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分析《琅琊榜》

2016-03-28麻玥

今传媒 2016年3期
关键词:琅琊榜叙事学

麻玥

摘 要:2015年一部《琅琊榜》,在同期的电视剧中,可谓一压群雄。但有一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该剧自上线以来,豆瓣上的评分呈下滑趋势。笔者认为该剧在影像视听艺术上的突破,对中国电视剧来说确是一次大胆且较为成功的尝试,但在叙事上,仍存有漏洞。虎头蛇尾的计谋阐释和过于拖沓的叙事节奏,无疑成为了该剧优于吸引观众却困于留住观众的关键。本文将以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代表:热奈特,所提出的叙事学理论,对该剧的叙事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出该剧叙事力度不足的理论依据,供之后影视作品在叙事结构构建时,不单单关注镜语的发展,也着手于“叙事”的艺术琢磨,以期给以后的电视剧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琅琊榜》;叙事学;权谋剧;热拉尔·热奈特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087-02

一、引 言

《琅琊榜》的热播使得“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小谈。这部良心之作,以国画墨色的浓淡相宜,儒家古训的低眉谦逊、琴曲合鸣的高山仰止、帝王家觥筹独奏的悲鸣、文人墨客推杯换盏的游移为影像气质,在画面色彩、叙事节奏、音乐渲染和镜头运用等视听语言方面,都唤起了观众的心理认同。在个人主义、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导演所构造的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架空时代”,无疑唤起了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观众们深藏心底的“江湖情怀”。这也是该剧上线后,迅速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

不过在好评连连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其作为一部“权谋剧”在叙事上却显得单薄。

二、故事梗概与叙事线索和权谋剧的叙事模式

《琅琊榜》整部剧以诡术多变、又重情重义的梅长苏作为主线,重在展现他以谋士的新身份重回朝堂后,通过自己的才智和权术,使谜案昭雪、新君登基,最终完成复仇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剧重在展现朝堂之上夺嫡之战中的尔虞我诈、悬念迭起,朝野之下兄弟之间的有情有义,群臣之间的精忠报国。

《琅琊榜》的热播,难免让人想起余热不退的《甄嬛传》。笔者认为两者都属于权谋剧。剧中人物关系都避免不了相互设计,彼此猜疑,不整死一方誓不罢休的“相互仇视”。所有人性的黑暗都暴露在观众眼前,不管剧中人物是否有足够的理由参与厮杀算计,敌我双方最终定是两败俱伤:一个家破人亡、一个良知尽丧。每每剧终,观众也不免有人走茶凉的惋惜,感叹人心险恶,感叹世事难料。不过正是这样的观影情绪,迎合着观众对于“完美上帝”的欲求,才使得这类“权谋剧”的叙事模式如此受捧。

三、热奈特的叙述学理论分析剧中的尔虞我诈、悬念迭出

笔者认为,权谋剧的看点在于剧中人物的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为了使这些圈套出其不意,环环紧逼,更大程度的展现人物亮点,编剧更是需要做足“悬念”的前戏,下文将通过对《琅琊榜》的叙事分析,来讨论编剧是如何架构这部权谋剧中的尔虞我诈和悬念迭出的。

热奈特提出的叙事学理论将叙事分为了:时态、语式和语态。

1.时态,就是故事的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

为了保持通片梅长苏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紧张感,整剧大的叙事顺序与故事本身发展的时间顺序是相吻合的,从最初梅长苏为报血海深仇大隐于市,到最终心愿了去长眠于战场,这一愿一了的释然情绪正是通过了“顺序”慢慢的累积,才得到最后的共鸣。但其中尔虞我诈带来的快感和悬念迭出的紧张感,则是以闪回的形式插入叙事营造的。比如赤焰军全军遭伏的画面在片中就多次重复出现,插叙在效果上不仅仅解释了梅长苏的身世,而重复的手法也使这血红的回忆放大,为全剧增添了猜忌、恐惧和悲壮。同样,这种适当的插入闪回,使得悲痛的历史不断重现,这不仅仅在主人公复仇的道路上积蓄了力量,获得了一个坚定的奋斗理由,还使得整部剧结构清晰条理、节奏张弛有度。

