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点“菌”成金
——四川金堂羊肚菌产业
2016-03-28本期执行王涵
本期执行/王涵
外形萌萌的“羊肚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生在野外难以人工培植而珍稀名贵。有着三十年食用菌种植历史的四川金堂县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把羊肚菌从野外“带回家”。不到三年的时间成果斐然,四川金堂羊肚菌产业渐成规模,羊肚菌将成为成都金堂地标产品。一朵朵小小的食用菌,给当地农民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大收获。
从野生羊肚菌到驯化人工栽培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名贵食用菌,肉质细嫩,香甜可口,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20多种氨基酸。因表面呈网状,形状呈椭圆形,略似羊胃,故得其名。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
羊肚菌多为野生,在春末至秋初的时节生长于海拔2000-3000米左右,多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还有部分生长在杨树林、果园、草地、河滩、榆树林、槐树林及上述林边的路旁河边,分布广泛而容易寻找。
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湖南等地区的野外。人工培育一直是一项难题。
四川省金堂县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千里沱江之首,县城赵家镇为古四川名镇之一。全县幅员面积1154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人。县城赵家镇距成都市区28公里。
从地理上来说,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具有典型的四川盆地地形,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过,素有“天府花园水城”和“千里沱江第一城”之美誉。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乏日照,平均风速小,无霜期长,具有春来较早、夏长、秋冬短的特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金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堂县赵家镇发展食用菌已有30年历史,素有“食用菌之乡”的美誉,姬菇、鸡腿菇、灵芝、羊肚菌、杏鲍菇等10余个珍稀食用菌品种纷纷竞相发展。
从上世纪70年代,金堂县的村民搭起小小的菌棚,自制菌棒生产姬菇、黄背木耳贴补家用开始,40年间金堂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家庭副业到支柱产业,从小作坊到流水线,从简陋大棚到智能工厂,随着金堂食用菌产业不断提档升级,标准化、组织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安全优质的金堂食用菌产品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2015年金堂食用菌达5.4亿袋,产量40万吨,产值27亿元,其中外销就占了80%,大部分漂洋过海,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为金堂县成功摘得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两大金字招牌奠定了基础,打造了一张西部菌都的“金名片”。
2014年,赵家镇成功引进了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打造的野生羊肚菌驯化栽培技术,创立了野生羊肚菌驯化栽培基地。把野生的珍宝请回家,金堂县的食用菌种植进入了全新的“高大上”阶段。
科技开道政府推广 “手把手”带农民致富
四川金堂县是著名的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之首,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无论是羊肚菌、香菇等食用菌种类资源优势,还是云雾多、日照少等自然气候条件,都让该县在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进程中顺风顺水。
一直以来,羊肚菌因无法完成人工驯化而不能进行大面积种植。四川农科院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研发,2012年在羊肚菌的人工驯化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金堂县以全国首批野生羊肚菌商品化栽培试点为契机,与农科院展开羊肚菌人工种植推广的“院县合作”,启动建设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端定制“西部菌都”发展规划,全方位开展食用菌品种、技术、机制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金堂县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优势,多措并举,开展1000亩羊肚菌核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金堂食用菌形象,助推“西部菌都”建设步伐。
2012年,金堂县与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合作下,通过试种的10亩羊肚菌,就已取得羊肚菌商品化栽培的突破性进展。2013年经过技术改良,建设500亩羊肚菌示范基地,平均亩产300斤,复合种植每亩纯收入突破2万元,产值趋于稳定。到2014年,羊肚菌2000亩,最高产量将突破600斤/亩,产值达到4万元,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肚菌人工商品化规模生产基地。
