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之升华

2016-03-29吕品昌

中国艺术时空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

吕品昌



生之升华

吕品昌

郅敏 鹰童 陶瓷 45x25x29cm 2010年

【内容提要】青年雕塑家郅敏走过的路程犹如陶冶,从生料到熟料,从粗疏到精致,最终推进到“陶化”或“瓷化”的新境地。这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品格提升过程。

【关键词】郅敏、量变到质变、当代与传统、人文情怀

在陶瓷烧造上,自然的泥土,经火的“洗礼”,会产生“陶化”和“瓷化”的质的变化。任何一件陶艺作品的诞生,都经历过这样一种质变,这种物质意义上的变化,也可以从人文角度来看待,赋予它们“升华”的精神涵义。

青年雕塑家郅敏走过的路程犹如陶冶,从生料到熟料,从粗疏到精致,最终推进到“陶化”或“瓷化”的新境地。这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品格提升过程。在中央美院读研的三年间,在加强空间表现形态训练的同时也为他的雕塑作品寻找最为适合的表现方式。他奔走于北京和景德镇之间,体会着当代与传统的交织碰撞,一步步推进他对雕塑及材料的理解和认知。他把目光投向了当代文化,从社会变革的现实和个人成长的经验中提炼兼具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主题,作品也日臻成熟,其中所展现出的人文情怀,让泥料浸透了情感,让黏土浸透了思想,使他和他的作品经历了质的变化。

今天,当我看到郅敏这些颇具规模的作品时,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赞美和敬畏,充满深情与眷恋。“五官系列”是郅敏在中央美院时期的创作,这个系列凸显繁复,看似意义相悖的女性造型各自横陈,与颇具象征意味的五官交融一体,材质品性的选择强调出暧昧和隐喻;“双生系列”一定程度上是“五官系列”的延续,语言则更为纯粹。人的形象成为静穆和沉思的符号,一正一反默然静立,交叠着的躯干表达了生命之间的相似性但却各自成为孤独的个体,此处再无啰嗦,只有纯然的黑釉或者金黄图版横亘于胸脊之间。无论是展开着地图的《双生——世界》,还是《亦近亦远》,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静默却又难以言说的诡异谐和,也是他这个阶段更深层的哲思。而对人性的剖析,对异化的灵魂思考,引发他创作了更加成熟完整的“人鱼系列”。这一系列完全依靠造型魅力和材料美感,《刺豚》、《大乌贼》等作品,预示着它们顽强的生命质地却以邪恶的面目出现,尾部皆蜕变成为人腿的造型给人类记忆中象征凄美的美人鱼造成视觉叛离,传递一种介乎情色联想与生死忧患之间的临界感。看似联系不大的三个阶段,其实从内在寓意上有着共同的关于人性多方面的关照和思考,形成一个系列的呼应。

郅敏 美人鱼系列之箱豚 33x42x70 陶瓷 2009

毋庸讳言,每种材料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艺术家的创造力正表现在从有限中挖掘无限的可能性。陶瓷制作的周期和成品率都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艺术家的忍耐力。但以陶瓷作为材料的艺术,拥有任何别的艺术形式都不可取代的特殊品质及方式,保持着现代科技所无法取代的淳朴质感和深刻表现力,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它的魅力来自陶瓷材质的特殊美感,来自泥性之美、釉色之美、烧成之美以及成型过程中艺术家与黏土亲近交流所留下的“手语”痕迹。要渗透其中的特殊魅力,是件不易的事情。我经常会感到惊异:朴素、平凡的泥土,何以转眼间就有了勃勃生机,就有可亲的灵魂。这些都在于艺术家对艺术、对生活、对材料的真切感悟和真诚表达。郅敏在他这一系列的作品中,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心灵相对应的语言形态和精神品格,追求泥釉窑火与人文精神情感浑然天成般的交融统一。他所关注的不仅是空间造型的孜孜营造,更是寄寓在造型中的人文价值和人性关怀。这次展出的作品,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此阶段郅敏的创作状态。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如艺术本身。唯其如此,艺术家才会在寂寞的创作中不断超越着自己,不断领悟着生命给予的启示。我不仅为郅敏的思敏感到期许,为他积极拓展陶瓷材料语言的努力感到慰藉,更为他蕴含在作品之中对生活的敏锐感受而由衷地欣喜。而这些,对一名身处繁华、面临各种诱惑与冲击的年轻艺术家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中,相信他会用自己的才情和劳作为我们呈现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郅敏 龙马(局部1) 铸铜 120x50x105cm 2014年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如何培养当代技校生的人文情怀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
“胡杨精神”与塔里木大学人文情怀教育
浅论中小学素质教育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