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徽商的家风述论

2016-03-28孔康平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徽商宗族徽州

孔康平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明清时期徽商的家风述论

孔康平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徽商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大商帮,延续时间之久与其良好的家风有着深刻的渊源。徽商家风主要表现在孝悌长辈、和睦宗族、修养身心、勤俭节约、友善他人、教以婉娩等方面,它彰显了徽商熠熠生辉的家族风尚。探索明清时期徽商的家风,对于新时期家风的培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明清时期;徽商;家风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作风”[1]606,它是家庭成员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它的形成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如一日的坚持。家风正,子亦正;家风歪,子成灾。家风是无形的老师,它对人的行为处事的规范与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徽商是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的大商帮,他们之所以能够驰骋商界、领袖商贾达数百年之久,与良好的家风有着深刻的渊源。

1 徽商家风的表现

1.1孝悌长辈

孝悌是儒家的伦理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里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兄弟之间的相互友爱。

朱子说:“子之所贵者,孝也。”《休宁富溪程氏申训条规》有:“子事父母……言语应对下气怡声,爱其所爱,敬其所敬,承顺养志,事不专为,受命则籍记速行,异则返命,事有不可则下气柔声具白利害,无大害者亦当曲从,有过则下气柔声怡色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有疾则寝侍不离,凡此皆事亲之大经也”[2]。无论是儿子还是媳妇,都要下气怡声地侍奉父母,当父母有不对的时候,子女应该在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委婉地提出;当父母有病时,更不应离去,这就是孝的要求与表现。如清末绩溪商人胡名教,“以孝友闻”,其“自失怙后,奉侍母迥异常人,温清定省,竭尽子职,母稍有拂意,色尤愉,容尤婉,殷勤趋事,务必得其欢心”[3]卷八。胡名教父亲去世早,他懂得母亲的辛苦,因此对母亲非常孝顺,事事都让母亲开心,对于母亲的孝,在他心中则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怀。

悌,即敬爱兄长,《婺源济阳江氏统宗谱》中有:“有弟不恭敬兄者,家长当反覆诰诫,使其省悟。不悛则治以家法,甚则鸣于官。若兄不友弟,亦当劝之尽道。”[4]可见,悌也是一种家训,弟弟不尊敬哥哥的,家长会反复告诫他,让他明白,如果其还是不改,就用家法来教育他了,甚至可以去官府上告;反过来,如果哥哥对待弟弟不友善,也应该劝其尽到哥哥的职责。明末清初,歙县人许时清,出身于商人之家,自己也是大商人,“公于伯仲分金,推让不较,尝谓人曰:‘分产不足羞,可羞是分而争产。兄弟间只可论情,不可论理。论理则争比,侮慢日起;论情则和,和则乖戾不生。’时以名言”[5]。倘若兄弟间只顾论理,分割财产时斤斤计较,没有半点谦让,必然产生隔阂;若论兄弟手足感情,彼此之间就不会因一点小利或是小亏而计较,兄弟间便会和睦。

1.2和睦宗族

徽州是一个宗法色彩浓重、宗族制度牢固的地区,宗族观念在徽州人的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族人之间要相互谦让、团结互助,以保证各支系间的稳定。

《新安王氏家范十条》第二条“睦宗族”要求:“家族本一家至亲,不甚疏远。故范文正公置义田、义宅以睦宗族,而张公艺犹以九世同居”[6]。王氏家族列举历史上的模范典例,让子孙后代学习,目的是“慕其余风”。同宗族之间讲究和睦,异族间亦是如此,如《黄山岘阳孙氏家规》也有“恤邻亲”的条规:“邻里乡党及异姓亲友,皆以义相合者。尊于我者,亦我尊长,亦如尊长之敬……”[7]徽州这种和睦宗族的家风,不仅限于同宗族之间的和睦,也有异族间的和睦;不仅要求家庭之间和睦,还要求邻里间友好。如清代黟县商人朱作楹教育他儿子要秉性孝友,恭敬待人。当父亲去世,选葬地时,别人建议他选择祖墓旁的好风水,可是他不愿意。他说,既然是风水宝地,谁不想要呢,为了祖宗的家业而争夺,他不想开启这个争端。朱作楹的儿子为了不与族人发生争端,并没有去选择所谓的宝地,这正是其和睦宗族表现。明隆庆时期,程氏府君公,“连开数典”,乃典当商人,生平居心仁厚,“敦睦亲族,任恤乡邻”[8]。绩溪遵义坊胡氏自南渡以来,世代在屯溪经商。光绪初期,胡宇和,“以绩溪为祖宗邱墓之区,爰于城之中,营度位处筑屋数椽,为菟裘计,屋邻某氏废址,邻固好事者瞰其成也,而坏公垣。公戒家人曰:‘是不可撄也,勿与难而自缮完焉’”[3]。尽管邻居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宇和公仍然要求家人“勿与难”,争取与邻人和睦相处。