若单从纵向挖掘“时序”对于梅长苏的性格展现有何作用,就略显单薄,其人物更深一层的尔虞我诈和权谋于心,则更多是依仗于叙事方法中的“同时性”来展现的。不难发现,该剧在展现权利双方互相算计时运用了大量的交叉蒙太奇,不仅突出了双方的剑拔弩张,也多半塑造了梅长苏善于权术,将对方玩于鼓掌之中的形象,例如誉王和靖王这两条人物线的交叉出现,就恰到好处的展现了梅长苏权术阴诡的特点。梅长苏多次利用誉王对自己的信任给誉王设圈套将其拉入犯罪的深渊,与此同时他又暗地里叫靖王韬光养晦,按兵不动,待誉王自己溃不成军。这样看似铺陈似的面面俱到,反倒使将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展现的清楚,也正是这种正反同时进行,使得梅长苏的一邪一正的阴诡嘴脸更加分明,使人不寒而栗。

2.语式,是指叙事者对故事的叙述方式,即叙述表征的东西。它主要涉及到“距离”和“聚焦”两个概念

(1)距离,笔者的理解就是叙事对于故事的模仿程度。由于《琅琊榜》是一部改编剧,其“是否忠于原著”就成为探讨该剧叙事方式的衡量标准了。该剧的编剧即原著的作者海岩,在改编时又借用主人公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将整个架空历史的古代,进行叙事。人物和故事情节都与原著有很高的契合度,这个距离的把控比较贴合。

为了这种贴合,首先导演让主角梅长苏的视角是一个全知视角,这样的设定,既符合梅长苏谋臣的人物设定,又突出了他善于权谋、统揽全局、重情重义的人物特点。

其次从开篇不到7分钟,导演就通过一组平行蒙太奇剪辑将几个权力制衡点的视角一起展现,并以不同视角的并列得出相同结论,即梅长苏是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其权力的制衡点有:背负复仇使命的梅长苏及江左盟、隐于玄机的琅琊阁、大梁国君主、顺位而继的东宫太子、对帝位虎视眈眈的誉王。随着剧情的深入,郡主、靖王、蒙挚和夏冬,这些与往事牵连颇深的故人也悉数登场,通过他们的视角,则把梅长苏的多面展现出来:情义忠心深埋于心、匡扶正义一心为民,在全剧的中后段,又以落难谢玉和夏江的视角进行叙述,这使梅长苏的亦邪亦正、阴诡通体的形象便跃然荧屏,也使得梅长苏这一角色更加丰满,与原著人物的贴合度更高。

(2)聚焦,是注重叙事与人物的关系,是叙述者对叙述视点的选择。按照热奈特的划分,聚焦可以分为无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

《琅琊榜》是一部权谋电视剧,其涉猎人物相对庞杂,为了完成尔虞我诈的效果,剧中所涉及到的聚焦类型也相对多一些。

①利用人物外聚焦,玩弄剧中人物于鼓掌之中。作为权术的中心,梅长苏无疑是这场游戏的布控者,他筹谋万策,布局朝野,是整个事件的“上帝”,他的心思缜密,思虑敏捷,时时把控着整场棋局胜负的走势,所以梅长苏在作为隐藏叙述者不二人选的同时,也利用其人物外聚焦,制造了剧中不少悬念:比如大战百里奇,巧借三个小孩儿的力量,挽救遗腹子;比如苏宅初建,宴请所有厉害人物深入府上消其疑虑,这些小的故事,都体现出了梅长苏的心思缜密且暗藏玄机。借由梅长苏的眼来看整个事件,既符合了原著权谋厮杀的本意,又将梅长苏这一人物的阴诡之气,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辅之形象塑造达到极致的,同样要归功于这“人物的外聚焦”

