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林古传擒拿法(上)

2016-03-29金倜生

少林与太极 2015年12期
关键词:耳根虎口太阳穴

金倜生

一、擒法述要

擒与拿之为二法。若言擒法之功能,仅足以辅助拿法之不足,实不能即用擒法以制敌决胜也。在表面上观之,似其重要不及拿法,然有时拿法亦不能单独制人,必借擒法之辅佐,故擒之与拿,可相合而不可相离。唯拿法有时可以单用,而擒法则完全不能单用,为稍异耳。擒与拿必为两手互用者,如以左手擒人,则拿人者必为右手;如用右手擒人,则拿人者必为左手。此一定之手法也。

擒之手法略可分为两种,即正擒、反擒是也。如敌人用拳击我迎面,以寻常拳术中之手法而言,非架即格;但我亦可以让过其拳,手由下上举而握住(按此握法,必虎口向内者)其臂。然后再用拿法制之,此为反擒。如敌人举足踢我肚腹,在寻常拳法,非挑即斫以御敌。但我亦可以举手绰(按此握法,必虎口向外者)其胫,更以拿法制之。此则为正擒。擒法并不须用多少气力,但以能接住敌人之手足,使暂时不能脱去即为已足。盖一方擒一方拿,不转瞬间而敌人已受制于我矣。擒法有时亦及于躯干部分者,但甚少见耳,可于各部擒拿法中求之。

二、拿法述要

拿法专以制敌决胜者,用时固不若擒法之简便,不论如何接握,皆无妨碍,但视其擒时之便利而定也,若拿法者,其主旨既在制人,势必择敌人易于受制之处而拿之。若拿在不紧要处,即失去擒拿之本意,而不能应手奏效矣。其拿法中最重要者,厥唯筋络、关节、穴道三事,盖非此不足以制人也。三者之中,以关节为最易,因各部关节多显于外,易于摸正也。若筋络者,则隐于皮肉之内,非有相当经验者,不易应手而得,故较关节为难寻。至若穴道,虽有定所,顾繁复异常,而其所占之部位尤极小,若非用过苦功、经验宏富者,不易寻得也。

拿法固亦有正拿、反拿,唯无论其为正为反,其用力之处,则完全在大、中、食三指,并不用掌拳之力,有时且单用大、食二指,凡虎口向外、大指在阴面以拿人者,谓之正拿;虎口向内、大指在阳面拿人,谓之反拿。有一手擒而一手拿者,有双手同时并拿者,有单用一手拿,而并不须擒法者,是则在乎审时度势而用之。用何种手法为合宜,即用何种手法,切忌固执而不化,盖无论何事,皆贵乎实用也。

三、耳根之拿法

头部可拿之处甚少,且不拿则已,拿必制命。盖头为人身之主宰,生命之中枢也。耳根有穴曰天容,若被拿立刻制死。即不拿正穴道,用力过甚,亦足以取命也。故习此者,对于头部各处,多不肯轻易下手,恐防失手杀人也,戒之戒之。至其拿法,却用单拿,并不用擒法为助。如与敌人对面而立,我欲拿其左耳根,则可以用右手叉住其下腭,而以大拇指按于敌人左耳之后面凹陷中,运力拿之。如对立而欲拿其右耳根者,则用左手如法拿之。如敌人背我而立,我欲拿其右耳根者,则用右手叉住其后颈,以大拇指按于敌人右耳之后面凹陷中,运力拿之。如背立而欲拿左耳根者,即易左手依法行之可也。但无论其正立背立;拿左拿右,不被拿则已,如被拿住,轻则头目昏眩,晕倒于地,重则立即毙命,无药可救。盖以耳筋通达于脑府,相距又极近,故其效之速,较诸躯干各部为尤也。若拿在天容穴上,而气血之头,又适达是宫,即拿之甚轻,亦不可滥用,良以杀人即以自杀也。

