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墙》

2016-03-29孙海宾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纸片形状形式

孙海宾

我对该教学内容的解读:

《墙》一课来自浙美版教材第八册第三课,以前该内容出现在十二册教材第八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很熟悉的,每天从家里的“墙”里出来,走进学校的“墙”内,然后徘徊于办公室和教室的“墙里墙外”之间。但是,同时墙对我们来说也是陌生的,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很少有人去特别关注它,特别是一些没有什么特点的白墙。学习这一内容,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去感受墙的独特外形和富有美感的累积构造形式,进而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墙。教学建议中以泥塑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作业形式上,我认为有很大的空间。通过结合学生实际,从易操作、易表现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用纸片累积的方法表现一面有特点的,视觉美感较强的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设计的教学主线是:认识墙——发现墙上的单元累积现象——探究单元累积的不同形式——用不同单元累积的形式表现墙——创意表现墙内墙外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及其艺术特点;了解墙的不同造型与构造,感受墙的艺术美感。

2.学习墙的不同累积方法,学习用纸片单元累积的方法表现一面有特点的墙,并进行适当的联想,丰富墙的内涵。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单元累积的方法表现墙。

教学难点:

在单元累积的方法上寻求创新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A4白纸、黑纸及其他颜色纸各一张,记号笔,剪刀,固体胶。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纸张、剪刀等。

课前训练:引导全体学生用剪或撕的方法分解纸一张准备好的A4纸。注意大小、形状的变化以及系列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出示1)同学们,这是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是一根线。好像看到了远处的地平线。

(出示2)那么这个呢?

生:好像是个城墙。

师:对,这是墙。今天我们要学习塑造一面有特殊效果的墙。(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探究墙的不同造型和构件

1、认识墙

师: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室里、校园里,农村里、旅游景区……那么,什么是墙?

生:墙就是房子中将一个个房间隔开的东西。

生:墙是用砖头垒砌起来的,围出一个地方来的。

师小结:墙是建筑的一部分,起支撑和分隔、保护的作用。在生活中,除了这些你还见过哪些不同造型的墙?

生:弯来弯去的;高低起伏的;一根一根尖尖竖起的……

教师听取学生发言后教师出示不同墙的造型(图片3)以及快速示范画:不规则形。

2、了解墙的组成

师:对,不同的建筑上,墙的造型也各不相同。有的墙上,为了通风,或通行的方便,还会有什么样的设置?

生:门、窗等。

师:你见过哪些款式,形容一下?(指名学生说)对,门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像这样的墙上可能出现的形状也许就非常特别,你来说我来画(师生合作,在黑板上示范墙上的门、窗)

3、初步表现墙

练习:在白纸上用记号笔画画你想表现的墙的外形,并且为墙添加适当的门或窗。

(二)探究墙的累积方法

1、发现单元累积现象

师:(出示图片4)这是什么墙?它是怎么建造起来的?

生:砖墙是一块块砖头砌起来的。

师:对呀,一块块的砖我们可以称作一个单元,从你们的回答中我们得出:“墙”其实是由一个个单元累积而成。

2、发现不同的单元形式

师:用这样单元累积的方法,可以塑造这样的砖墙,还可以建造这样的墙。(出示图片5)它是由什么单元累积而成的?(石块——不规则形)这些单元和砖墙的单元相比,有了什么变化?

生:它们一块块都是不一样的,大小不同,形状也很随意。(听取学生发言后板书:大小、形状)

师:把刚才课前练习的成果拿出来,观察一下,你撕纸产生的纸片单元中有没有这样类似的单元?可不可以进行这样的累积?试着在你画的墙体上摆一摆。

学生尝试在另外颜色的纸上摆一摆。

3、寻找累积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摆的?有没有考虑过用其他特别一点的累积方法?(出示图片6)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生:一块块单元不一定要对齐重叠;可以用不同的形状进行累积。

师小结:是的,我们还可以变换单元的方向、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单元。(板书)用我们的纸片单元也可以表现(出示图片7),你喜欢那种累积方式?

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除了这些方法,有没有更特别的方法?(出示图片)这是园林中非常常见的透窗,它的单元是怎么叠加的?

生:是架空的,不是叠在一起的。

师:如果给你一些单元,你会学学这种方法吗?(出示图片8)这是平面构成作品中的渐变构成和特异构成,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我的纸片有大有小,我也想用渐变的方法。

生:老师,我觉得特异的很好看,我也想用,我要怎么做?(请其他同学帮助出主意,用剩下的不同颜色的纸,提示用量要少)

师小结:在进行单元累积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巧妙运用单元大小、形状、方向的变化来进行累积外,还可以用架空、渐变、特异等方法,使墙的累积变得更加丰富、更有艺术感)

5、再次完善自己的单元

好,学到这里,你觉得你的纸片单元够丰富了吗?你还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单元?(指名学生说一说)再次动手,用撕或剪的方法,生产需要补充的纸片单元。

(三)用单元累积的方法表现墙

1、作业提示:下面我们就要尝试用这些单元进行累积表现墙。别急,先解决几个问题:用固体胶,怎么样粘速度快?根据你的纸片单元,觉得用哪种累积方法好?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艺术提升

1、同学们的墙风格各异、造型不一,已经初具规模。刚才我们在课堂上就讨论过,墙可以给我们保护、分隔,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墙的特点联想一下,里面会有什么人或物,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2、用记号笔涂黑的方法,表现你的墙的故事。

三、作品展示、评价(图片9——11)

1.同学们将创作好的墙进行张贴展示,同学们相互欣赏和交流。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用纸片单元累积的形式表现了一面特别的墙。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墙也随处可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图片12——14))

(嘉兴市秀洲区建设中心小学 浙江嘉兴)

沈永政点评:

1.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到位,有个性的理解。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教师应该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是对教学有自己思考的“研究者”。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解读、创新设计作业形式,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巧设目标,用纸片累积的形式表现墙,操作性强,美感突出。

2.教学的流程非常清晰,根据学生发展为他们建构了一个个恰当而富有探究性的环节,每一步走得很实、很稳、很慢,目标达成度高。从墙的基本外形,到发现墙上的单元累积,从常规的单元累积到特别的单元累积,每一个知识点的衔接自然,提升有度,层次感强。

3.探究性较强。学生在整节课内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逐渐发现知识点,发现不同的累积方法,到最后成功地表现了一面富有个性的“墙”,他们的思维在师生的对话中、在对知识的探究中不断生成。

4.能让学生的学习置身在生活情境中。新知从生活中的普通墙引入,从一些不起眼的墙中发现,从比较特别的墙中提升,从生活中的创新的墙获得拓展。

(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浙江嘉兴)

猜你喜欢

纸片形状形式
听话的纸片
纸片也能托住水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你的形状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