1.3修养身心

《礼记·大学》说:“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特色,儒气是徽商身上一种独特的气质,因此徽商常用“修身”来教育子弟。黟县商人余光徽之子跟随著名学者潘文熊学习,他给儿子写信“为学当修养身心”[9]徽商的修身主要通过读书来明义理,免俗气,保持忠信的品质。

晚清婺源商人程执中教育子弟“读圣贤书,非徒学文章掇科名已也”[10]455,清代黟县商人胡作霖在家闲居的时候也教育儿子“读书非徒以取科名,当知作人为本”[9],显然他们都要求子女不仅读圣贤书,更要懂得立品做人。那么怎样做人呢?做人又有哪些必要的品质呢?清代黟县商人许源告诫儿子“名为读书人,必要宅心忠厚,无坠先传”[9]。康乾时期的歙县盐商吴鈵,同样教子“人生学与年俱进,我觉‘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11]。他们通过自己的体会,让子弟也心存仁厚,身体力行。这样的家庭格言,必使家声不坠。明朝休宁富商程锁,他在“暇日,乃召宾客,称诗书,其人则陈达甫、江民莹、王仲房;其书则《楚辞》、《史记》、《战国策》、《孙武子》,迄今遗风具在,不亦翩翩乎儒哉”[12].!程锁不但成为富商,并且闲暇之时还坚持读书,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与其他文人交流,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身的修养,成为“贾名而儒行”的人。

1.4勤俭节约

“徽在万山间,原隰坟衍之地少,居窄民稠,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土瘠民贫,俗尚俭啬”[13]299,徽州人历来尚节俭,徽商大多自幼贫困经商,所以即便致富之后,依然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绩溪积庆坊葛氏家训、家规》有“人之处家,在于勤俭。盖勤以开财之源,俭以节财之流,此生财大道也。……故子孙必须勤俭,方能不坠家声”[14]。勤是获得财富的源头,俭是节约财富的流,勤俭是子孙后代保持家业的重要方式。《黄山岘阳孙氏家规》最后一条家规“崇俭约”:“俭,美德也。……今后凡饮食、衣服、宫室、纳聘、嫁女及寿筳丧祭待宾之类,俱以简约相尚……”[7]。这则家训告诫子孙日常的各种活动都要坚持勤俭,无论是饮食衣物,还是婚丧嫁娶,都要力行节俭。如明弘治年间,歙县岩镇的汪长公(字润之),十七岁从父经商,历尽艰险,深知经商不易,“盖长公以俭朴起,米盐纤悉,虽逮耄耋,靡弗稽也,身累钜訾(赀),埒素封矣,而茹淡犹故,衣无华也”[15]211-212。又如清末绩溪世商胡裕煋,到临终前还说:“犹谆谆以戒奢华、习勤俭训示子孙。”[3]同一家族的胡名教“与孺人持身勤俭,服食器用,屏绝铅华,常以振家为念”[3],上述婺源李氏子孙李大祈“治家故尚勤俭,家虽饶,而恬淡自御,食不兼味,衣不重彩,泊如也。”[16]徽商讲究勤俭节约,这是治家之道,也是祖宗丰厚的基业不毁于自己之手的保证,更是兴家、旺家、盛家的手段。因此,徽商延续六百年之久,与此有极大的关系。

1.5友善他人

徽商还讲究义,即为宗族、为大众、为社会谋福利。所以,徽商在经商致富以后,多善举义行。明朝著名徽商程维宗,平生之志,就是喜于作为,以立事功。“本里审坑庵建祠,拨田地五亩,与僧供奉香灯。又于土名横干施地造亭,以便憩息。其高远庄之田在临溪方干之末,艺菽粟即苦水,树禾稼则衢旱,岁无常收,公患之,乃相地之宜,不惜重费,庸工作堰开渠二里,引流以灌干末之田,计一千三百余亩,一方之人皆受其利”[17]。程维宗为族众做了不少好事,使得一方之人皆受其利。又如,清歙县商人鲍峻,“家贫好义”,后来“业浙鹾,貲渐裕,尝捐屯饷、设义仓、助军需”。其儿子鲍魁亦如此,乾隆九年(1744)歙县发生水灾,“魁捐籴以济,乡闾全活,甚众又伐石甃,邑东孔道十余里成坦途”[18]361,鲍氏父子的义行还得到当时朝廷的恩奖。

