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青檀种子休眠及繁育技术研究

2016-03-29冯树香闫淑芳刘易超黄印冉郭娇娇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青檀种子休眠高锰酸钾

冯树香,闫淑芳,刘易超,黄印冉,郭娇娇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打破青檀种子休眠及繁育技术研究

冯树香,闫淑芳,刘易超,黄印冉,郭娇娇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青檀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因其种皮坚硬,种胚存有生理后熟和种子内含有发芽抑制物,难以播种成活,造成现青檀分布区逐渐减小[1]。该文以0.5%高锰酸钾浸泡、50℃温水浸泡、种子去翅+0.5%高锰酸钾浸泡、种子去翅+50℃温水浸泡4种方法对青檀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出最适宜打破青檀种子休眠的方法,并探讨青檀繁育技术,提高青檀播种的成活率。结果显示:0.5%高锰酸钾溶液和50℃温水浸泡处理对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去翅处理对出苗率影响较小,但不易成活。

青檀;打破休眠;播种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为榆科青檀属落叶乔木。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起源较古老,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由于该树种种子种皮坚硬,难以自然落种成活;又因为青檀属于经济作物,是制造宣纸的优质材料,故常被大量砍伐,致使分布区逐渐缩小,有些地区残留极少,几乎濒临灭绝[1]。本文通过对青檀种子生理特性的研究,基本掌握了其繁育技术,对推广该树种的规模种植,保护珍稀树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石家庄市,北纬37°27′~38°47′,东经113°30′~115°20′之间,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温度经常达到34℃。总降水量为401.1~752.0mm。年总日照时数为1916.4~2571.2h。年平均气温13℃,全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9℃,全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5℃。全年无霜期200d以上。试验地面积13.3hm2。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

于2015年10月在河北省苍岩山采收青檀果实,此时果实已变为浅黄色,为采收的最佳时期。选择长势好、无病虫害的树木进行果实采集,将采集的种子收集于密封袋内,带回处理。

2.2 种子处理

对采收的种子进行精选,筛选出颗粒饱满、无虫卵、发霉的种子,晒干备用。鉴于青檀种子壳体坚硬,休眠期长,发芽率低,于2015年11月中旬,采取了以下4种处理方法,每种处理各150粒种子。

A1:将青檀种子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h,然后用流水洗净。将细湿沙放入塑料桶中,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为宜,将种子拌入湿沙中,种子与沙子的比例为1:3。桶上加盖厚度为

0.6 mm塑料薄膜,薄膜应均匀地扎若干小孔。将塑料桶放入5℃的恒低温冰箱中保存,然后每15d均匀的搅拌1次,并及时补充水分。

A2:将青檀种子用50℃温水浸泡48h。然后按1∶3的比例将种沙混合(湿沙以手握成团一触即散)。挖一深度为60cm的长沟。将混好的种子放于沟内,上覆10cm厚的湿沙。

B1:将青檀种子去翅,然后按照试验A1的步骤处理。

B2:将青檀种子去翅,然后按照试验A2的步骤处理[3]。

2.3 播种

2.3.1 播种前催芽

在2016年4月中旬,春季土壤解冻后播种(此时土壤温度达到5~7℃)。在播种前5d,将4个处理的种子取出,捡出干瘪、发霉的种子,转移到温暖处催芽。

2.3.2 整地

播种前将土地深翻,打碎土块,清理石块、草根等杂物。施入有机肥料。

2.3.3 播种

每种处理播种100粒种子,采用条播方式播种,覆土0.5cm,覆土后用喷雾器浇水,并保持床面经常湿润至出苗[4]。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萌芽情况

2016年4月底开始发现方法A2和B2处理的种子开始陆续发芽出土,5月初发现方法A1和B1处理的种子开始发芽初土。随时统计苗量发现,方法A2和B2萌发的小苗细弱,至6月底全部死亡。而采用方法A1和B1处理的种子,小苗强壮,基本全部成活。A1和B1处理种子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1。表明恒低温可以有效去除青檀种子内含有的发芽抑制物,而种子处理前的去翅和不去翅对种子出苗率没有影响。

表1 不同处理的种子出苗情况

3.2 苗木形态

幼苗出土时,树干呈青绿色,嫩叶呈锯齿状,绿色。25d后长叶,高约3cm,30d后开始抽梢,开始出现分枝,分枝多者4~10枝,易倒伏。幼苗11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当年苗高平均160cm,最高达200cm,地径粗约为1.0cm[5]。

4 结论

播种前半年对青檀种子进行恒低温沙藏处理可有效打破青檀种子的休眠现象,提高播种的发芽率;普通的沙藏不仅出苗率低,而且不易成活。而经常文献中所说的种子去翅处理,与此次试验中的出得结论有所差异,本试验发现种子去翅和不去翅处理对青檀播种出苗率影响不大。

[1]牛文魁,李中福.青檀种子繁殖技术研究[A].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C].2013.

[2]方升佐,杜艳.青檀种子休眠机理及发芽条件的探讨[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9-13.

[3]张兴旺,操景景,龚玉霞,等.珍稀植物青檀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7(1):28-31

[4]詹森梁,戴爱君.青檀育苗造林技术初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4,30(1):28-31.

[5]安广池,张朝军,王亮,等.青檀种子保护地设施育苗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2011(1):22-24.

S722.1

A

1002-3356(2016)06-0020-02

2016-11-05

冯树香(1987-),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树种育种工作。

猜你喜欢

青檀种子休眠高锰酸钾
NaOH处理打破紫椴种子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高锰酸钾三级中红外光谱测定
临床中高锰酸钾坐浴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沧桑之美 熊梅生
科学家揭示乙烯调控种子休眠新机制
二月,青檀如一张宣纸开始舒展
青檀种群结构及分布的统计分析初探
欧洲冬青种皮特性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两面针种子萌发的物理抑制因素探讨
枣庄青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