随着金堂赵家镇羊肚菌的试栽成功,赵家镇羊肚菌的名气逐渐在当地影响开来,引来更多人关注赵家镇羊肚菌的发展状况。金堂县借此对羊肚菌种植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支持。通过组织乡镇村组干部、社员代表召开羊肚菌种植专题大会,与有种植积极性的农户座谈和悬挂标语等方式,加强羊肚菌的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羊肚菌种植氛围。同时,邀请四川省食用菌专家与县、乡镇农技人员多次走村入户,为农户核算种植成本、收益,鼓动农户种植积极性。目前赵家镇占地2000亩的食用菌规模栽培示范基地,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野生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基地,正在“科研院所+公司+种植大户”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推广模式下肆意发酵,羊肚菌更是让菌农每亩增收2万元以上。
农户种植了羊肚菌后,政府并没有任其“野蛮生长”,而是继续深入扶持,“手把手”带领农民长远致富。金堂县政府加大羊肚菌人工栽培农户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三统一”,即统一在省农科院购菌种,统一大棚建设标准,统一技术规程。金堂县不定期的展开培训。培训主要以金堂县特色羊肚菌生产栽培技术为主,聘请了省农科院、市农林科学院、县农发局相关技术专家在羊肚菌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食用菌设施化栽培、林下种植羊肚菌等方面为学员授课,同时组织学员到光永、崇斌食用菌家庭农场现场观摩。培训旨在提高广大菌农生产栽培技术,为推广宣传金堂县特色食用菌产业等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目前,已组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10余场,累计培训农户1000人次。
为树立示范带动典范,县政府一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项目完善了基地道路、沟渠等基地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建设出台了对菌种、大棚、灌溉系统等进行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羊肚菌基地。由当地政府引导,为种植羊肚菌的菌农提供每亩每年5000元的补贴资金,3年间,金堂县的羊肚菌种植规模迅速发展到目前的2000亩,每亩产量一般在300到350斤左右,高产的能突破600斤,甚至有卿奇种羊肚菌亩产突破1000斤的个例。
与此同时,金堂县推行“菌—稻—菜”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羊肚菌生产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可视化展示。每年4月中下旬水稻育苗月上旬前移栽,9月上旬收获,叶菜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种植;羊肚菌11月下旬种植,次年3—4月收获。2014年水稻亩产量约600公斤,每公斤2.7元,收入1600元;羊肚菌预计亩产200公斤,每公斤150元,收入30000元;叶菜500公斤,收入1000元。金堂食用菌产业在大步向前迈进,金堂农户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羊肚菌种植个体 开启创业模式
3月的一天早上,又新镇油房堰村12组村民孙文,沿着乡间小路来到一片60余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放眼望去,黑压压的遮阴布挡住了所有的视线。网下罩着的就是羊肚菌。掀开网帘,里面的工人正忙着采摘成熟的羊肚菌。一条条土埂规划有序,一朵朵羊肚菌探出褐色的“小脑袋”,它小巧玲珑的身姿带着清幽的菌香,清新可人。
“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这个菌种是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说起羊肚菌,孙文赞不绝口。孙文种植羊肚菌的时间并不长,2015年前,他们一家人是从事水泥、钢筋等货运工作。可是,看着家乡原本肥沃的土地渐渐荒废,加上政府的引导,于是他们便决定转型从事农业生产,合理利用土地,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他知道清江镇和赵家镇是金堂县栽植羊肚菌的两个大镇,在考虑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后,孙文决定跟着发展的脚步,也试试种植羊肚菌。
为了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孙文还专门自费培训种植技术并买到菌种。去年11月开始,他在麦田里试种羊肚菌。经过三个月的生长,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截至目前,产值已达30万元。今年第一季出产就带来丰硕的惊喜,出乎孙文的预料!
据了解,由于当地有不少外出务工者,留在家的只剩下年迈的老人,许多家庭的土地渐渐荒废。于是,又新镇为鼓励和引导群众创新创业,盘活农村土地、农村房屋等资源,便号召当地群众发展农业。如今,政府鼓励群众回乡创业,陆续有业主开始回乡发展农业项目。孙文承包的那块土地以前杂草丛生,根本没人管理。综合考察后,他以每亩500元的租金承包下来种植羊肚菌。
目前,孙文一家在该镇是主要的羊肚菌种植大户,他们计划流转土地300亩,用于从事羊肚菌和葡萄种植,目前已流转土地120亩。孙文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能创业。现在跟着时代的发展他也成为了创业者,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努力让自己和家乡人致富。羊肚菌喜欢阴暗环境,铺遮阴布,可以让它生长得更好更快。同时,羊肚菌不但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上一般50到60元一斤,其年收益比以前所从事的行业要高1-2倍。小小的羊肚菌给孙文一家带来了可观效益。他说,下一步打算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种植羊肚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