另外,对于那些鳏寡贫困者,他们也是慷慨大方,热心帮助。《黄山迁源王氏族约家规》最后两条要求“矜鳏寡”:“书曰:‘无虐茕独’,又曰:‘不敢侮鳏寡’,盖此为穷民之无告者也,须勤加轸恤,使无失所”[19]对于贫困者,又有“济贫穷”:“或因年岁荒歉,与夫疾病灾患,以至颠连,非关人事,自贻伊戚,必相与扶持而周恤之”[19]。明代休宁的吴用良,“居里中,故多予。冻馁予衣食,病予药,殡予棺。涂淖病行,则甃石予众;野有弃女,则予之糈而乳之”[12]。黟县碧山李氏世代经营医药业,清咸同年间徽州遭兵燹,李氏家族遭难,李氏子孙虽“以家学糊口”,但仍不忘“济世于民”[20]。

1.6教以婉娩

在传统的伦理纲常社会中,女性虽然社会地位卑微,但是其在家庭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徽州女性无论是为人子或是为人妻,在徽商家庭中都是孝子、贤内助。上述提到的祁门碧山李氏世代经营医药业,其家训中明确记载子孙后代选择对象时,应“择幽闲静之媛,使之以得相朂”[20]。徽州女性从小接受的家教就是“女子则教以婉娩”[21]。因此,良好的家风就要求女子贤惠贞洁。

位于婺源东北的虹关,是有名的墨乡,这里的男人大多在外经商,徽商妇成为家庭的主力。同治九年(1870),虹关的镜心堂刊了《(定教慈佛)闺门宝训》,劝导这里的女人要修身,在家中“要安分“,“克襄家政,养翁姑,训儿女,各事调停”。坐落于黟县境内的江村,居于万山之中,人多地少,为了生计不少人外出营生。所以这里的男人世代在外经商很正常,不少女性成为留守家庭的徽商妇,然而这里却也盛产贤贞之女,在村志《橙阳散志·烈女传》[22]中记载了160多位贤贞之女,这些女性大部分属徽商妇,因懿行嘉迹被载入史册。在徽州,除了虹关、江村,还有更多地区的徽商女性坚守着贤惠与贞洁。倘若平时没有家族观念的教育与影响,一个女性群体怎会为一种信念坚守终生。

2 徽商重视家风建设的原因

2.1儒风独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徽州素称“东南邹鲁”,新安亦为“朱子阙里”,朱熹的理学和传统儒家思想对这里的影响更是胜于他邑。因此“徽州形成了‘俗好儒而矜议论’、‘儒风独茂’的文化氛围”[23]455。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成为徽商家风的主要表现。徽州人对朱熹顶礼膜拜,其中商人和士人尤为突出,“‘徽州各姓聚族而居’,族有‘族规’,氏有‘家典’,朱熹所定制定的‘家礼’,成为各族‘族规’或‘家典’的依据”[23]403。正如“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人齿让,姓名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理”[24]。

在这种浓烈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和“理学第一”观念的指导下,徽州商人亦商亦儒,朱子《家礼》成为徽商家风建设的典范,徽商将对子弟的教育书写成族规家训置于族谱之中,张贴在祠堂之内,或是书写于楹门之上,亦或是制成石碑、牌匾,警示子孙后代严格遵守,一代代传承下去。徽州的宗祠、街巷及民居等处也这样的楹联,“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仁,即“仁者爱人”,告诫子孙要想长寿必须“仁”,勤俭是一种操守,它更是徽商保持家族事业永久不衰的手段。现在的屯溪老街一品斋仍有“要好儿孙须从敬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教育子弟要懂得孝亲、读书,读书不仅光耀门第,徽商子弟读书还学习算术等知识,这是从商的本领。“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教育子孙勤俭不仅是惜财,更是为自己修福,凡事若想成功,必须靠自己努力争取。徽商祖辈的成功为后代子孙奠定了基础,子孙亦必须靠自己去发展壮大家族事业。黟县的宏村有“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劝戒人要留一点善德,留一些善行,徽商致富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美德不仅留予他人,亦让子孙效法。除此之外,徽商还将先人的教育、嘉言懿行刻写于石碑或是牌匾置于祠堂之内或街巷。如歙县棠樾鲍氏支祠就有“乐善好施”的牌匾;于嘉庆二年建造,位于歙县棠樾的一座牌坊镌有“天鉴精诚”、“人钦至孝”的刻字;龙川胡氏宗祠堂内,刻有告诫族人的石碑。无论是高挂于门头的楹联还是石碑、牌匾等,都是一些通俗伦理或者是贤良嘉迹,它时刻警惕着徽商子孙恪守这种良好的警训。

2.2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的影响

徽州人自古重宗义,一个家庭的升落荣辱与这种宗族理论是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宗族观念是徽商家风形成的思想温床。徽州宗法制度的基本特征特征是尊祖、敬宗、睦族。“为了巩固宗族关系,朱熹制订了一套详细的礼法制度,通过他亲自撰写的《家礼》充分表现出来”[25]21。朱熹的《家礼》是以“三纲五常为大体”,目的是“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序亲疏贵贱之仪”,徽州人把朱熹的《家礼》搬到“族规”、“家训”之中,目的是将这种规范根植于徽州子孙的心中,这种规范是明尊长、叙本源的重要依据,起到了尊祖、敬宗、收族和维持宗族礼法秩序的作用。

