的情况。从直观分析得出,试验序号3的产值最高,为每池最优的密度搭配,即凡纳滨对虾220尾+多鳞鱚30条+马氏珠母贝60只+马尾藻2 264 g。
表3 正交试验养殖收获情况
各个养殖品种不同的放养密度对产值产生了不同影响,结果见图1。凡纳滨对虾和马尾藻放养密度越大总产值越高;多鳞鱚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产值呈“V”字型;马氏珠母贝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总产值逐渐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密度的增大总产值反而逐渐下降。
3 讨论
表4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图1 各个养殖品种密度和指标的关系
在多元生态养殖模式中,品种的搭配至关重要,选择相互有利的搭配养殖品种,是该模式成功的基础。在该试验中,由于只是投喂对虾饵料,凡纳滨对虾以投喂的饵料为食,马氏珠母贝以水中的浮游藻类及残饵为食,多鳞鱚为底层鱼类,可以摄食对虾饲料的残饵,减少底层水质的污染,水中分解产生的氮磷等元素可以被马尾藻以及微藻吸收利用,马氏珠母贝摄食微藻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而,在一个多元生态养殖的系统中,不同养殖品种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可以对水中的能量起到一个良性的利用和转换作用,并减少水质的污染,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多元生态养殖模式中,各个养殖品种的放养密度至关重要,不同品种的养殖密度的搭配,影响各个品种的生长、摄食及水质的变化。试验以对虾为主的多元生态养殖模式中,凡纳滨对虾为主养品种,合适的放养密度才能合理利用养殖空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马氏珠母贝由于滤食水中微藻及对虾残饵对水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合理的放养量才能清除水中的过量浮游生物和残饵,从而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并且合理利用养殖空间,提高贝类的成活率和产量。多鳞鱚属于底层杂食性鱼类,为新研发的养殖品种[13],试验中多鳞鱚放养的苗种与其他种类相比规格较小,如果以较大规格的个体作为试验对象,放养量过大会和凡纳滨对虾争夺养殖水域,甚至残食对虾,降低对虾及鱼的规格和成活率,同样产值较低,放养量过小则不能清除底层的残饵等,起不到净化水质作用。马尾藻合适的放养量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放养量过大则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在该试验中,只以单一的总产值作为指标,得出了凡纳滨对虾220尾+多鳞鱚30条+马氏珠母贝60只+马尾藻2 264 g的搭配比例,而搭配密度对养殖产品的规格、养殖水体水质等因素的影响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对于对虾多元生态养殖模式,国外学者也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14-15]。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多元生态养殖模式较难大面积的推广,一是因为此种养殖模式搭配品种的选择和密度控制难度比较高,二是多元生态养殖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旦被破坏,恢复的技术难度比较高。经过诸多研究者的努力,攻克当前的技术难题后,多元生态养殖应是未来对虾养殖具有发展潜力的养殖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全建安,徐有宏,黄锋.斑节对虾高位池高密度高产养殖技术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0,39(增刊):38-40.
[2]杨锋,蔡强,叶妃轩,等.关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之一:南美白对虾封闭式生态养殖试验示范[J].中国水产,2001 (11):56-59.
[3]陈水土,苏国成,张跃平,等.半封闭对虾养殖体系的水环境特征[J].热带海洋,1996,15(4):85-89.
[4]孙承波,何建国.地膜养虾模式的建立[J].中国水产,1999 (3):40-40.
[5]田相利,李德尚,董双林,等.对虾-罗非鱼-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水质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287-292.
[6]粟丽,朱长波,陈素文,等.混养罗非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围隔水质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5):698-705.
[7]申玉春,熊邦喜,叶富良,等.虾-鱼-贝-藻生态优化养殖及其水质生物调控技术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24(6):613-618.
[8]赵广学.凡纳滨对虾几种综合养殖模式的比较与效能评价[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2.
[9]申玉春,叶富良,梁国潘,等.对虾高位池生态环境特征及其生物调控技术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0] Troell M,Joyce A,Chopin T,et al.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aquaculture Potential for integrated multi trophic aquaculture(IMTA)in marine offshore systems [J].Aquaculture,2009,297(1-4):1-9.
[11冯翠梅,田相利,董双林,等.两种虾、贝、藻综合养殖模式的初步比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1):69-74.
[12]常杰.对虾、青蛤和江蓠不同混养系统氮磷收支的试验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13]黄洋,杜涛,黄海立.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kál)人工繁殖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33(1):15-22.
[14] Derun Y,Yang Y,Amararatne Y,et al.Effects of addition of red tilapia(Oreochromis spp.)at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sizes on production,water quality and nutrient recovery of intensive culture of white shrimp(Litopenaeus vannamei)in cement tanks[J].Aquaculture,2010,298(3-4):226-238.
[15] Martinez-Cordova L R,Martinez-Porchas M.Polyculture of Pacific white shrimp,Litopenaeus vannamei,giant oyster,Crassostrea gigas and black clam,Chione fluctifraga in ponds in Sonora,Mexico[J].Aquaculture,2006,258(1-4):321-326.
收稿日期:(2015-09-22)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2.001
作者简介:周银环(1969-),女,高级实验师,从事水产养殖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yinhuanz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