四、太阳之拿法

左右两太阳穴。位居前额之两侧,其在头部,地位之重要,不亚于耳根,盖耳根虽通连脑部,然犹仗筋络传达其力,若太阳穴则直接于前脑,其间仅头骨之缝隙,稍有阻核耳,因此穴实居前额骨之翼缝中也,故稍用气力,即足使脑部直接受其影响,而致晕或死也。唯拿此穴较耳根为难,以前额较阔,颇不易着手,且止能在前面拿,而不能从后面拿。前面拿则敌人易于看见,而先事预防或闪避也,其法亦用单拿,而不必擒手为助。如敌人与我相对而立,我欲拿其太阳穴者,即可撑开右手之虎口,乘其不备,突出以拷其额,大拇指按住其左太阳穴,中、食二指按住其右太阳穴,两面使力拢入。如敌人之位置,适偏于我左方,用右手则多一周折,即可发左手拷其额,而以大拇指按其右太阳穴,中、食二指按其左太阳穴,用力拢入,较用右手为便捷。此等重要之处,不被拿则已,一被拿着,纵拿者用力极轻,而被拿者亦必不能自持而顿时昏晕,而失其知觉,若用力稍重,伤及内部,必立时殒命,固不必待气血流注其穴而始不可救也,切戒滥用。

五、前颈之拿法

前颈者,指颈项前面之半边而言。即颈椎骨之前部也,此处完全为软当,并无骨骼之支柱,皆系皮肉与筋络所组合而成,其内部则气管与食管在焉。亦为极重要之部分。盖人之所以恃以生者,全在乎呼吸与饮食,呼吸必恃气管,饮食则全恃食管,若气管受伤则呼吸即被阻止,食管受伤则饮食末由而进,皆足以使人促其生命者。故前颈一部,亦非常重要,在擒拿法中,亦为制命之处。然拿法亦可分数种,如拿喉结者,必死无疑,若拿前颈筋或拿靠后面耳下之处尚不至制命也,亦宜于单拿法。如敌人与我对立,而以发右手为宜者,即用右手叉其颈,虎口应在敌人喉结之上,若叉喉结,即易制死,而以大拇指按其左前颈筋,中、食二指按住其右前颈筋,用力拿之;若宜用左手,则反此而行。若敌人背我而立,必自后拿之,可依从后拿耳根之法。若此处被拿,虽不致死,但亦极易昏晕,因前颈之筋,固亦上达脑际,且纵未扼其气、食二管,势亦受到压迫,使气不能舒。若拿喉管,手法相同,但手指之部位,略有移动耳。是为杀手,不可轻用。

六、后颈之拿法

后颈部分,所赖以支柱全颈者,厥唯七颈椎骨而已。此骨之位置,在颈部后面之正中,皆系盘珠形之小圆骨接合而成,故俗名算盘珠,以其形似也。骨之上部,与后头骨相接,而下面则连络十二胸椎骨,故颈椎一骨,在上部亦占极重要之地位。其两旁则各有斜纹扁阔之颈筋,上端与耳后筋等相连络。颈椎之骨不甚坚牢,而其内侧之筋上通后脑,若伤及此,必死无疑。其拿法亦与拿前颈相似,只用单拿,又可在此分出死与晕二种。平常拿后颈者,多拿其斜纹阔筋,此种手法,唯敌人背对我而立者可用,若对立则不通用矣。如敌人背我而立,我欲拿其后颈者,视其所居之地位而定我用手之左右:如合用右手,即发右手以大、中、食三指搭住其颈椎左右之阔筋,运力拿之;合用左手,即发左手依法拿之可也。此颈在脑后陷窝之旁,若被拿住,轻则昏晕,重则伤及内部,易成疯狂、脑漏等病。此等有关生命出入之处,落手务稍轻松。若拿颈椎,其效相同,唯落手过重,往往可使颈椎脱节而致死。因肢体之骨可接,此骨则不可接,亦如截断屋柱,其屋鲜有不全部塌倒者也,慎之慎之。

猜你喜欢

耳根虎口太阳穴
捻压虎口治便秘
Right to Roam
“夹虎口治偏头痛”有用吗
寻宝记之采折耳根
来自未来的信
折耳根炒腊肉
太阳穴
太阳穴怎么也出痘痘?
田间美味折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