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CAD教学改革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6-03-28李宗桧
李宗桧
摘 要:为了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建筑工程职业岗位技能,辽源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积累,使得建筑CAD教学和技能竞赛有针对性地开展,并逐步完善,同时把BIM的技术应用其中。
关键词:建筑CAD;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目前,在建筑领域要求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要掌握建筑CAD这一绘图工具,能应用BIM完成立体化的模型设计,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一体化。这一问题的解决,校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新设备、新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快速、有效、直接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我院建筑CAD教学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教学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明显增强。
一、建筑CAD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标准,建筑CAD教学要紧扣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建筑CAD教学在调查、分析、听取各行业企业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基础上,开展项目教学、考试改革和技能竞赛,重点突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项目教学中,以具体的工程案例为引领,使学生完成职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拓展与综合实训的学习、顶岗实习四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有效地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教学融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于一体,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建筑CAD教学改革与竞赛中会找到更多的机会与企业接触,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根据企业的需求制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更多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二、建筑CAD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原来教师只是掌握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现在要想更好地开展项目教学,教师就必须领先于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这样才能在课程改革中领会课程体系的精神实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引领学生掌握更新的知识。
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有针对性地参加短期培训,促使教师考取各类相关证书,通过校企合作开阔教师的视野。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实践环节,把最新的知识内容带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践行高职教育“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特色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辅导者,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下发项目任务,使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也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学做真正融为一体,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这使课程改革更贴近了企业的生产实际。
三、建筑CAD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机会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不同施工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施工技术人员已经占据了行业的80%。从行业调研来看,目前企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如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CAD制图人员等。
1.就业方向
(1)土建施工企业从事项目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施工质量验收等工作;
(2)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3)工程监理单位从事项目的监理工作;
(4)市政工程及水利路桥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2.主要工作岗位
(1)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
(2)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材料检测实验员;
(3)施工现场监理员等。
综上所述,这些岗位都要求从业者具备CAD绘图与识图的能力。建筑CAD课程改革将引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到一个新的局面,成为技术创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合作,把项目教学融入到课堂,把工地搬到课堂,这样有利于把多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促使“以改革促发展,以合作促就业”的新局面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英.建筑专业CAD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
[2]金宁.CAD/CAM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29).
[3]孟宪辉.浅议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4]徐莉.高职建筑专业CAD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3(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4ZCY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