②利用叙事者的外聚焦,通片制造悬念和紧张感。在梅长苏这个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剧中人物知道的远远大于叙述者,这并不是说最终剧集所承载的信息量,而是说时间上,梅长苏总是优于心计,将剧中其他人物甚至是观众玩于鼓掌。从示好誉王、顺手牵羊、偷梁换柱等等数不胜数的计策使用中,梅长苏给人带来的阴诡和悬疑来源于他和观众之间的“外焦距”。观众知道梅长苏设陷誉王,虽然梅长苏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可由于誉王站在危险的边缘,观众就会将关注点变为担心欲望的存活,这样的叙述技巧,和希区柯克所提到的:“你知道炸弹在身边,和你忽然看到爆炸是两个心态”的观点不谋而合,编剧也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悬念,通过叙事者外聚焦带来的紧张感吸引观众。

③东宫储君、誉王之流都是暴露在一个零聚焦的状态下。在剧中,太子党和誉王党争的你死我活,最终获利的却是隐于朝野之中的靖王,从叙述的层面来讲誉王与太子的落寞在于他们两个人物在叙述者的叙事中处于零聚焦的位置。叙述者知道的信息比剧中人物还要多,而且在剧中二人还被机关算尽处于劣势,在一部权谋剧中,这种被双层算计叠加的人物,必会露出一种被玩弄的棋子之态。

四、叙事方面的不足及启示

由上文分析可知,该剧的主人公即权谋中心:梅长苏,本身就是该剧开门见山抛出的第一个悬念载体,“这么一个清瘦白衣的男子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为何江湖高手愿被其用?为何被称之为麒麟才子?”从开篇人物一出场,悬念就随之而入,之后剧情的起承转合,也都是紧贴梅长苏个人的复仇进程而叙述的。节奏回环,却环环相扣。但剧集从捉拿谢玉那场戏开始,却出现了叙述力不足的问题。其中让观众尤为不满的有:谢玉遭遇四面夹击和言侯舌战群臣两场戏,这些故事的讲述,导演都以大量的场面镜头铺陈开来,却又仅仅使用几个虚化镜头,假以剧中人物之口评说事件的厉害程度,这样的处理方式让观众汗颜。既然是电视剧,且放了54集的时长来架构全片,虽说故事要讲的详略得当,却不能过分削弱了次要人物的戏剧亮点。

电视剧人物的塑造很是重要,若想塑造的活灵活现则需要很多的故事,假以很多人物的视角才能丰满,笔者认为正是注意到了这点,该剧才成功塑造了梅长苏,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非传统模式上的谋士形象,且在时空转换、视角挪移等技巧上也是可圈可点。但许是编剧对于梅长苏这一角色的感情太深,在冤案平反、靖王夺嫡成功之后,故事却迟迟不结束,梅长苏反倒是再回战场,以长剑软甲护体,余愿了尽,长眠于世。若是作为文学作品细细品读,这样的结局可能会让读者因为遗憾而反复咀嚼回味。但是作为影视作品,这样的结局就稍显拖沓。笔者认为,结局何不就在梅长苏背对皇帝拂袖而去的那一场戛然而止,既留一个半开放式的结局供观众情感补偿,又在情绪的制高点上使观众大快人心,这样的处理,可能会避免坊间对于剧情“虎头蛇尾”的说辞。

从热奈尔早期建立的叙事学理论入手,对《琅琊榜》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编剧在时空构建和叙事方式中的视角问题相对考究,通过视角的大小与转变,在叙事结构上也达成了环环相扣的效果,促成了尔虞我诈和悬念迭出的整体风格。只是叙述上存在的虎头蛇尾、冗长拖沓等问题,却是今后实践中需要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法)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 刘星.用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分析《宠儿》的叙事策略[D].中北大学, 2012.

[3] 罗钢.叙事学导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琅琊榜叙事学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
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