《休宁富溪程氏申训条规》第一条就阐述:“齐家之要必振三纲为重,三纲者何?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家长者亦家人之严君也,<易>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者君也,父也,当总其纲而主其大始,坤者臣也,子也,妻也,顺成天施而代其终,故纲举而目张,统一而序。凡一家之事,家长主其纲,择家众分任之,而使之行,子弟若妇虽有才智,亦必稟之于上,不敢擅专,如此则大纲振而彝伦叙,无不举之事矣”[26]。程氏这则家规,首明“三纲五常”,家庭成员要“统一有序”,“家长主其纲”,各家众分任行之,目的是维护伦序。《茗洲吴氏家典》中有:“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更,势不得本从事商贾,族众或提携之,或从它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勿使游手好闲,致生祸患”[27]18。这是将帮助宗族困难成员、巩固宗族团结作为应尽的义务。无论是维护家族纲常秩序还是加强族众团结,其目的都是为巩固宗族秩序。浓厚的宗族观念,使得徽商利用家风建设来维持其长久且顺利的进行。可见,徽州宗族观念是影响家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结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家风是家庭的灵魂,它的形成需要家族成员长期的培育和践行,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家庭的健康成长。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就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因此,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有义务建设优良的家风,并使家庭成员以良好的家庭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清时期的徽商极其重视家风建设,其倡导的孝悌长辈、和睦宗族、修养身心、勤俭节约、友善他人、教以婉娩等家庭观念涉及做人、做事、经商等各个方面。古徽州商人传承下来的家风是一笔优秀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财富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1]现代汉语小辞海编委会.现代汉语小辞海[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2]休宁富溪程氏祖训家规封邱渊源合编(不分卷)[Z].抄本.1911(宣统三年).

[3]绩溪遵义坊胡氏家谱[ZM].刻本.1935(民国二十四年).

[4]江巨鏊,等.婺源济阳江氏统宗谱(卷数不详)[M].木活字本.1918(民国七年).

[5]许桂馨,许威.绩溪涧洲许氏宗谱·卷八·时清公行述[M].木活字本.1914(民国三年).

[6]王廷窻.新安王氏统宗世谱·家范十条[O].刻本.1607(明万历三十五年).

[7]孙光楣,等.黄山岘阳孙氏族谱·卷末·宗祠规约[O].木活字本.1897(清光绪二十三年).

[8]休宁程氏世谱·率东派·府君公(不分卷)[O].清抄本.

[9]吴克俊.民国黟县四志[M].刻本.黟县:1923(民国十二年).

[10]婺源县志稿[M].抄本.//张海鹏,王延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

[11]吴吉祜.丰南志·艺文志·卷六·显考崇堂府君行述[M].民国稿本.

[12]汪道昆.太函集[M].胡益民,余国庆点校.合肥:黄山书社,2004.

[13]汪循.仁峰集·卷九·敬竹集序[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47册.济南:齐鲁出版社,1997.

[14]葛文简.绩溪积庆坊葛氏族谱·卷三·家训家规[O].刻本.1565(嘉靖四十四年).

[15]方宏静.素园存稿·卷一二·汪长公行状[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21册.济南:齐鲁出版社,1997.

[16]婺源三田李氏统宗谱·环田明处士松峰李公行状[O].万历刊本.

[17]休宁率东程氏重修家谱·卷三·宗一公传[O].刻本.1563(嘉靖四十二年).

[18]民国歙县志·卷九·人物志·义行[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志辑·第51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9]黄山迁源王氏宗谱·族约家规[M].木活字本.1927(民国十六年).

[20]黟县碧山李氏宗派谱(不分卷)[M].民国抄本.

[21]绩溪明经胡氏龙井派族谱·居家杂仪(不分卷)[M].刻本.1920(民国九年).

[22]江登云.橙阳散志[O].续刻.1809(嘉庆十四年).培荆堂藏.

[23]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24]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十一·故老杂记[O].刻本.1696(康熙三十五年).

[25]王世华.富甲一方的徽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26]休宁富溪程氏[O].刻本.1651(顺治八年).

[27]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卷一·家规八十条[M].刘梦芙,点校,合肥:黄山书社,2006.

[责任编辑:钱果长]

10.13420/j.cnki.jczu.2016.05.017

K248

A

1674-1102(2016)05-0079-04

2016-03-22

孔康平(1989-),女,河南杞县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徽商研究。

猜你喜欢

徽商宗族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徽州绿荫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